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患者家屬都懷著同樣的心理,希望病人得到正確的診斷和最有效的治療,能夠早日康復.我作為醫生,和大家的心情也是一樣的,但是疾病是複雜的,我們的就醫過程可能不會很順利。尤其是精神科,就更為特殊,精神科不像是別的科室,有很多的檢查手段可以使用,譬如腦梗塞做個腦CT,肺炎拍個胸片,這些檢查會給我們醫生的診斷帶來很大的幫助。對於精神科,最常用的檢查是心理測查,僅起到輔助診斷的作用。除了器質性精神障礙,病因明確外,絕大多數的精神障礙病因不明。
那麼精神科醫生是如何進行診斷的呢?
進行診斷主要是靠兩方面的依據:
一、患者的病史資料:
也就是患者都有哪些不正常的表現,需要家屬提供詳細的病情介紹:從甚麼時候發的病,發病後出現了哪些不正常的表現,(主要是和沒生病前的表現相比較,出現的異常表現),持續了多久?隨著病程的延長,時間的推移,患者的病態表現發生了哪些變化?
患者的治療過程:在哪診斷過?診斷是甚麼?都吃過那些藥?服藥的劑量和時間?效果如何?有哪些副作用?這對於醫生給患者調整治療方案有很大的意義。
在這裡我要介紹一下人的精神活動都包括哪些方面:
1、首先是認知活動,包括:
(1)感知覺活動:幻聽幻視是最常見的知覺障礙,常見於精神分裂症;
(2)思維活動:大腦能動地反映客觀現實的過程,最常見的妄想就屬於思維障礙,如患者懷疑有人迫
害他,有人監視他,甚至報警。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常見的是思維遲緩,覺得腦子變笨了,不能想事了,而對於躁狂的患者,則表現為說話滔滔不絕,思維奔逸,這都是思維障礙;
(3)注意力:是否集中;
(4)記憶力: 遠的事情,近的事情是否能正確回憶?痴呆的患者最常見的也是最早出現的症狀就是記憶障礙,早晨吃的啥飯中午就記不起來了;
(5) 智能:計算力,一般常識啊,推理能力等等,韋氏智力測查是最常用的智力測查方式;
(6)自知力:是否知道自己患有疾病?是否能分析自己的病態表現?
2、情感活動:心情如何?情緒協調嗎?和自己的內心體驗一致嗎?
常見的有:
(1)情緒低落:心情不好,興趣下降,少語少動,嚴重的時候覺得活著沒意思,有自殺的傾向,這多見於抑鬱症患者。
(2)情感淡漠:多見於精神分裂症,面部表情呆滯,對家人缺乏親情,真個人變得冷漠了。
(3)情感不協調:多見於精神分裂症,一會哭一會笑,給人感覺不正常。
還有最常見的焦慮:老是擔心緊張,稱之為廣泛性焦慮。或者突然出現心慌出汗,憋氣,這又叫做驚恐發作,多見於焦慮症,抑鬱症。
3、意志活動和行為:
常見的有意志活動減退:
如生活懶散,多見於精神分裂症。行為障礙也是比較常見:比如活動變得特別多,見人自來熟,多見於躁狂。行為怪異多見於精神分裂症,如一個患者懷疑有人跟蹤他,他時常回頭看看有沒有人。懷疑有人監視他,整天拉著窗簾,屋門也不出去。強迫症的患者往往有強迫行為,如反覆洗手洗3個小時,這是強迫行為。
如果一個人出現精神異常,那麼他一定會在這三個方面:認知活動,情感活動,意志活動和行為,或多或少或輕或重出現異常,一個人出現精神異常,一般來說是指和他好的時候相比,有了明顯的區別,同時和社會上的大多數人共同遵守的規則相違背。
二、診斷的另一個依據:精神檢查。
精神科醫生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患者進行交談,通過交談,確定患者有哪些症狀,和病史提供的病態表現相互印證,為診斷提供依據。精神檢查是精神科醫生的基本功,也是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水平高的醫生精神檢查水平就高。由於部分患者不配合,精神檢查有時候得不到足夠的證據進行診斷,會給診斷帶來困難。
我是如何診斷呢?
首先根據病史資料,也就是家屬提供的病情介紹,這是縱向的診斷依據。我和患者進行的精神檢查,得到的是橫向的診斷依據,我會分析縱向的依據以及橫向的依據,做出最符合患者目前病情的診斷。
任何因素影響到這兩方面依據的完整正確性,就會導致診斷出錯,比如家屬彙報病情不全面,不客觀,或者患者本人隱瞞病情,或者精神檢查不配合,沒有引出精神症狀。患者的因素有時我們沒辦法,畢竟他是病人不配合,但是家屬要儘可能提供完整準確詳細的病情介紹,會給診斷帶來巨大的幫助。有時光憑病史資料也可以做出正確的診斷。
當然最好是能面診患者,得到的診斷才最可靠。有的時候即使面診了患者,由於病情複雜,也可能得不到正確的診斷,需要繼續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網絡諮詢的侷限就在於此,只能靠病史資料做出傾向性的意見。所以家屬要提供儘可能的詳細的病情介紹,有助於做出正確的判斷。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精神疾病是很複雜的,早期表現往往不典型,兒童少年的精神障礙也很不典型,隨著病程的進展,患者的症狀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診斷也會相應的改變,這都是正常的現象。精神疾病的診斷不是簡單的事情,需要醫生和家屬共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