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12-28 06:30

  腦卒中發病多在35-36歲,以在家中發病佔多數。常在用力、激動或一般性活動中急性發病,也有的病人早晨醒來手腳即不能動或不能說話。最早表現常常是突感頭痛,伴嘔吐、嗜睡、昏睡甚至昏迷不醒,有的病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流口水,喝水嗆咳,說話不清楚等。還有一些病人可出現抽搐、大小便失禁等。在家中如遇到上述情形,親屬或者同事千萬不要驚慌。因為此時處理是否及時、正確,與病情愈後密切相關。

  較常見的錯誤處理有:

  驚慌失措—缺乏對腦血管病的認識,一遇到緊急情況,或驚叫,或悲哭,茫然不知所措。

  野蠻搬運—有的病人家屬為“抓緊”時間,抱起病人或背扛起病人就往醫院跑,殊不知,這樣的運送方式往往會加重病情。

  錯誤應付—只顧及喊人回來幫忙或忙著把病人搬上床,還有的人盲目給病人喂水或飲料。

  捨近求遠—腦卒中病人早期處理一刻千金,必須分秒必爭,有的家屬只顧到有名氣的醫院而延誤搶救時間。

  掌握正確的應急措施對減少合併症,維持生命體徵,防止病情加重,爭取時間,進一步救治是十分重要的。

  1、初步判斷為腦血管意外以後,應使病人仰臥,頭肩部稍墊高,頭偏向一側,防止痰液或嘔吐物回吸入氣管造成窒息。如果病人口鼻中有嘔吐阻塞,應設法摳出,保持呼吸道通暢。

  2、解開病人領口扭扣、領帶、褲帶、胸罩、如有假牙也應取出。

  3、如果病人是清醒的,要注意安慰病人,緩解其緊張情緒。宜保持鎮靜,切勿慌亂不要悲哭或呼喚病人,避免造成病人的心理壓力。

  4、打電話給急救中心或者醫院神經專科,尋求幫助,必要時不要放下電話,詢問並聽從醫生指導進行處理。

  5、可以做一些簡單的檢查:如用手電筒觀察病人雙側瞳孔是否等大等圓;如有可能應測量血壓,如超過150毫米汞柱(收縮壓),可以給病人舌下含服心痛定1片(10毫克。)

  6、有條件者呼叫救護車來運送病人。若自行運送,在搬運病人時正確的方法時:2-3人同時用力,一人托住病人頭部和肩部,使頭部不要受震動或過分扭曲,另一人托住病的背部及臀部,如果還有一人,則要托起病人腰部及雙腿,三人一起用力,平抬病人移至硬木板床或擔架上,不要在搬運時把病人扶直坐起,勿抱、拖、背、扛病人。

