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痛風性關節炎——>痛風性腎炎——>各種併發症
痛風一般有四大危險併發症
糖尿病與痛風兩者都是因為體內代謝異常所引起的疾病,很容易併發於患者身上,而尿酸值與血糖值之間大有相關,通常尿酸值高者,血糖值也會比較高。
痛風患者大多是較為肥胖體型,體內蓄積過多的脂肪容易使動脈硬化而引起高血壓;且由於痛風患者日常飲食上偏向攝取高脂、高熱量食物,因此體內的中性脂肪含量都相當高,膽固醇值通常也都超過正常標準,是高脂血症的好發族群之一。
痛風患者的心臟血管容易發生動脈硬化的情形,導致血液無法充分送達心臟,血液循環機能不良,引起狹心症或心肌梗塞的機率就特別高,尤其是原本就患有高脂血症的痛風患者更是容易發生心臟疾病。
同樣是導致於動脈硬化的問題,差別是在腦部發生。其症狀包括頭痛、頭昏眼花、手腳發麻或麻痺等,嚴重的話,病人有失去意識之虞,甚至死亡,病患就診時除了血管攝影外,還需做腦部的CT、MRI檢查。
容易誤認為痛風的病
一、類風溼關節炎
有慢性關節炎的痛風,由於持續關節腫脹疼痛,須與類風溼關節炎鑑別。
鑑別要點:
1.類風溼性關節炎好發於年輕女性,一般緩慢起病,多呈進行性間歇加重。痛風好發於中、老年男性,發病急驟,疼痛劇烈,多在夜間突然關節痛或加重,首發症狀常為第一蹠趾關節紅、腫、熱、痛,早期發作疼痛常可自行緩解,間歇期良好,但關節炎可長期反覆發作。
2.類風溼性關節炎表現為多發性、對稱性的小關節疼痛及梭形腫脹,這些關節包括雙側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關節、肘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和蹠趾關節。晚期才有關節畸形和肌肉萎縮,罕見單個急性關節炎。而痛風性關節炎具有單側和不對稱性的特點。
3.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受累關節有明顯的晨僵,晨僵時間往往超過1小時。痛風性關節炎無晨僵的特點。
4.類風溼性關節炎有類風溼因子陽性,而血尿酸正常,關節液無尿酸鹽結晶發現。而痛風患者類風溼因子陰性,血尿酸升高,關節液可有尿酸鹽結晶發現。
5.類風溼性關節炎X線表現關節間隙變窄甚至關節面的融合,而痛風表現為骨皮質下囊腫樣缺損性改變。
6.類風溼性關節炎用秋水仙鹼無明顯的止痛作用。痛風性關節炎用秋水仙鹼有特效。 二,風溼性關節炎
20%~50%慢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誤診為風溼性關節炎,鑑別要點:
1.風溼性關節炎發病率日益下降,但痛風的發病率日益增高。
2.風溼性關節炎多見於兒童及青年,以急性發熱及關節腫痛起病。可表現為1日內或數日內遊走性多關節疼痛,即一處關節炎症消退,另處關節起病。而痛風性關節炎多見於中老年男性,早期多有反覆發作的急性單關節炎,受累關節逐漸增多的特點,受累關節多為下肢關節且下肢關節的症狀重於上肢關節,多呈非對稱性腫脹。個別晚期因尿酸鹽在組織中廣泛沉積而發生關節進行性強直、甚至關節畸形。
3.風溼性關節炎還應具備心臟、皮膚損害等風溼熱的表現,很少累及蹠趾關節。
4.風溼性關節炎血尿酸鹽正常,x線關節攝片骨質無異常。
5.鑑別困難時可穿刺抽取關節滑液,痛風性關節炎關節滑液在偏光顯微鏡下檢查可見到大量針狀尿酸鹽結晶。
6.風溼性關節炎抗“○”陽性,但抗“○”升高只能證明有過鏈球菌先驅感染,只起到輔助診斷作用,不能僅憑此確診為風溼性關節炎。血沉和C反應蛋白對診斷更無特異性,一般可作為疾病活動的指標。
