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非人類靈長類動物普遍易感,經腸道、非胃腸道或鼻內途徑均可造成感染,感染後2~5天出現高熱,6~9天死亡。發病後1~4天直至死亡,血液都含有病毒。豚鼠、倉鼠、乳鼠較為敏感,腹腔、靜脈、皮內或鼻內途徑接種均可引起感染。成年小鼠和雞胚不敏感。
人群普遍易感,無論其年齡和性別。高危人群包括與埃博拉出血熱病人、感染動物密切接觸的人員如醫務人員、檢驗人員、在埃博拉流行現場的工作人員等。
埃博拉病毒可透過與患者體液直接接觸,或與患者皮膚、粘膜等接觸而傳染。病毒潛伏期可達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至10天。
2014年這次西非埃博拉疫情的大爆發,部分原因與當地的觸摸、親吻患病死者的傳統告別儀式有關。
雖然猴子間的空氣傳染在實驗室中已被證實,但K不能證明人與人之間能通過空氣相互傳染。
直至現在,埃博拉病毒的流行大都是因為醫院的環境,糟糕的公共衛生、隨處棄置的針頭、缺乏負壓病房都對醫護人員造成極大威脅。因為較好的設備及衛生,在現代化的醫院中,埃博拉病毒幾乎不可能爆發大規模流行。
在疾病的早期階段,埃博拉病毒可能不具有高度的傳染性。在此期接觸病人甚至可能不會受感染。隨著疾病的進展,病人的因腹瀉、嘔吐和出血所排出的體液將具有高度的生物危危險性。由於缺乏適當的醫療設備和醫生訓練,疫情的大規模流行往往發生在那些沒有現代化醫院和訓練有素的醫務人員的貧困地區。許多感染源存在的地區正好具有這些特徵。
在流行地區,避免接觸或食用果蝠、猿猴等野生動物。避免直接接觸被感染者或其屍體之血液、分泌物、器官、精液或可能被汙染的環境。加強環境的消毒。
控制“埃博拉”的擴散,首先要密切注意世界埃博拉病毒疫情動態,加強國境檢疫,暫停進口猴子主要限制來自疫區的猴子。對有出血症狀的可疑病人,應隔離觀察。一旦確診應及時報告衛生部門,對病人進行最嚴格的隔離,即使用帶有空氣濾過裝置的隔離設備。醫護人員、實驗人員穿好隔離服,可能時需穿太空服進行檢驗操作,以防意外,使用一次性口罩、手套、護目鏡和防護服,實施感染控制措施。禁止共用針頭,在沒有嚴格消毒情況下也不能重複使用針頭。對與病人密切接觸者,也應進行密切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