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即腦血管意外,主要包括腦出血、腦梗死、蛛網膜下腔出血等,目前在我國是導致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有部分中風患者,發病時表面看起來不那麼嚴重,譬如只有輕微口歪,或手腳麻木乏力,或只是短暫性症狀,幾小時甚至幾分鐘就恢復正常,就是人們常說的“小中風”,醫學上多屬於腔隙性梗死、短暫腦缺血發作等。很多人對這樣的中風不很重視,認為影響不大,休息下就可以好轉,更不需要住院治療,其實是個誤區。
中風的發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單純某一個因素造成的,是多種危險因素長期作用的結果,譬如不可改變因素:年齡、性別、地域;也有可以干預因素: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吸菸、飲酒,甚至血管畸形等。中風一旦發身,無論是否嚴重,都提示患者已經具備某些導致中風的危險因素,小中風也不例外,這次是小中風,很可能在不久就會再次中風,而且可能比較嚴重。譬如短暫腦缺血發作的患者,在一週內約1/3會再次發作,甚至成為嚴重的梗死。
而中風,不管是出血性還是缺血性的,急性期目前有效的方法很少,而且作用有限;一旦造成了偏癱、失語甚至痴呆等後遺症,恢復十分困難。因此對中風病來說,預防非常關鍵,勝於治療。
因此,唿籲“小中風”患者,千萬不可因為“小”而忽視,儘量到醫院進行危險因素的篩查,儘早進行針對性干預,是防止“大”中風的有效方法。如果一旦成嚴重的中風,再去治療將非常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