黴菌性食管炎在臨床上也比較為常見,主要為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有時與其他黴菌合併致病。黴菌存在於正常人體內,在人體內生態平衡紊亂,可成為致病菌。常見病因有:①長期應用大劑量抗生素,服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等,均促使黴菌過度生長,增加感染黴菌的危險性;②食管黏膜遭受損傷或受酸的刺激,如放射治療,抗癌藥物等,破壞了黏膜屏障,易於黴菌感染;③機體免疫功能遭受損害時,如大劑量激素治療惡性腫瘤、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糖尿病、妊娠、潰瘍性結腸炎、腎功能不全等均增加食管對黴菌的易感性。在腫瘤病人化療過程中,黴菌感染率為5%,其中白血病和淋巴瘤更為多見;④心外科、腎移植的預防性應用抗生素,致術後發生食管感染黴菌,甚而有致死者;⑤獲得性免疫缺陷症併發食管黴菌感染者甚多。 應引起注意的是食管癌與黴菌感染常是相互作用合併存在,可能黴菌侵犯食管後,局部炎症刺激上皮增生,對各種致癌物易感性增高,而且黴菌本身的代謝產物直接作用於鄰近上皮,使細胞發生分裂,分化異常而致癌變。在食管內鏡時,發現早期癌組織內黴菌感染率為15%,而在癌旁增生上皮中,黴菌侵犯率高達50%。
黴菌性食管炎早期可能為急性感染,亦可能為亞急性或慢性者,症狀主要為吞嚥疼痛及困難等。須藉助內鏡檢查確診,以除外腫瘤、皰疹性食管炎及反流性食管炎等。
主要是藥物治療,應用克黴唑、5一氟胞嘧啶、曲左黴素等,療效較好。但在應用大劑量抗生素同時繼發黴菌感染,則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