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積水、白膽汁、石灰乳膽汁、瓷器樣膽囊、膽囊穿孔、膽囊內瘻、肝膿腫。
膽囊穿孔:在壞疽性膽囊炎的基礎上,膽囊底或頸部出現穿孔,常在發病後三天發生,其發生率約6~12%,穿孔後可形成瀰漫性腹膜炎、膈下感染、內或外膽瘻、肝膿腫等,但多被大網膜及周圍臟器包裹,形成膽囊周圍膿腫,呈現侷限性腹膜炎徵象。此時手術甚為困難,不得不行膽囊造瘻術。
膽囊炎分急性及慢性兩種.急性膽囊炎指膽囊管阻塞後膽汁或胰液等化學刺激和細菌,寄生蟲感染引起的膽囊的急性炎症.慢性膽囊炎是由於長期的慢性炎症及反覆的急性發作,使膽囊纖維化萎縮或增生肥厚,囊腔縮小,功能喪失,70%是由膽囊結石引起,少數為慢性非膽石性膽囊炎如膽囊運動障礙,感染,胰液反流等所致,可由急性膽囊炎反覆發作遷延而來,也可慢性起病.急性膽囊炎的治療包括一般治療臥床休息,給易消化的流質飲食,忌油膩食物,嚴重者禁食,最好根據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抗生素.利膽舒膽通,消炎利膽片或清肝利膽口服液口服,發作緩解後方可應用.外科治療發生壞死,化膿,穿孔,嵌頓結石者,應及時外科手術治療,行膽囊切除或膽囊造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