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09-30 21:19

  中風,即急性腦血管病的發作,主要包括腦出血和腦梗塞。很多中風患者的家屬不太瞭解如何更好地幫助患者,在此向大家介紹一些中風小知識。

  1、腦出血是否能行手術治療?

  腦出血手術,即俗話說的“打眼”,用專門的醫用鑽頭從顱外向血腫打孔,並放置引流管將出血放出來,從而減輕血腫對腦組織的壓迫,來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

  腦出血能否行手術治療與出血部位和出血量有一定關係。不同部位出血的手術適應症(出血量)不同:腦葉:40ml;殼核:30ml;丘腦:10ml;小腦:10ml或血腫直徑3cm;腦幹出血直徑小於1.8cm者一般預後良好,超過1.8cm者預後差,可酌情采用手術;腦室內出血者因可引起梗阻性腦積水,可酌情采用腦室引流。此為,還得看有無禁忌症:如凝血障礙等。

  2、腦梗塞是否能溶栓?

  無論腦梗塞還是心肌梗塞,溶栓都是讓血管再通、腦組織重新恢復血液及氧的供應、減輕神經細胞壞死的重要手段。但是這種治療有嚴格的時間要求和適應症。急性腦梗塞,如果發病在3小時以內,可結合頭顱CT、血壓、肢體力量減弱程度等情況,考慮是否溶栓;3-6小時就要更謹慎;超過6小時不作溶栓治療。但腦梗塞為動脈系統梗塞,而常規的溶栓治療是由外周靜脈輸入溶栓藥,藥物除作用於腦部動脈外,還會隨血液到達身體各處,因此靜脈溶栓存在一定的其他部位出血危險。而動脈溶栓對技術上要求更嚴格,不太容易掌握。

  較年輕的患者溶栓治療獲益相對較大,因為可以減輕後遺症的出現,對日後的生活質量不至有太差影響。而高齡患者出血等併發症發生率相對較高,而且對生活質量方面的需求要低一些,所以除非身體條件很好,否則一般不太建議溶栓。

  3、為甚麼有的病人會昏迷?

  昏迷是意識障礙嚴重的表現,在早期可以是輕度意識障礙,表現為嗜睡、昏睡,病情進一步發展會進入昏迷狀態。急性腦血管病引起的昏迷,一般多為腦幹部位的梗塞或出血,如果大腦半球的梗塞灶大或出血量多,會引起較嚴重的腦水腫,出現意識障礙。

  4、腦出血可採取甚麼治療?

  西醫治療是早期能手術引流的就手術引流,剩餘的靠自身吸收,同時防治腦水腫(例如甘露醇靜點)和控制血壓,還可用些營養神經、改善腦代謝的藥物,再有就是維持水、電解質、營養、熱量的平衡。急性期(一般是2周)過後,基本靠自身吸收血腫,康復鍛鍊,此外西醫沒有甚麼辦法了,治療重點轉為預防再次出血或梗塞。

  部分病人腦出血合併腦梗,也不能像單純的腦梗塞那樣使用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藥物和活血通絡的中藥注射液,只能中性治療,以控制血壓、顱壓,維持水電解質平衡,預防肺部感染、褥瘡、下肢靜脈血栓等併發症為主,並注意及時通下大便。但可以考慮辨證服用湯藥,有助於血腫吸收和肢體恢復,對鎮靜、促醒和預防感染也會有幫助,具體處方需望聞問切後才更適合每一個病人的情況。

  5、為甚麼肢體運動障礙或意識障礙會加重?

  之所以會出現肢體運動障礙或意識障礙,是因為神經細胞缺血或受血腫壓迫導致缺氧壞死。這種情況下,腦組織會出現水腫,而且隨著時間進展,水腫逐漸加重,這是急性腦血管病的一個必經階段。由於顱腔內容積有限,因此腦水腫會導致顱內壓升高,造成頭痛、嘔吐、甚至昏迷,嚴重腦水腫還會誘發腦疝,造成死亡。老年人因為腦組織萎縮,其顱內高壓情況通常會比年輕人輕。隨著神經細胞壞死和腦水腫的進展,各種症狀也會加重或增加,例如由肢體力弱發展至完全偏癱,由神志清楚發展為昏迷。只是由於患者出血/缺血面積、部位的不同,神經細胞壞死和腦水腫的程度也會不同,因此出現的症狀不太一樣,程度有輕有重。腦水腫通常在36-72小時後發展至高峰,然後逐漸消退,一般1-2周內恢復,所以一般將發病後1-2周稱為急性期,但是神經細胞壞死是長期問題,因此會留下後遺症。

  6、何時能開始康復訓練?

