鈹針治療下肢皮神經卡壓綜合徵的療效觀察
目的 評價鈹針治療下肢皮神經卡壓綜合徵的療效。方法 將72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採用鈹針治療,對照組採用多功能理療儀進行治療。根據治療前後患者下肢疼痛、壓痛及軟組織張力的改變判定療效。結果 對臨床主要症狀記分評判,對比治療前後的分值變化,經t檢驗,p<0.01,差別有統計意義。結論 鈹針能夠使筋膜表面張力降低,鬆解粘連,消除瘢痕,消除感覺神經末梢所受的刺激和壓迫,緩解疼痛。
下肢皮神經卡壓綜合徵即由於各種原因造成下肢韌帶、筋膜損傷,局部張力增高,刺激皮神經出現疼痛等臨床症狀在臨床上較為多見,且易被誤診、漏診,我科自2006年以來運用鈹針療法治療下肢皮神經卡壓綜合徵36例,療效滿意,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共治療患者72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對照組,每組36例。其中治療組男性11例,女性25例;年齡最大61歲,最小35歲,平均38.5歲。病史最短6周,最長1年。其中股外側皮神經卡壓綜合徵23例,腓腸外側皮神經卡壓綜合徵8例,隱神經卡壓綜合徵3例,腓淺神經皮支皮神經卡壓綜合徵2例。對照組男性17例,女性19例;年齡最大57歲,最小32歲,平均36.8歲。病史最短2周,最長11個月。其中股外側皮神經卡壓綜合徵12例,腓腸外側皮神經卡壓綜合徵9例,隱神經卡壓綜合徵8例,腓淺神經皮支皮神經卡壓綜合徵7例。
1.2、診斷標準
(1)長期慢性局部疼痛或感覺異常;(2)明確的局部壓痛點;觸診局部可及皮下結節或條索樣包塊;(3)局部肌肉緊張但不影響軀體運動;(4)除外其它神經系統疾病。
1.3、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的患者。
1.4、排除標準
(1)局部軟組織存在炎症反應者;(2)有出血傾向者;(3)患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或臟器衰竭不能耐受刺激者;(4)糖尿病患者有肢體缺血或軟組織感染傾向者;(5)有其它神經系統疾病者;(6)意識不清不能配合治療者。
2、治療與觀察方法
2.1、治療方法
36名患者應用鈹針治療,每3日治療1次,治療1~3次。
2.1.1、鈹針的規格 直徑0.5~0.75 mm,全長5~8 cm,針頭長1 cm,針體長4~7 cm,末端扁平帶刃,刀口為斜口,刀口線為0.5~0.75 mm。針柄是用鋼絲纏繞的普通針柄,長約3~5cm。
2.1.2、操作方法 首先在患者下肢部尋找壓痛點作為進針點。選定進針點後用龍膽紫標記。局部以2%碘酒、75%酒精常規消毒。醫者左手拇指按壓在痛點的旁邊,右手用腕力將鈹針按預定好的尺度直接垂直刺入卡壓點,不捻轉,不留針,疾刺速拔,由於鈹針刀口較小,可於痛點局部行多點治療,出針後用無菌棉球或紗布按壓針孔止血,無需敷料覆蓋針孔。
2.2、理療對照組
多功能治療儀每週治療5次,每次20min,治療1~2周。
2.3、觀察方法
主要評判治療前後疼痛、壓痛和軟組織張力的變化。
4、討論
皮神經卡壓綜合徵是指皮神經在走行過程中,由於某些原因受到慢性卡壓而引起的神經功能障礙,並表現出一系列神經分佈區的不同程度的感覺障礙、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營養障礙甚至運動功能障礙[1]。多數患者由於各種原因使肢體長時間維持在一種使神經受壓或受損的姿勢不動或工作中神經反覆受壓,或外傷損傷使韌帶、筋膜因損傷而出現出血、炎症腫脹、疤痕形成、局部張力增高等病理改變,從而擠壓刺激通過的皮神經,進而出現疼痛等臨床症狀。該類疾病目前已成為不被人們重視、且容易誤診的多發病、常見病。
鈹針源於《靈樞?九針》,書中記載有“九針之名,各不同形……;……五曰鈹針,長四寸,廣二分半;……鈹針者,末如劍鋒,以取大膿”,現代的鈹針綜合過去的各種療法的優缺點,選擇新的材料鈦合金研製成了現代鈹針, [2]它是根據皮神經卡壓造成的軟組織高張力狀態的特點設計研製,具有疏通經絡、調節氣血,改善局部微循環,促進局部充血水腫的消退及無菌性炎症的吸收,並使筋膜腔內壓力減低,筋膜表面張力降低,達到鬆解粘連、減壓減張的雙重目的,[3]從而取得理想的臨床療效。首先術中應用鈹針於局部痛點進行多點的刺入,對下肢皮下組織、筋膜和肌肉的切割,使下肢筋膜腔內壓力得到釋放,筋膜表面張力隨之降低,從而消除感覺神經末梢所受的刺激和壓迫,緩解疼痛,達到減壓減張的目的,其次,通過對局部軟組織的減張減壓,可改變病變部位組織的血液循環,加快炎症代謝產物的吸收,從而從根本上消除引起神經炎性損害和疼痛的病理基礎[4]。此外,鈹針也具有針灸樣疏通調整經絡樣作用[5]。同時由於鈹針針尖細小,術中對下肢皮神經及周圍組織的損傷較小,因此局部形成的瘢痕少,不易再次形成卡壓,從而可以使臨床症狀得到明顯的改善。以上臨床治療通過採用尼莫地平法評判治療前後疼痛、壓痛和軟組織張力的變化,結果表明鈹針能夠充分鬆解粘連,解除壓迫,是一種安全簡便、療效肯定、易於推廣的新療法,它具有創口小、痛苦小、無需麻醉、定位準確、鬆解較為充分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