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14 06:12

 

  腸中風其實就是急性缺血性腸病的俗稱。腦中風其中的腦血栓就是因為堵塞了腦部的血管,而腸中風就是腸道的血管被堵塞了,其實道理是一樣的。

  我們都知道,年齡越大的人越容易有動脈硬化,而這種動脈粥樣硬化是全身性的,不僅在心臟及腦血管中發生,在腹腔內,動脈血管也在潛移默化地硬化著,人的腹腔裡有兩個非常重要的血管腸繫膜上動脈和腸繫膜下動脈,這兩根血管是供給腸道血液的重要命脈。如果這兩根血管因硬化嚴重,出現了血栓阻塞,就會導致腸道血液流灌不足,就會使某段腸道因缺血而發生潰爛、壞死、出血,這就是所謂的“腸中風”。

  搞明白了腸中風的概念,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下腸中風的臨床表現,為了更形象,我們以一位腸中風的先生的發病為例,51歲的羅先生開始的時候只是感覺腹部不舒服,有些疼痛,於是去醫院就診,醫生告訴他腸道的血管有些堵塞,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症狀有所緩解,羅先生以為沒有甚麼大問題了,可是,以後腹部越來越疼,而且吃東西越來越費勁,無論吃甚麼,兩個小時,就會全部吐出來,吐出來的全都是水。眼看著200斤的體重,因為無法進食,最後只剩下100斤,他只能靠去醫院輸入營養液維持生命,非常的痛苦。這次被送到醫院,幾乎是餓的休克了,經過認真的檢查,確診是腸中風疾病。他的腸血管有栓塞,血管堵塞後,已經造成了一部分腸子缺血壞死。致使腸道正常吸收營養的功能消失了,吃下的東西吸收不了營養。所以,體重才會直線下降,說句俗話,那就是餓的。不過,腸中風不用太緊張,遠沒有腦中風那麼可怕,但是,一定要確診無誤,否則容易延誤病情,如果造成更大面積的腸壞死,那也是要死人的,醫生對這位先生實施了手術治療,切除了那段壞死的腸子,因為人的腸道是有幾米長的,切除一小段不會對消化吸收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羅先生做完手術非常的開心,用他的話講再也不用捱餓了。