  如果血壓、心跳呼吸穩定,可以考慮開始康復治療(針灸、肢體鍛鍊,膀胱功能鍛鍊、言語吞嚥功能鍛鍊),頭半年是最佳康復時間。家屬能做的主要是肢體功能位的擺放(書店裡的很多書會講到,早期就要注意,以防關節變形),幫助患者進行被動鍛鍊(尤其是意識障礙患者),屈伸肢體、按摩刺激恢復其感覺,防止關節僵硬變形,防止肌肉萎縮。活動差的下肢要穿特殊的彈力襪以防下肢靜脈血栓。

  7、吞嚥困難或不吃東西怎麼辦?

  很多急性腦血管病患者存在吞嚥困難,流質飲食容易嗆咳,稠質食物反而好咽。如果吞嚥困難嚴重影響每日進食,或是由於意識障礙不吃東西,應該下胃管(國外更傾向於在胃與腹壁之間造瘻,但咱中國人一般心理上不能接受),這樣既可鼻飼藥物,也可保證營養,營養太差肌肉容易萎縮,也容易繼發感染。但注意每次鼻飼前胃管要通暢,鼻飼時不能太快太多,上身應抬高至少30度,鼻飼2小時後才能躺下。要警惕患者有無嘔吐或返流誤吸的情況。

  8、關於皮膚護理。

  完全不能自理的臥床病人應由家屬協助2-4小時翻一次身,拍一拍受壓的部位,尤其後背和臀部,可預防褥瘡和肺炎。做幾個麵包圈樣的棉墊墊腳,腳跟、骶尾部、兩g是最容易出現褥瘡破潰的部位,尤其是消瘦的患者。

  9、關於中醫藥治療

      急性腦血管病除應及時進行西醫治療外,中醫藥早期干預有助於緩解病情、減少併發症和後遺症。中醫治療中風,多從風、火、痰、瘀、虛、腑實入手,不同病人側重點各異,需要結合患者特點辨證論治。單純使用活血類中藥注射液或口服藥物(包括抑制血小板聚集或抗凝、降纖的西藥)不能全面解決問題,所以很多病人治療效果並不太好。

  至於大家常用的安宮牛黃丸,其清熱豁痰開竅的力量較強,對於伴有意識障礙、熱象比較明顯(例如發熱、面紅、舌紅、苔黃)的中風急性期病人比較合適,但對於熱象不明顯的患者不太適用。

  請記住,中風後的康復和預防再次中風都非常重要,是件持久的事情。很多病人會存在抑鬱、焦慮,家屬的支持對病人來說很重要,經濟、時間和心理上的支持都包括。祝您的家人早日康復!

