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搏分為功能性和器質性兩種。功能性早搏多見於健康人或無器質性心臟病的孩子,常因過勞、精神緊張、消化不良、情緒激動或植物神經系統不穩定因素引起,往往因運動或心率加快而早搏消失。器質性早搏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常見於心肌炎、風溼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電解質紊亂、洋地黃等某些藥物中毒、急性感染等,早搏常在運動或心率加快時增多。
功能性早搏一般為良性早搏,次數少於5次的為偶發早搏,一般不會影響心臟的血液排出量和供血,對健康影響不大。如果每分鐘6次以上稱為頻發早搏,一般可以伴排血量減少,出現心臟、腦、腎等重要臟器供血不足的表現。如胸悶、心悸、頭暈無力等,這種早搏要是發生在一個原有嚴重心臟病的人身上,可能會使他很快發生心力衰竭或其他嚴重情況。所以一旦出現上述症狀應到醫院檢查確診。
早搏的危害大小存在個體差異,一旦發現早搏,應立即去醫院作心電圖和動態心電圖檢測,排除器質性心臟病的病因,積極消除各種誘因,使症狀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