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本病是嬰幼兒期發病率極高的疾病之一,也是嬰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經過國內外多年的研究,加強預防,提高診斷和治療水平,近年來本病的發病率有所下降,病情也有所減輕,但仍是嬰幼兒的常見病。從1986年到1988年的三年中,首都兒科研究所每月對七省一市的30萬人進行小兒腹瀉監測。結果是農村地區5歲以下兒童平均每年發病2.01次/人,北京地區為0.45次/人。這低於第三世界的平均3.3次/人/年的發病率。死亡率為0.51‰(而第三世界的平均數為6.5‰)。根據國家統計,嬰兒腹瀉約佔該省住院總數的12-24%,農村的發病率高於城市。在治療不及時或出現嚴重併發症如營養不良和腸外感染的情況下,仍有死亡。一般醫院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已降至1%左右。
主要方法:①鼓勵母乳餵養,尤其是出生後4-6個月和初夏最重要,應避免夏季二次奶;②人工餵養應注意飲食衛生和水質清潔。每次餵奶前,用開水洗燙食具,每天煮沸消毒一次;③母乳餵養和人工餵養應按時添加,避免同時添加幾種輔食;④食慾不振或在發熱初期,應減少奶和其他食物的攝入,以水代替,最好用口服補液鹽配合飲料口服;⑤夏季高溫時避免暴飲暴食或吃富含脂肪的食物。體溫調節功能差的嬰兒夏季應少穿衣服,注意室內通風;⑥患有營養不良、佝僂病或腸外感染時,應及時治療,防止併發腹瀉;⑦感染性腹瀉,特別是由大腸桿菌、傷寒或其他沙門氏菌、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傳染性強,在病房內廣泛傳播,必須嚴格消毒隔離,否則兒科病房內容易發生交叉感染。最好的消毒方法是用過氧乙酸燻蒸,然後用新消毒的表面進行紫外線照射消毒。腹瀉病例的病房最好每月用過氧乙酸燻蒸徹底消毒;⑧在地上玩耍的兒童飯前便後要洗手;⑨醫務人員要努力宣傳小兒腹瀉的預防措施,以免再犯腹瀉。
輪狀病毒腸炎的發病率很高,疫苗是理想的預防方法。已有輪狀病毒口服疫苗的報道,保護率達80%以上,但持久性還有待研究。
取決於病因、營養狀況和治療的時間。耐藥性致病性大腸桿菌或真菌引起的腹瀉預後不佳。病毒性腸炎的預後較好。患有營養不良和佝僂病的兒童的腹瀉,由於身體調節能力差,預後較差。病情嚴重、治療較晚、有嚴重併發症如急性腎衰竭或嚴重繼發感染的預後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