三、丹毒
3%~5%的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因關節周圍紅腫明顯容易誤診為丹毒,鑑別要點:
1.丹毒為鏈球菌感染所致,沿淋巴管走行,局部皮膚為鮮紅色,周圍邊界清楚,累及關節時關節處壓痛並非是最重點。而痛風性關節炎腫脹以關節為中心,壓痛點以關節處最重。
2.患者多有發熱,外周血白細胞顯著升高多見。而痛風性關節炎一般全身症狀較輕,外周血白細胞顯著升高者相對少見。
3.關節滑液中無尿酸鹽結晶,血尿酸正常。而痛風關節滑液中有尿酸鹽結晶,血尿酸常明顯升高。
四、化膿性關節炎
5%~8%的痛風性關節炎急性期可有血白細胞升高、發熱,特別是痛風結石伴有破潰時易誤診為化膿性關節炎,但化膿性關節炎有以下特點:
1.為病原體直接侵犯關節,多見於下肢負重關節。如髖關節和膝關節發病最多,不對稱,多為單關節炎。並伴有高熱和寒戰。
2.關節腔穿刺液呈化膿性改變。塗片或培養可找到細菌。常為革蘭陽性球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腦膜炎雙球菌、淋球菌及鏈球菌等。易併發骨膜炎及骨髓炎。
3.關節液中無尿酸鹽結晶發現,血尿酸正常。
五、蜂窩織炎
外科醫生往往將痛風誤診為蜂窩織炎,誤診原因主要是對二者臨床特點不能很好的認識,蜂窩織炎局部有以下特點:
1。明顯紅腫,但多為暗紅色,周圍較淡,邊緣不清,紅腫範圍不以關節為中心,疼痛劇烈,病變向四周擴展迅速。局部常有化膿。
2.病情嚴重時可有寒戰高熱,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升高。
3.應用抗生素治療有效。用秋水仙鹼治療無效。
六、足拇趾滑囊炎
6%~23%患者誤診為足拇趾滑囊炎,足拇趾滑囊炎有以下特點:
1.侷限在關節內側骨結構異常突出的部位,長期、持續、反覆、集中和力量稍大的摩擦和壓迫是產生滑囊炎的主要原因。其發作與穿尖頭鞋、高跟鞋或步行過多等密切相關,穿寬鬆軟鞋後很快緩解,無夜間急性發作的特點。
2.逐漸出現圓形或橢圓形包塊,緩慢長大伴壓痛。可捫及清楚邊緣,有波動感,皮膚無炎症。受到較大外力後,包塊可較快增大,伴劇烈疼痛。此時皮膚有紅、熱,但無水腫。
3.穿刺可得滑囊液,急性期可有血性黏液。血尿酸正常,無尿酸鹽結晶發現。
七,骨性關節炎
約2%~5%左右誤診骨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有以下特點:
1.是由於創傷、肥胖、代謝及遺傳等因素造成。多見於中老年女性,全身關節皆可累及,但以遠端指間關節,第一掌指關節、蹠趾關節、頸腰椎為最常見。
2.臨床表現有骨質增生、關節腫脹疼痛、Heberden s nodes或Bouchard s nodes等。受累關節多為鈍痛、活動後加重,休息後減輕。
注:在末端手指關節會出現小的骨質隆起,可稱為海伯頓結節(Heberden s nodes)。中間的手指關節處也會出現相似的結節,叫做布夏達結節(Bouchard s nodes)。
3.X線片可見到關節間隙狹窄、軟骨下骨硬化,呈象牙質變性,邊緣性骨贅及軟骨下囊性變,但與痛風的骨皮質蟲蝕形成翹突樣改變不同。無血尿酸的升高,無尿酸結石形成。關節液及滑膜檢查,無尿酸鹽結晶。
八、血管性疾病
少數痛風患者因伴有跛行(5%~10%),誤診為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但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有以下特點:
