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1-30 20:11

  鈹針治療頸椎病性頸痛

  目的:探討頸椎病性頸痛的鈹針治療機制及有效性。方法:採用鈹針治療61例頸椎病性頸痛的患者,根據治療前後患者頸肩部疼痛的改變判定療效。結果:臨床痊癒35例(57.38%);顯效16例(26.23%);有效9例(14.75%); 無效1例(1.64%)。總有效率98.36%。結論:鈹針治療通過對皮下組織、筋膜和肌肉的切割鬆解粘連、減壓減張,緩解頸椎病性頸痛,效果滿意。

  “頸椎病”為臨床上多發病、常見病。而頸部疼痛是頸椎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在各型頸椎病中均可出現。我科自2006年7月-2008年9月運用“鈹針”治療頸椎病性頸痛97例,療效滿意,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61例中男29例,女32例;年齡25歲~67歲,平均48歲;病程1個月~3年,平均7個月。其中頸型9例、神經根型31例、椎動脈型18例、脊髓型(早期輕症)3例;病變為單節段28例、兩節段23例、三節段10例,涉及C3、48例、C4、528例、C5、645例、C6、723例。

  1.2、鈹針的設計與構造  鈹針為鈦合金材料,直徑0.5~0.75 mm,全長5~8 cm,針頭長1 cm,針體長4~7 cm,末端扁平帶刃,刀口為斜口,刀口線為0.5~0.75 mm。針柄是用鋼絲纏繞的普通針柄,長約3~5cm。治療時要使刀口線和手柄的平面標記在同一平面上,以辨別刀口線在體內的方向。

  1.3、診斷依據 本組61例患者均符合根據第二屆頸椎病專題座談會紀要[1]所制定的頸椎病診斷標準。並排除由其它疾病引起類似頸椎病臨床表現的患者, 如頸橫皮神經卡壓綜合徵、頸背肌筋膜炎等。具體診斷標準如下:1.頸型:(1)主訴頭、頸、肩疼痛等異常感覺.並伴有相應的壓痛點。(2)X線片上頸椎顯示曲度改變、或椎間關節不穩等表現;(3)應除外頸部其疾患(落枕、肩周炎、風溼性肌纖維組織炎、神經衰弱及其它非椎間盤退行性變所致的肩頸部疼痛。2.神經根型(1)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症狀(麻木、疼痛)。且範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2)壓頸試驗或臂叢牽拉試驗陽性。(3)影像學所見與臨床表現相符合 (4)痛點封閉無顯效(診斷明確者可不作此試驗)。(5)除外頸椎外病變(胸廓出口綜臺徵、網球肘、腕管綜合徵、肘管綜合徵、肩周炎、肱二頭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為主的疾患。3.椎動脈型: (1)曾有猝倒發作、並伴有頸性眩暈 (2)旋頸試驗陽性。(3)x線片顯示節段性不穩定或鉤椎關節骨質增生。(4)多伴有交感症狀。(5)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暈。(6)除外椎動脈Ⅰ段和椎動脈Ⅲ段受壓所引起的基底動脈供血不全。(7)手術前需行椎動脈造影或數字減影椎動脈造影(DSA)。4.脊髓型:(1)臨床上出現頸脊髓損害的表現。(2)x線片上顯示椎體後緣骨質增生、椎管狹窄。影像學證實存在脊髓壓迫。(3)除外肌萎縮側索硬化、脊髓腫瘤、脊髓損傷、繼發性粘連性蛛網膜炎、多發性末梢神經炎。