  7、在沒有醫生明確診斷之前,切勿擅自作主給病人服用止血劑、安宮牛黃丸或其他藥物。

腦中風家庭急救的知識相關文章
腸中風其實就是急性缺血性腸病的俗稱。腦中風其中的腦血栓就是因為堵塞了腦部的血管,而腸中風就是腸道的血管被堵塞了,其實道理是一樣的。 我們都知道,年齡越大的人越容易有動脈硬化,而這種動脈粥樣硬化是全身性的,不僅在心臟及腦血管中發生,在腹腔內,動脈血管也在潛移默化地硬化著,人的腹腔裡有兩個非常重要的血管腸繫膜上動脈和腸繫膜下動脈,這兩根血管是供給腸道血液的重要命脈。如果這兩根血管因硬化嚴重,出現了
發布於 2023-02-14 06:12
0評論
1.頭暈:會出現反覆眩暈,自覺天旋地轉,幾秒鐘恢復正常。 2.肢體麻木:中老年人出現肢體麻木的異常感覺,一般要提高警惕。 3.眼前突然發黑:單眼突然發黑,幾秒或幾十秒恢復常態。這是因為腦缺血引起視網膜缺血所致。 4.中老年人原因不明的跌跤。由於腦血管硬化,導致腦缺血,運動神經失靈,可產生共濟失調與平衡障礙,而容易發生跌跤,也是一種中風先兆症狀。 5.說話吐字不清。 6.哈欠不斷。 7.精神改變:
發布於 2022-10-07 03:22
0評論
1.定位診斷根據患者的症狀和體徵,分析病變的部位,是瀰漫性的,還是侷限性的?是中樞性的,或是周圍性的?然後再指出病變的具體部位。大腦半球,小腦,腦幹不同部位的病變,表現不同。大腦半球的病變,表現對側面癱、舌癱、肢體偏癱與偏盲;小腦病變主要表現劇烈眩暈,站立不穩,眼球震顫等;腦幹病變臨床表現較複雜,主要為交叉性癱瘓,病灶同側嘴歪、舌斜,對側肢體偏癱,感覺減退。CT檢查可明確病變具體部位。 2.定性
發布於 2022-10-07 03:49
0評論
1.先讓其臥床休息,保持安靜,儘快與急救中心聯繫。在送醫院前儘量少搬動,中風如發生在廁所,應迅速平穩地將患者轉移到寬敞的房間後,再叫救護車。應就近選擇醫療單位,避免長途運送。 2.中風可分為出血性中風和缺血性中風,在診斷不明時,切不要隨便用藥,因為不同類型的中風用藥各異。 3.掌握正確的搬運方法:不要急於把病人從地上扶坐起,應2~3人同時用車把病人平託到床上,頭部略高,但不要抬得太高,否則會使呼
發布於 2022-10-05 08:42
0評論
卒中家庭急救 四大要點1.求救發現患者突然昏倒,不要驚慌失措,而應保持鎮靜,速請醫生前來搶救或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送醫院。 2.通風如果在室內,可以開窗通風,周圍的人不要圍觀。如有條件可以測量血壓,不要給患者服用任何藥物。 3.正確搬運與放置 掌握正確的搬運方法,不要急於從地上把患者扶起或坐起。最好就地平躺或2~3人同時把患者平託到床上,頭部略抬高,應避免震動,有嘔吐者將其頭部偏向一側,並解開
發布於 2024-03-28 03:13
0評論
門診經常會遇到腦血管病的患者,雖然已經患了中風,但是對引起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並不瞭解,舉個例子,腦血管病病人帶著一身煙味來針灸治療,雖然對眼下的疾病治療表現得很積極,但殊不知吸菸本身就是引起腦血管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不戒菸,再扎多少次針灸也不能預防中風的再發,辛苦努力也白費了。那麼,中風有哪些常見危險因素呢。首先,我們需要明確危險因素分為可改變的與不可改變的兩種: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一)年齡:7
發布於 2022-09-28 03:58
0評論
1.控制油脂攝取量:少吃油炸、油煎或油酥的食物,及豬皮、雞皮、鴨皮、魚皮等。烹調時宜多采用清蒸、水煮、涼拌、拷、燒、燉、滷等方式。 2.少吃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內臟(腦、肝、腰子等)、肥肉、蟹黃、蝦卵、魚卵等。有血膽固醇過高的人,則每週攝取的蛋黃,以不超過三個為原則。 3.控制鹽的攝取:攝取過量的鹽份會使人體內的水份滯留,引起血壓上升。宜多食用新鮮的天然食物,而醃漬食品、臘味食品及調味濃重的罐
發布於 2022-10-07 03:56
0評論
腦中風病臨床最主要的表現,是神志障礙和運動、感覺以及語言障礙。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除神志清醒外,其餘症狀依然會不同程度地存在。這些症狀,稱為後遺症。後遺症的輕重,因病人的體質和併發症而異。腦中風常見的後遺症如下: 麻木 患側肢體,尤其是肢體的末端、如手指或腳趾、或偏癱側的面頰部皮膚有蟻爬感覺,或有針刺感,或表現為刺激反應遲鈍。麻木常與天氣變化有關,天氣急劇轉變、潮溼悶熱,或下雨前後,天氣寒冷等情
發布於 2024-03-25 18:37
0評論
腦中風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都是非常害怕的,因為在我們大家的周圍,不乏一些腦中風病人在發病之後由於很多後遺症的併發,所以很短的時間內就失去了生命,當然這和目前的醫學對於腦中風的治療沒甚麼效果也是有關係的。那麼,下面就先來介紹一下腦中風後遺症的症狀。 腦中風後遺症是指在腦中風發病一年後,還存在半身不遂或者語言障礙或口眼歪斜等症狀,就叫做腦中風後遺症。該時期也叫做腦中風後遺症期,與恢復期相比,恢復速度及
發布於 2024-06-22 08:34
0評論
1.急性期 以儘早改善腦缺血區的血液循環、促進神經功能恢復為原則。 (1)緩解腦水腫梗塞區較大嚴重患者,可使用脫水劑或利尿劑。 (2)改善微循環可用低分子右旋糖苷,能降低血粘度和改善微循環。 (3)稀釋血液①等容量血液稀釋療法通過靜脈放血,同時予置換等量液體。②高容量血液稀釋療法靜脈注射不含血液的液體以達到擴容目的。 (4)溶栓①鏈激酶。②尿激酶。 (5)抗凝用以防止血栓擴延和新的血栓發生。①肝
發布於 2022-10-07 03:3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