腸子中風和腦中風的區別相關文章
1.頭暈:會出現反覆眩暈,自覺天旋地轉,幾秒鐘恢復正常。 2.肢體麻木:中老年人出現肢體麻木的異常感覺,一般要提高警惕。 3.眼前突然發黑:單眼突然發黑,幾秒或幾十秒恢復常態。這是因為腦缺血引起視網膜缺血所致。 4.中老年人原因不明的跌跤。由於腦血管硬化,導致腦缺血,運動神經失靈,可產生共濟失調與平衡障礙,而容易發生跌跤,也是一種中風先兆症狀。 5.說話吐字不清。 6.哈欠不斷。 7.精神改變:
發布於 2022-10-07 03:22
0評論
1.定位診斷根據患者的症狀和體徵,分析病變的部位,是瀰漫性的,還是侷限性的?是中樞性的,或是周圍性的?然後再指出病變的具體部位。大腦半球,小腦,腦幹不同部位的病變,表現不同。大腦半球的病變,表現對側面癱、舌癱、肢體偏癱與偏盲;小腦病變主要表現劇烈眩暈,站立不穩,眼球震顫等;腦幹病變臨床表現較複雜,主要為交叉性癱瘓,病灶同側嘴歪、舌斜,對側肢體偏癱,感覺減退。CT檢查可明確病變具體部位。 2.定性
發布於 2022-10-07 03:49
0評論
1.急性期 以儘早改善腦缺血區的血液循環、促進神經功能恢復為原則。 (1)緩解腦水腫梗塞區較大嚴重患者,可使用脫水劑或利尿劑。 (2)改善微循環可用低分子右旋糖苷,能降低血粘度和改善微循環。 (3)稀釋血液①等容量血液稀釋療法通過靜脈放血,同時予置換等量液體。②高容量血液稀釋療法靜脈注射不含血液的液體以達到擴容目的。 (4)溶栓①鏈激酶。②尿激酶。 (5)抗凝用以防止血栓擴延和新的血栓發生。①肝
發布於 2022-10-07 03:36
0評論
腦中風恢復期和後遺症期最好的治療應該是以大複方道地取材的現代中藥為主,中藥治療腦中風這種慢性疾病,具有無耐藥性、藥效持久、安全適合長期服用的優勢,但缺點是質量不穩定,服用劑量大。 (1)活血化瘀治療:是臨床應用廣泛的中醫療法,活血化瘀法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它具有抗動脈硬化形成,血栓形成的作用,能夠增加腦血流量,有利於梗塞病灶周圍血腫水腫的吸收,改善臨床症狀。不適用於急性期治療,以治本為主。
發布於 2024-03-25 18:44
0評論
“中風”是中醫學的一個病名,也是我們對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統稱和俗稱,也稱為卒中或腦血管病。 中風分為兩大類:一類為缺血性中風,也稱缺血性腦血管病、缺血性腦卒中。包括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血栓、腦栓塞及腔隙腦梗塞等,是血管被“堵塞”使血液不能流到大腦而引起的。 另一類為出血性中風,也稱出血性腦血管病,包括腦出血及蛛網膜下腔出血,血管不是“堵塞”而是破裂,導致血液流入大腦從而引起的腦損傷。 二、中風是如
發布於 2024-04-13 21:48
0評論
據權威統計數據表明,腦血管疾病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每年死於腦血管疾病的人口高達500萬人,在我國佔死亡人口的第一位。高血壓腦出血以50歲左右高血壓病人最多。但近年來年輕的高血壓病人也有發生,個別甚至僅30餘歲。腦出血雖有時在休息或睡眠中也會發生,但通常是在白天情緒激動、精神緊張、過分興奮、劇烈運動等體力或腦力緊張時刻發病。高血壓一般在中老年人多見。但是,高血壓病人年青化是近年來的一大特
發布於 2023-02-19 14:06
0評論
面癱如果及時治療預後一般良好,大部分的患者能在1-2周逐漸恢復或痊癒。如治療不及時,少數患者面癱不恢復或恢復不完全,並可出現面肌痙攣或面部連帶運動;眨眼時,病側上唇抽動;露齒時,病側眼睛不自主地閉合。 面癱和腦中風初起時有相似的症狀,都有面部歪斜的表現,所以,面癱也有“小中風”之說。一些面癱患者,發病時通常首先將自身病情和中風聯繫起來,去醫院照CT、核磁,採用激素療法,往往貽誤了病情。其實,面癱
發布於 2023-09-12 14:17
0評論
門診經常會遇到腦血管病的患者,雖然已經患了中風,但是對引起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並不瞭解,舉個例子,腦血管病病人帶著一身煙味來針灸治療,雖然對眼下的疾病治療表現得很積極,但殊不知吸菸本身就是引起腦血管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不戒菸,再扎多少次針灸也不能預防中風的再發,辛苦努力也白費了。那麼,中風有哪些常見危險因素呢。首先,我們需要明確危險因素分為可改變的與不可改變的兩種: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一)年齡:7
發布於 2022-09-28 03:58
0評論
1.控制油脂攝取量:少吃油炸、油煎或油酥的食物,及豬皮、雞皮、鴨皮、魚皮等。烹調時宜多采用清蒸、水煮、涼拌、拷、燒、燉、滷等方式。 2.少吃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內臟(腦、肝、腰子等)、肥肉、蟹黃、蝦卵、魚卵等。有血膽固醇過高的人,則每週攝取的蛋黃,以不超過三個為原則。 3.控制鹽的攝取:攝取過量的鹽份會使人體內的水份滯留,引起血壓上升。宜多食用新鮮的天然食物,而醃漬食品、臘味食品及調味濃重的罐
發布於 2022-10-07 03:56
0評論
腦中風病臨床最主要的表現,是神志障礙和運動、感覺以及語言障礙。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除神志清醒外,其餘症狀依然會不同程度地存在。這些症狀,稱為後遺症。後遺症的輕重,因病人的體質和併發症而異。腦中風常見的後遺症如下: 麻木 患側肢體,尤其是肢體的末端、如手指或腳趾、或偏癱側的面頰部皮膚有蟻爬感覺,或有針刺感,或表現為刺激反應遲鈍。麻木常與天氣變化有關,天氣急劇轉變、潮溼悶熱,或下雨前後,天氣寒冷等情
發布於 2024-03-25 18:37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