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7-04 11:18

  很多人在心理和行為上都有依賴的行為,如果我們身邊有第二個人存在的時候,我們永遠仰仗他去做事,而我們則成為那個享受成果的人,我們盲目地以為身邊的人應該幫助我們解決問題,而不是親力親為。

  很多時候,這種依賴性是人格障礙的一種體現,如果過於強烈的話,就是一種心理上的疾病。這種疾病,更多的是從孩童時期就開始體現出來。

  此類人格障礙患者在生活的很多重大領域裡都放棄了自己對他人的義務,並且讓被依賴者的需求取代了自己的需求。

  依賴型人格形成原因 依賴性人格障礙是一種最常見的人格障礙,它是一切人格障礙的基礎和雛形。依賴性人格障礙的主要成因是,童年早期的依賴需求沒有得到足夠的滿足,從而導致成年期的心理固著在“口欲期”,以至於使一個人的“心理哺乳期”不斷延長,有的人甚至處於“終生心理哺乳”狀態。

  依賴性的人常常被別人稱之為“長不大”、“幼稚”等。 依賴型人格源於人類發展的早期。幼年時期兒童離開父母就不能生存,在兒童印象中保護他、養育他、滿足他一切需要的父母是萬能的,他必須依賴他們,總怕失去了這個保護神。

  這時如果父母過分溺愛,鼓勵子女依賴父母,不讓他們有長大和自立的機會,以致久而久之,在子女的心目中就會逐漸產生對父母或權威的依賴心理,成年以後依然不能自主。缺乏自信心,總是依靠他人來作決定,終身不能負擔起選擇採納各項任務、工作的責任,形成依賴型人格。

  依賴性的行為動機 首先,他們中的有些人從小生活在一個家長包辦的環境中,父母把本該由孩子決定的事攬過來自己承擔,待到孩子長大成人之後,就會具備 “知覺型”特點,也就是更善於認知和學習,而不是做決定和判斷,這樣的人往往優柔寡斷、依賴性強,雖然聰明卻不善於解決實際問題。

  另一種情況是,那些做不了決定的人往往有一種不現實的完美主義渴望,企圖把握所有的因素。這讓他們變得“前怕狼,後怕虎”,擔心在某一個環節上出了差錯,或是讓身邊的人不夠滿意。而一旦他們做出了計劃,也總會把能想到的所有情況都包括進去,最終卻由於缺乏創造性,反而失敗。

  法國心理治療師皮納認為:“那些不做決斷的人是在等別人替他們做決斷。他們因此不用承擔任何因選擇失誤而導致的責任。”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第3種情況,有的人本來完全可以做決定的,但由於害怕承擔責任而放棄了這一權利。他們把決定權交給別人的方式好像在說:“你幫幫我吧,我倒樂得悠閒。”

  依賴型人格特徵 依賴性人格的最明顯特徵,就是對於別人情感和物質資源的飢餓和貪婪。存在著依賴性人格障礙的人,以“吞噬”別人的情感、判斷、決定為生。所以,他們的情感、自尊、自信是完全受制於人的,別人的情感和判斷,決定著這些人的喜怒哀樂。

  他們常常乞求別人為自己做決定,但是,又不願意為自己的決定承擔後果。所以,他們對於自己所依賴的人,抱著一種既感恩、又不滿的矛盾態度。

  由於依賴性人格者的心理資源有限,所以只能一味地為自己著想,表現得就特別自私,他們很難表現出對別人的感激和愛。

  依賴性人格者在人際關係方面表現大都比較幼稚,最明顯特徵,是與別人缺少“界限”感。顯得似乎是一見如故,實際上是本能地通過“套近乎”,來獲得新的更多的“依賴源”。這種類型的男人,很容易激發起母性較足的女人的感動。

  反過來也如此。但是,隨著關係的發展,就越來越象一家人甚至達到彼此不分的程度。這時候,很多人把這樣的感情視為“偉大的愛情”。

  其實,本質上是一種“共生依賴”狀態。潛藏著很多危機。 依賴型人格對親近與歸屬有過分的渴求,這種渴求是強迫的、盲目的、非理性的,與真實的感情無關。依賴型人格的人寧願放棄自己的個人趣味、人生觀,只要他能找到一座靠山,時刻得到別人對他的溫情就心滿意足了。