  2、治療方法

  全部患者均採用鈹針療法進行治療,選取頸部壓痛點及肌緊張明顯處為進針點。患者取坐位,頭伏於桌面或椅背,定位準確後用龍膽紫做好皮膚標記。常規消毒皮膚, 醫者左手拇指按壓在標記點的旁邊,右手用腕力將鈹針直接垂直刺入標記點,進針深度以通過深筋膜為度。進針深度要視病人的胖瘦及進針部位,因人因病而異,靈活應用。在進針後尋找沉緊澀滯的針感,並在針感層進行鬆解疏通,即鬆解壓痛點及肌緊張明顯處的軟組織,行線式或多點式鬆解4~5針。完成鬆解後,以無菌棉球或紗布按壓進針點,迅速出針,按壓局部2~3min,無菌敷料覆蓋進針點,結束治療。保持局部乾燥清潔24h。鈹針鬆解每週1次,根據病情輕重不同,一般需治療1~3次。本組患者平均治療2.3次。

  3、療效評估:

  3.1、觀察項目及方法  以患者頸部疼痛指數為主,按VAS疼痛指數標記法,在無任何暗示和啟發下,患者面對標尺將遊標置於最能代表當時疼痛程度的位置,醫師則按標尺另一側有刻度的一面記錄疼痛的程度。標尺將疼痛由輕到重分為0~10。我們對頸部的疼痛按不同程度分為正常、輕度、中度、重度四級,並分別給予0、1、2、3不同分值。每級劃分如下:正常,無疼痛,0分; 輕度,1~3,1分;中度,4~6,2分;重度,7~10,3分。

  3.2、療效評定標準(參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診斷治療標準制定如下療效評定標準) 療效判定是以頸部的疼痛變化作為主要依據,按臨床痊癒、顯效、有效、無效四級評定。臨床痊癒:疼痛消失或積分≤1分;顯效:積分下降≥2/3,且>1分,疼痛基本消失;有效:積分下降≥1/3。