關於中風--寫給焦慮的家庭成員相關文章
在臨床診療中,接診了大量的白癜風的患者,發現了很多患者對白癜風存在很多的不恰當的認識。這些認識或給患者的治療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或給患者的生活帶來一些不必要的困擾。作為白癜風的患者應該對該病以及該病的治療有客觀正確的認識。1、白癜風的真正的病因仍不能確定。雖然全世界做了很多的研究,但是實際上該病的確切發病機制仍不清楚。因此患者不要非常執著地做各種檢查,刨根問底地一定要把病因搞清楚不一定對患者有多
發布於 2022-11-25 20:11
0評論
腦卒中發病多在35-36歲,以在家中發病佔多數。常在用力、激動或一般性活動中急性發病,也有的病人早晨醒來手腳即不能動或不能說話。最早表現常常是突感頭痛,伴嘔吐、嗜睡、昏睡甚至昏迷不醒,有的病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流口水,喝水嗆咳,說話不清楚等。還有一些病人可出現抽搐、大小便失禁等。在家中如遇到上述情形,親屬或者同事千萬不要驚慌。因為此時處理是否及時、正確,與病情愈後密切相關。 較常見的錯誤處理有
發布於 2024-12-28 06:30
0評論
概述 梅毒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疾病,大多數情況下由於不良的性交產生的,所以平時一定要養成一個好的生活習慣,這樣對身體健康是有好處的,有一些疾病在表面上看是症狀差不多,但是卻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梅毒早期會有身體疲憊的現象,有一些患者恢感覺頭暈目眩,甚至會出現眼花看東西有雙影的現象,這種情況下,要及時到醫院進行詳細的檢查和治療。 步驟/方法: 1、 有一些人會覺得自己感覺非常疲憊,而且有頭暈的感覺,這
發布於 2023-02-23 05:01
0評論
今天看了兩個兒童白癜風的患者,下班回到家中心中始終難以平靜。於是坐在寫字檯前,打開電腦,決定寫點甚麼,或許對兒童白癜風患者以及家長有所幫助。今天兩個白癜風的兒童,一個來自河北(定州),一個來自北京。兩個患者的共同特點是:患兒的家長(準確地說是媽媽)都是相當的著急甚至到了焦慮抑鬱的程度。實際上這兩個患者經過2次治療病情已經完全得到控制,白斑基本消失。但是患者的媽媽整天擔心這擔心那,懷疑這個問題擔心
發布於 2022-11-25 20:26
0評論
小中風,這個幾年前人們尚陌生的詞彙,現在日益受到醫生們的重視。這是因為它是中風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先兆。調查研究表明,患過小中風的人患中鳳的可能性,要比未患過小中風者高16倍。每百名中風患者中,竟有25人曾患過小中風。可見它與中風的關係何等密切。甚麼是小中風?它的學名是短暫性缺血發作,是大腦一時性缺血引起的一種局部腦微小血管的栓塞,或腦血管發生痙攣,或因陣發性心律失常,排血量的一時性降低,進而使已狹
發布於 2022-12-05 05:11
0評論
中風即腦血管意外,主要包括腦出血、腦梗死、蛛網膜下腔出血等,目前在我國是導致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有部分中風患者,發病時表面看起來不那麼嚴重,譬如只有輕微口歪,或手腳麻木乏力,或只是短暫性症狀,幾小時甚至幾分鐘就恢復正常,就是人們常說的“小中風”,醫學上多屬於腔隙性梗死、短暫腦缺血發作等。很多人對這樣的中風不很重視,認為影響不大,休息下就可以好轉,更不需要住院治療,其實是個誤區。中風的發生不是一朝一
發布於 2023-03-26 08:06
0評論
最近,我們發現多例“命根子”不慎損傷。患者輾轉到滬上各大著名醫院,均被告知無相關經驗。查後發現,這些“命根子”的損傷均較重,腫脹極其明顯,粗如長棍麵包,淤血顯著。究其損傷原因,真是千奇百怪:有不慎被微波“烤”焦的,有因性事過於激烈而致攔腰折斷的,還有被人灌醉後注入水銀的……對於沒有陰莖再造及修復經驗的醫院、哪怕是經驗豐富的泌尿外科專家來說,這也是罕見且束手無策的事情:若不及時治療,或者治療措施不
發布於 2023-02-12 03:17
0評論
中風是以口眼歪斜、語言謇澀、半身不遂,甚至猝然昏僕、不省人事為主症的病證。中風的發病一般有氣血內虛或肝陽上亢的基礎,遇有勞倦內傷、憂思惱怒、嗜食肥甘厚膩、氣候突變等誘因,引起臟腑陰陽失調、氣血逆亂,導致腦脈痺阻或血溢腦脈之外而成,即平常所說的腦梗塞、腦出血。凡外感風寒溼邪或暴怒傷及腦脈,症見口眼歪斜、面頰頑痺、肌膚麻木等症狀者,亦為中風、中經絡,俗稱“面癱”。治病不如防病,中風病最關鍵的問題在於
發布於 2023-03-10 23:01
0評論
一說口角歪斜,大多數人第一反應就是"中風"。但是您知道嗎?有很多耳鼻咽喉科甚至口外科疾病也會引起口角歪斜、伸舌偏向一側、眼不能閉、額紋消失、面部感覺麻木、味覺減退甚至喪失等症狀體徵,這些症狀體徵綜合起來,我們通常稱之為"面癱"。這是為甚麼呢?這要從面神經的起源走行說起。面神經走行很複雜,它起源於腦部,穿過內耳,再分叉穿過腮腺,支配面部各表情肌。哪部分出了問題牽連到該部分的面神經,都可以產生面癱症
發布於 2023-01-30 07:52
0評論
個性差異除了與諸多心理學因素有關外,有沒有生理學基礎呢?《自然》雜誌近期刊登的一篇論文為我們部分揭示了其中的奧秘。科學家發現小鼠腦部杏仁核內一種名為Neuropsin的蛋白及其相關的信號通路在對應激後小鼠的焦慮行為進行調控:去除或抑制上述蛋白和信號通路後,小鼠對原先引發焦慮行為的刺激失去了反應;反之,向小鼠杏仁核內注射這種蛋白則能恢復小鼠的焦慮行為。上述蛋白在人類腦組織中同樣存在,故此科學家們推
發布於 2023-03-25 12:5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