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綜合徵出血熱,又稱流行性出血熱,簡稱出血熱,是由鼠類傳播漢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傳染病。它是僅次於病毒性肝炎的一種病毒病。主要傳染源和寄生宿主是小型齧齒類動物,包括野棲的黑線姬鼠,家棲的褐家鼠,林區的大林姬鼠和實驗用的大白鼠。
目前,我國北方部分地區家鼠型出血熱還很嚴重,而一些老百姓及基層醫務人員因對出血熱的知識瞭解不多,常常將出血熱誤認為感冒或胃腸道疾病。
本病臨床症狀有發燒、出血和腎臟損害三大特徵,典型的臨床表現有五期經過:發熱期、低血壓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復期。嚴重者可併發尿毒症、腎功能衰竭、顱內出血、肺水腫、腦水腫等。如患者在患病之初自以為是感冒,想“扛”過去,不住院救治或因醫生誤診誤治,可導致死亡。
老鼠帶來病
據我國出血熱專家研究,腎綜合徵出血熱是一個古老的疾病,早在戰國時期的《黃帝內經》對其就有記載。1825年在俄國的烏茲別克地區曾發生過本病,當時記錄為“出血性疾病”。我國1931年在黑龍江省開始發現本病。直到1976年,韓國李鎬汪等才從黑線姬鼠體內分離到本病病毒,稱為漢坦病毒。 1980年他們又從漢城輕型出血熱流行區內的褐家鼠中分離到一種病毒,稱為漢城病毒。1981年,我國也分離到這兩種病毒。
發病遍全球
本病呈世界性分佈,涉及亞洲、歐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的78個國家和地區。國內大部分省、自治區和直轄市都有本病發生,年發病4萬~6萬例,病例數佔全世界的90%。該病全年均可發病,但以家鼠型病例為主的地區(如華北)有明顯的春季發病高峰。本病男女老幼均可感染,尤以20~50歲青壯年發病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