  依賴型人格的這種處世方式使得他越來越懶惰、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創造性。由於處處委曲求全,依賴型人格障礙患者會產生越來越多的壓抑感,從而使他漸漸放棄自己的追求和愛好。

  心理學家在分析依賴型人格時,指出這種類型的人有幾個特點: (1)深感自己軟弱無助,有一種“我知砂小可憐”的感覺。 當要自己拿主意時,便感到一籌莫展,像一隻迷失了港灣的小船,又像失去了教母的友姑娘。 (2)理所當然地認為別人比自己優秀,比自已有吸引力,比自己能幹。 (3)無意識地傾向於以別人的看法來評價自己。

  依賴型人格障礙的自我矯正

  1、首先要矯正日常行為習慣。要認真清查一下自己的行為中那些是習慣性地依賴他人去做,那些是自己做決定的。可以每天做記錄,記滿一個星期,然後將這些事件按自主意識強,中等,較差分為三等,每週一小結。

  2、依賴行為並不是輕易可以消除的,一旦形成習慣,你會發現要自己決定每件事畢竟很難,可能會不知不覺地回到老路上去。簡單的方法是找一個自己最依賴的人作為自己的監督者。

  3、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之道:

  (1)形成童年不良印痕。依賴型的人缺乏自信,自我意識十分低下,這與童年期的不良教育在心中留下的自卑印痕有關。可以回憶童年時父母,長輩,朋友對自己說過的具有消極影響的話,把它們仔細整理出來,進行認知重構。

  (2)重建勇氣。可以選擇做一些略帶冒險性的事,每週做一項。例如:獨自一人到附近的風景點做短途旅遊,獨自一人去參加一項娛樂活動。通過做這些事情,可以增加勇氣,改變事事依賴他人的弱點。