鈹針治療頸椎病性頸痛相關文章
鈹針是針對軟組織高張力狀態造成皮神經卡壓綜合症的特點設計研製的器具。鈹針療法是運用鈹針對皮下組織、筋膜和肌肉的切割,使筋膜腔內壓力減低,筋膜表面張力降低,鬆解粘連,從而消除感覺神經末梢所受的刺激和壓迫,緩解疼痛的一種治療方法。現代鈹針採用鈦合金材料研製而成,常用於治療各種骨傷科疾病、周圍神經疾病等,具有療效好、創口小、損傷小、無痛感等特點。頸型頸椎病:本病多見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多因慢性勞
發布於 2022-11-30 23:41
0評論
鈹針治療下肢皮神經卡壓綜合徵的療效觀察目的評價鈹針治療下肢皮神經卡壓綜合徵的療效。方法將72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採用鈹針治療,對照組採用多功能理療儀進行治療。根據治療前後患者下肢疼痛、壓痛及軟組織張力的改變判定療效。結果對臨床主要症狀記分評判,對比治療前後的分值變化,經t檢驗,p<0.01,差別有統計意義。結論鈹針能夠使筋膜表面張力降低,鬆解粘連,消除瘢痕,消除感覺神經末梢所受的刺激和
發布於 2022-11-30 23:51
0評論
概述 頸椎管狹窄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這個疾病嚴重的情況下會引起腦供血不足,所以患者就會有頭暈甚至會昏迷的現象,頸椎管狹窄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這個疾病的治療方法是比較多的,一般的情況下都可以根據物理的方法進行治療,嚴重的情況下要手術治療,中醫針灸的方法也可以治療頸椎管狹窄這個疾病,長期的調理和治療效果還是很好的。 步驟/方法: 1、 頸椎管狹窄這個疾病早期可以通過藥物治療或者是物理治
發布於 2024-06-16 15:38
0評論
目的驗證鈹針治療骨性關節炎疼痛的臨床療效。方法回顧性分析98例膝關節骨關節炎病人,並分為治療組(鈹針組)58例,對照組(理療組)40例進行臨床對比觀察。結果A組和B組CR+PR率分別為87.9%和42.5%P<0.0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鈹針是緩解膝關節骨關節炎疼痛的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膝骨性關節炎是一種因關節軟骨退行性變所引起的關節病變,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疾病。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
發布於 2022-11-30 22:26
0評論
頸椎間盤的退變是引起頸椎病的根本原因,是內在因素,既有動力學異常,也有器質性改變,是一個與年齡老化相關的自然退變過程,而生物力學的失衡加速這一變化,使退變更加嚴重。 頸椎在急性損傷、慢性勞損、畸形及咽部炎症等多種因素作用下,造成頸部肌肉、韌帶、筋膜功能減弱,動力失衡,導致動力平衡的破壞,進一步破壞靜力平衡,形成惡性循環,造成整個頸椎生物力學平衡的破壞。 在頸椎間盤的退變過程中,頸椎的肌肉、韌帶組
發布於 2023-11-13 19:25
0評論
小針刀治療頸椎病的療法主要對其發病外因頸椎生物力學的失衡進行調整和治療。利用小針刀特殊的結構設計和治療手法,剝離、疏通肌肉、韌帶、筋膜間的各種粘連,使肌肉、韌帶、筋膜得以鬆解、修復,解除或減輕活動受限症狀,恢復頸椎的動力平衡,阻止、減緩頸椎間盤的退變。 總之,小針刀應用於頸椎病,主要是針對脊柱的軟組織損傷,針對由於頸椎病的發生,導致的外源性動力的失衡。 研究證實通過小針刀的剝離和疏通作用,一方面
發布於 2023-11-13 19:52
0評論
筆者在臨床中用針刺頸部夾脊穴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90例療效較好,報道如下。1、一般資料:90例中,男60例,女30例;年齡最大75歲,最小20歲;骨質增生75例,無骨質增生15例;病程最長25年,最短1年。臨床表現主要有突發頭暈、噁心、乏力等。以症狀、體徵X線片或CT檢查為確診依據。2、治療方法取雙側頸部夾脊穴,即第2―第6頸椎棘突,下緣分別向兩側旁開0.5寸處,雙側風池穴。穴位局部常規消毒,根據
發布於 2023-01-05 06:41
0評論
針刀療法運用針刀在各類慢性頸椎病的軟組織病變部位對粘連、疤痕、攣縮進行閉合性鬆解分離;通過鬆解組織粘連、消除硬結條索、減輕組織壓力、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退、加快水腫吸收、解除血管神經卡壓,實現治療目的。針刀是一種根治性手術,治療後只要注意保養,頸椎不再勞損便不會復發。 針刀醫學的理論認為:頸椎發病的根本原因是頸椎部位維護關節穩定的椎周軟組織(肌肉韌帶等)受到急慢性損傷後引起動態平衡失調,由此
發布於 2023-11-13 19:39
0評論
頸心病,或稱頸性類冠心病,是指由於頸椎病而引起的酷似冠心病的一類病症。目前海內外對此研究甚少,而臨床上因頸椎病而致的心前區悶脹、疼痛、心律失常等病症屢見不鮮,且極易誤診,治療效果也欠理想。筆者經過長期的臨床觀察,結合頸椎的局部解剖、神經分佈、經絡聯繫等,特提出“頸心穴”治療頸心病的研究思路與機理。1、頸心病概況及診斷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病。有人對800例頸椎病人進行分析,其發病年齡平均為38.6歲,
發布於 2022-12-04 23:31
0評論
頸型頸椎病常見的症狀有哪些,頸型頸椎病在臨床上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常見的症狀有以下幾種:常在勞累後感覺半邊頭部或者整個頭部發緊,頭痛,休息或者後好轉。 雙肩發沉;肩部痠痛脹痛;頭頸、肩背部疼痛,有的疼痛劇烈,不敢觸碰頸肩部,觸壓時疼痛加劇,頭頸部往往不敢轉動或歪向一側,轉動時往往和軀幹一同轉動;頸項部肌肉腫脹和痙攣,有明顯的壓痛;急性期過後常常感到頸肩部和上背部痠痛。 經常感到頭痛、後枕部疼痛
發布於 2023-12-29 13:45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