1.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好發於青壯年男子,尤有長期大量吸菸嗜好。一般無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或糖尿病等病史。
2.病變主要在中小動脈,有足背動脈或脛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患肢溫度降低,膚色蒼白或萎黃,時有疼痛。下垂位潮紅,遠端可有潰瘍和壞死。初發時多為單側下肢,以後可累及其他肢體。
3.血管造影或彩超容易發現血供障礙。
九、腎小球腎炎
40%以上的痛風患者有腎損害,即痛風性腎病。大部分痛風性腎病多發生在關節炎之後,少數發生在關節炎之前,後者更容易誤診。痛風性腎病多誤診為慢性腎小球腎炎,由此貽誤了最佳治療良機,有的患者來診時已達尿毒症晚期。二者主要鑑別點在於:
1.痛風性腎病常有關節症狀或伴有關節症狀,而原發性腎損害一般沒有關節症狀。痛風性腎病主要是由高尿酸引起間質性腎炎,腎小管功能受損較早,早期為腎濃縮功能障礙。尿液變化較少,有輕度蛋白尿,很少有紅、白細胞。影響腎小球的濾過功能較慢,一般為10~15年。而慢性腎小球腎炎尿液改變較重,先為腎小球功能損害,後為腎小管功能損害,繼之出現腎功能不全。
2.痛風性腎病在出現腎小球功能減退後其血尿酸升高與尿素氮、肌酐值升高不成比例,血尿酸/肌酐>1.3,24h尿尿酸排洩增加。慢性腎小球腎炎發生腎功能減退較早,血尿酸、肌酐皆升高,但血尿酸/肌酐<1.3,24h尿尿酸排洩量減少。慢性腎小球腎炎儘管血尿酸升高明顯,但很少發生關節炎。
3.痛風性腎病在關節周圍或耳廓處可見痛風結節,而原發性腎損害無此現象。
4.痛風性腎病經別嘌呤醇降尿酸治療可使臨床症狀、腎功能明顯好轉。原發性腎損害別嘌呤醇降尿酸治療臨床症狀、腎功能改善相對不明顯。
5.有學者認為痛風腎病患者尿蛋白圓盤電泳以小分子蛋白為主,尿紅細胞位相檢查為均一紅細胞,濃稀試驗腎小管功能損害早而明顯。這些特點與痛風腎病病理主要累及腎間質小管一致。而慢性腎炎病理基礎是腎小球病變,以畸形紅細胞、中分子蛋白尿為主,兩者截然不同。尿蛋白圓盤電泳及尿紅細胞位相檢查在兩者的早期有重要鑑別診斷價值。
十、其他晶體性關節炎
痛風性關節炎還需與其他晶體性關節炎鑑別,鑑別要點如下。
痛風性關節炎:多見於男性中老年。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累及關節為拇、蹠、指掌。發病特點急,午夜凌晨發作,可自行緩解,疼痛程度劇烈較重,發作病程3~14天。秋水仙鹼試驗治療顯效。實驗室檢查:①滑膜液和組織活檢可見尿酸鹽結晶;②x線攝片骨呈鑿孔樣;③血尿酸水平升高。
假性痛風:多見於男性老年,為性染色體顯性遺傳,累及關節為膝髖髂、椎間關節,發病可急,凌晨,可自限,有時重,半天至數週或更長。秋水仙鹼試驗治療無效。可見CPPD結晶和軟骨鈣化,血尿酸水平正常。
羥磷灰石沉積症:女性略多於男性,常為老年發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累及關節為肩、膝、髖、脊柱,症狀有時加重,病程較長。秋水仙鹼試驗治療無效。
Alizarinred染色可見Apatite結晶,有軟骨鈣化。血尿酸水平正常。
類固醇結晶關節炎:女性多於男性,任何年齡均可患病,封閉關節發病,非家族遺傳病。封閉關節有時急性發作,可較重,病程較長。秋水仙鹼試驗治療無效。為類固醇結晶,可見軟組織鈣化。血尿酸水平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