依賴性人格障礙的分析及矯正相關文章
案例:克萊爾的生活經常混亂而不穩定。她把頭髮剪得短短的而且很不整齊。她說,不順心時,就會狠命地剪自己的頭髮,這樣可以幫她填補空虛。後來我發現,她經常弄傷自己。後來,她因出現了自殺傾向而被送進精神病院。有研究顯示,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大約佔普通人群的1%―3%,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人格障礙。它起病於成年早期,突出的表現是:明顯的情緒不穩定,極其不穩定的人際關係,衝動及自毀、自殺行為,自我認知混亂,同
發布於 2022-10-05 11:35
0評論
1、常把自己所遇到的任何困難都歸咎於命運或別人的錯處。因而不會感到自己有缺點需要改正,而常把社會或外界的一切看作是荒謬的、不應該如此。 2、認為自己對別人無任何責任。如對不道德行為沒有罪惡感、傷害別人而不覺後悔,並對自己所作所為都能做出自以為是的辨護。他們總把自己的想法放在首位,不管他人的心情和狀態。 3、都有紊亂不定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的人際關係。這是各類型人格障礙最主要的行為特徵。不論是被動
發布於 2023-01-10 07:47
0評論
(1)深感自己軟弱無助,當要自己拿主意時,便感到一籌莫展,像一隻迷失了港灣的小船。 (2)理所當然地認為別人比自己優秀,比自己有吸引力,比自己更高明。 (3)無意識地傾向於以別人的看法來評價自己。 依賴型人格源於人類發展的早期。幼年時期兒童離開父母就不能生存,在兒童印象中,保護他、養育他、滿足他一切需要的父母是萬能的,他必須依賴他們。如果父母過分溺愛,不讓他們有長大和自立的機會,子女的心目中就會
發布於 2024-07-04 11:11
0評論
概述 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壓力是非常大的,所以很多朋友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精神問題,這個時候如果我們不能及時的進行調節的話,就會出現更嚴重的問題,不過很多朋友自身會有一定的人格障礙,但是很多人已經自動把人格障礙劃分到精神病的行列裡面了,沒錯人格障礙的診斷以及治療是要通過神經科來完成的,但是不等於說人格障礙就是精神病,那麼人格障礙和神經症的區別是甚麼? 步驟/方法: 1、 首先一個就是人格障礙形成於
發布於 2022-10-23 13:19
0評論
人格障礙的分型及表現: (1)反社會人格障礙:也稱無情型人格障礙,是對社會危害最大的一類。這類人行為不符合社會規範,從小就表現逃學、說謊、打架、欺負小同學、違反校規。長大後曠工,常鬧事,不遵守廠規和社會常規。他們脾氣暴躁,感情冷酷而膚淺,無任何責任感,做事無計劃,衝動好鬥,具有高度攻擊性,最終常觸犯法律,給社會和他人造成傷害的同時也損害了自己。他們對自身的人格缺陷渾然不知,不論做出多麼損害他人的
發布於 2024-02-04 06:21
0評論
精神病患者病前可能出現某些性格或行為的變化,類似於人格障礙表現,比如強迫性神經症與強迫型人格障礙,精神分裂症與分裂型人格障礙等,有時相應兩方的區別是困難的。下面將精神病中常見的神經症、躁狂抑鬱症、精神分裂症所致人格改變與人格障礙的區別簡單作一介紹。 (1)神經症 大多數神經症是在人格已形成後發展起來的;而人格障礙一般從早年開始,恆定頑固,難以改變,在強烈的精神刺激下可以發生相應的神經症。神經症病
發布於 2023-01-10 08:14
0評論
概述 我們知道精神病是一種精神上的疾病,這種病人應該送去精神病院裡做進一步的治療,病人可能會呈現出各種精神症狀,這都是精神病的一些精神症狀,作為一個常識性的東西,在社會上可能會由於各種出格的行為而危害公共安全,例如舉止不正常啊,而人格障礙在現代醫學理解來說更像是一種心理上的問題,跟精神沒有太大的關係,胡言亂語啊, 步驟/方法: 1、 患者一般表現的異於常人,說的想的可能會比較飛躍,而且比較容
發布於 2022-10-23 12:07
0評論
生物學因素:具有迴避型人格障礙的個體出生時就表現了難以撫慰的脾氣或人格特徵;對社會中的負面情感刺激高度敏感的兒童易於患上這種障礙。家庭教養環境因素:患有迴避型人格障礙的個體認為其父母對自己更加厭惡,使自己有更多的罪惡感,對自己缺乏適當的感情。 迴避型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心理學家認為,自卑感起源於人的幼年時期,由於無能而產生的不勝任和痛苦的感覺,也包括一個人由於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如
發布於 2024-01-27 12:35
0評論
儘管精神病學界仍然有關於分裂樣和分裂型人格障礙在DSM-IV軸II診斷裡的歸屬的爭論,但是持續性的社交退縮,情感遲鈍,非妄想的魔法思維,行為怪異確實是一種軸II的人格特徵而非軸I的精神病性問題。分裂樣人格障礙表現為內向、退縮、孤獨、冷漠和疏離感。他們多半沉湎於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之中,害怕與人親近。他們沉默寡言,沉浸在白日夢中,喜歡理論推測而不愛實際行動。“分裂樣”一詞是Kretschmer(193
發布於 2022-12-24 06:45
0評論
1.反社會人格:也稱無情型人格障礙,是對社會危害最大的一類。這類人行為不符合社會規範,從小就表現逃學、說謊、打架、欺負小同學、違反校規。長大後曠工,常鬧事,不遵守廠規和社會常規。他們脾氣暴躁,感情冷酷而膚淺,無任何責任感,做事無計劃,衝動好鬥,具有高度攻擊性,最終常觸犯法律,給社會和他人造成傷害的同時也損害了自己。 (2)偏執型人格:較多見於男性。這類人固執,心胸狹窄,敏感多疑,總懷疑周圍人對自
發布於 2024-04-15 05:0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