肝硬化是由一種或多種原因長期或反覆損害肝臟,導致廣泛的肝實質損害,肝臟正常結構紊亂,質地變硬。可出現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昏迷等併發症。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我國常見的原因為感染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歐美國家以酒精性肝硬化為主,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酒精性肝硬化逐漸增多;營養障礙可引起脂肪肝,嚴重者可引起肝硬化;毒物中毒包括砷、四氯化碳等同樣可引起肝硬化;當然還有一些少見的原因如代謝障礙、膽汁淤積等。
肝硬化的早期症狀與慢性肝炎相似,表現為乏力、食慾不振、噁心、腹脹、肝區疼痛等症狀,部分患者可伴有慢性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等典型的肝病體徵。嚴重者發展到失代償期會出現一些併發症:患者因腹水和胃腸積氣終日腹脹難受,不能進食,部分可出現黃疸,消化道出血、貧血,甚至有的患者會出現肝昏迷等。
肝硬化是可防可治的,重要的是早發現、早治療。對於乙肝、丙肝,我們可以採取針對病因的綜合治療,包括抗病毒、保肝、抗纖維化等;針對酒精肝、脂肪肝的治療,就要求患者“管住嘴、邁開腿”。除嚴格戒酒外,還應合理飲食,控制脂肪、糖的攝入量,多食蔬菜、高蛋白的食物,同時應用藥物治療。針對代謝引起的肝硬化,如銅代謝引起的“肝豆狀核變性”,首先應進食含銅量低的食物,應用一些促進銅排洩的藥物等。
患者疾病發展到肝硬化,慢性肝炎為必經階段。如果能在慢性肝炎階段進行有效治療,患者病情會得到更好地控制。因此,建議20多年前有獻血及輸血史者,常規進行丙型肝炎篩查;當出現腹脹、食慾不振等消化道症狀,出現雙下肢水腫時,絕不能忽視,不妨查一下肝功能,積極查找病因,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