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行病學史
(1)來自疫區或21天內有疫區旅行史;
(2)21天內接觸過來自或曾到過疫區的發熱者;
(3)21天內接觸過患者及其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洩物或屍體等;
(4)接觸過被感染的動物。
2、臨床表現
(1)早期:急性起病,發熱並快速進展至高熱,伴乏力、頭痛、肌痛、咽痛等,並可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皮疹等。
(2)極期:多在病程3-4天后出現。持續高熱,感染中毒症狀及消化道症狀加重,出現不同程度的出血,包括皮膚粘膜出血、嘔血、咯血、便血、血尿等;嚴重者可出現意識障礙、休克及多臟器受累,多在發病後2周內死於出血、多臟器功能障礙等。
3、實驗室檢查
疑似病例經實驗室檢測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即可確診:
(1)核酸檢測陽性:患者血液等標本用RT-PCR等核酸擴增方法檢測,結果陽性。若核酸檢測陰性,但病程不足72小時,應在達72小時後再次檢測;
(2)病毒抗原檢測陽性:採集患者血液等標本,用ELISA等方法檢測病毒抗原;
(3)分離到病毒:採集患者血液等標本,用Vero、Hela等細胞進行病毒分離;
埃博拉病毒是高度危險的病原體,必須在專門的實驗設施內進行病毒的分離與鑑定。
(4)血清特異性IgM抗體檢測陽性;雙份血清特異性IgG抗體陽轉或恢復期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病人血液中的病毒特異性IgM抗體在發病後2~9天出現,持續存在到發病後1~6個月;IgG抗體在發病後6~18天出現,持續存在到發病後2年以上。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備出的病毒核心蛋白羧基端多肽為抗原,建立的檢測埃博拉病毒IgG抗體的ELISA方法,特異性和敏感性較高。但對於部分急性期血清中特異性抗體滴度很低的患者,應同時進行病毒抗原或核酸的檢測。
(5)組織中病原學檢測陽性。
目前在非洲疫區主要通過檢測埃博拉病毒的特異性IgM和IgG抗體以及檢查病毒抗原或核酸等進行診斷。已經證實檢測埃博拉病毒抗原與檢測病毒核酸的一致性幾乎達到100%,敏感度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