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和西醫是否需要結合呢?中醫和西醫如何結合呢?
誠然,中醫和西醫的結合沒有錯誤,關鍵是你想怎麼去結合。縱觀我們目前的許多知名臨床大家,乃至院士無不在做著中醫與西醫的龐大課題,諸如拿出臨床上所謂療效可靠的幾個中藥或幾個方劑,再組織一些大白鼠,去給它們吃,最後提出所感興趣的組織,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方法去研究和驗證等等……當然這些方法可能無可挑剔,但是一旦用到人身上可能又無效了?
糖尿病專家曾指出:當前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可在三個方面下功夫:------二是根據中醫辨證原則,靈活吸收前人藥理研究成果。經藥理研究篩選出具有顯著降血糖作用的中藥。-------那麼我想問:中藥可以降血肌酐嗎?中藥可以治療尿毒症嗎?也許有人說沒問題,吃了我的湯藥,一週內血肌酐降了100多,那麼我說,一方面可能急的;你也許不信,哦,他就是慢的,腎都小了。那麼我說血壓控制下來,血肌酐也會降好多,來我們這裡看病的慢性腎衰竭的患者沒有幾個血壓控制的好的。其二,你用上大黃等瀉藥,當然起到了結腸透析的作用,血肌酐也會下降的。再說說中藥降血糖,是的,許多藥理學實驗發現諸如白虎加人參湯有降糖作用,黃連有降糖作用,所以有些人就開始吃黃連素,西藥和胰島素都不用了。我不贊成這種做法,中藥降糖副作用再少也不如胰島素,療效再好也未必抵得上磺脲類,況且劑量不好控制。開發中藥,研究中醫,走中西醫結合之路不應該這樣走,記得去年在北京市中管局領導組織的各級區市級科研會議上,我站起來發言曾說:現在西醫的院士都在搞中藥的大白鼠實驗,我們中醫院也在跟著後面做,其實既盲目又錯誤,我們完全可以利用我們的優勢,去做真正的中醫科研和臨床。那麼就應該從中醫的辯證入手,譬如搞糖尿病的研究,完全從症狀開始,形體壯實,肥胖,腹瀉,舌紅脈數。熱在裡,邪熱壅肺可作喘,熱迫大腸可洩瀉,葛根芩連湯每用之有效;形體消瘦,惡寒喜暖,腹瀉,或稀水便,舌淡脈細,理中湯或有表證者桂枝人參湯有效;如形體消瘦,惡寒喜暖,大便乾結,腹脹納呆,茯苓飲屢用無不效者。諸如此類研究,臨床發現症狀緩解了,血糖隨之下降,患者自我感覺良好,為何非得去盯著中藥降血糖去研究呢?我在臨床上治療慢性腎衰竭患者,基本不受他血肌酐的影響,當然我指的是沒有必須走到透析的患者,我完全去解決他的噁心、嘔吐;頭痛、頭暈;口乾、口渴或汗出等症狀,小柴胡湯、吳茱萸湯、馮老的柴桂薑湯加當歸芍藥散也經常用到,至於血肌酐你非得讓我給你降多少,那麼我說我未必都做得到,但是患者的症狀確實很有緩解,大便正常了,汗出減少了,噁心嘔吐消失了,血肌酐穩定了----在此基礎上再去觀察生化指標的改善,而不要開始就去咬住指標不放。
中西醫結合究竟如何發展,有些人認為要培養純中醫,就是說西醫不要太好,我說不對。要發展中醫,西醫基礎必須好,只有這樣你才可能知道西醫的不足和中醫的長處。發展中西醫結合我覺得應該去培養中醫和西醫都很棒的臨床大家,那麼你說不可能,我說不是的,二者相輔相成。譬如一個尿毒症患者,腎臟都已經萎縮了,血肌酐1000多,那麼我肯定不去抱著中藥給他去吃,讓他去洩的一塌糊塗;而且臨床上思維我也並不是這個病人泌尿系感染了就一定要去利水滲溼,前周就診一淋證患者,吃多付中藥,q蓄、瞿麥,熟地,山藥等無效,就診發現病人有口腔潰瘍綿延復發,手足涼,大便稍溏,予甘草瀉心湯合四逆散,2周後口腔潰瘍未在復發,仍小腹時脹,繼予四逆散合豬苓湯調理中;一甲亢年輕患者,拒服西藥,尿頻、汗出,心悸,腹瀉,予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加附子即二加龍骨牡蠣湯調理2周,症狀明顯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