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7-06 05:41

  1.流行性感冒: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炎的症狀較明顯,皮疹少見,無皮膚瘀點、瘀斑。

  2.麻疹:咳嗽、流涕、流淚,眼結合膜充血、畏光,以及咽痛,全身乏力常見。在病程的第2~3天,90%以上患者的口腔出現科氏斑。皮疹為斑丘疹,首先見於耳後髮際,漸及前額、面、頸,自上而下至胸、腹、背及四肢,2~3天內遍及全身,最後見於手掌與足底。

  3.猩紅熱:急性咽喉炎較明顯,表現為咽痛、吞嚥痛,局部充血並可有膿性分泌物,頜下及頸淋巴結腫大、觸痛。發熱24h後開始出疹,始於耳後、頸部及上胸部,然後迅速蔓及全身。皮疹為瀰漫充血性針尖大小的丘疹,壓之退色,伴有癢感。面部充血而口鼻周圍充血不明顯,形成口周蒼白圈。咽拭子培養可有A群β型溶血性鏈球菌生長。

  4.流行性出血熱: 亦稱腎綜合徵出血熱,患者主要表現為發熱、中毒症狀、充血、出血、休克、少尿、高血容量綜合徵。發熱,出血,休克與少尿依次出現很常見。休克常於退熱時發生。血液白細胞計數增高,異型淋巴細胞常超過10%,血小板減少。尿中出現大量蛋白質和膜狀物。血清中可檢出抗流行性出血熱病毒的IgG、IgM抗體。

  5.鉤端螺旋體病: 病前有疫水接觸史。急性發熱,眼結膜充血,結膜下出血,腓腸肌疼痛,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患者走路時腓腸肌疼痛更為顯著。體檢時腓腸肌壓痛較明顯。血清中可檢出抗鉤端螺旋體的IgG、IgM抗體。

  6.恙蟲病:發病前曾在灌木草叢中工作或坐臥。可於腫大、壓痛的淋巴結附近發現特徵性焦痂或潰瘍。血清變形桿菌凝集試驗(外-斐反應)檢查,OXK凝集抗體效價達1∶160或以上有診斷意義。血液接種於小鼠腹腔,經飼養7~10天后可分離出恙蟲病立克次體。

  7.敗血症: 常有原發性感染灶,如外傷化膿性病灶、肺炎、腸炎等。可出現遷徙性感染病灶,如肺膿腫、肝膿腫、腦膿腫等。血液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明顯增高。血液培養或感染病灶抽吸物培養可有病原菌生長。若血液培養與感染病灶抽吸物培養有相同的細菌生長則更具明確診斷意義。

  8.傷寒: 持續發熱1周以上,伴全身中毒症狀,如表情淡漠、食慾缺乏、腹脹、便秘、相對緩脈,肝、脾大,右下腹壓痛等。病程的第2周可於胸腹部皮膚髮現顏色淡紅、直徑為2~5mm、壓之退色、數目常在10個以下的玫瑰疹。外周血白細胞數減少,淋巴細胞比例相對增多,嗜酸性粒細胞減少或消失。肥達反應(傷寒桿菌血清凝集反應)中“O”抗體效價可在1∶80以上,“H”抗體效價可在1∶160以上。血液和骨髓培養可有傷寒桿菌生長。

  9.瘧疾: 間歇發作性寒戰、高熱、大量出汗,貧血和脾大。每次發作過程持續4~8h。間歇發作的週期有一定規律性,間日瘧、卵形瘧為每隔天發作1次,三日瘧為每隔2 天發作一次。血液的厚、薄塗片經吉姆薩染色(Giemsa’s stain)後用顯微鏡油鏡檢查,發現瘧原蟲有明確診斷意義。

  10.流行性乙型腦炎: 高熱、頭痛、嘔吐、意識障礙、抽搐,病理反射徵與腦膜刺激徵陽性。血液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明顯增高。腦脊液細胞數輕度增加,壓力和蛋白質增高,糖與氯化物正常。血清免疫學檢查,特異性IgM抗體陽性有明確診斷意義。

麻疹易跟登革熱混淆相關文章
登革熱需與流行性感冒、黃熱病、鉤端螺旋體病、斑疹傷寒、瘧疾、傷寒、麻疹、猩紅熱、藥疹等鑑別。登革出血熱需與流行性出血熱、腦膜炎雙球菌敗血症、立克次體病等相區別。 1.流行性感冒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炎的症狀較明顯,皮疹少見,無皮膚瘀點、瘀斑。 2.麻疹咳嗽、流涕、流淚,眼結合膜充血、畏光,以及咽痛,全身乏力常見。在病程的第2~3天,90%以上患者的口腔出現科氏斑。皮疹為斑丘疹,首先見於
發布於 2024-02-22 13:04
0評論
未患過麻疹,也未接種過麻疹疫苗,或多年前接種過疫苗而抗體已下降較低水平的人,都無抵抗麻疹病毒的足夠免疫力,易感者密切接觸麻疹患者後,90%以上可得病。在推廣應用疫苗之前,人群集居,交通發達的城市中麻疹經常流行,幼年時大多患過麻疹,獲得持久免疫力,因此易感人群大多為5歲以下小兒,除了6個月以下小嬰兒因尚有得自母親的被動免疫力外。在偏僻農村、山區或孤島由於交通不便,多年未傳染麻疹,則易感者年齡較大。
發布於 2023-02-01 12:02
0評論
感冒人群更易被蚊子“暗算” 登革熱是由登革熱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傳染病,主要通過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俗稱花斑蚊)叮咬傳播。醫生表示,登革熱屬自限性疾病,目前只能對症治療和護理。滅蚊、防止被蚊子叮咬成為控制疫情的重要手段。 陳祖輝建議,市民白天在綠化帶、林帶等戶外活動時,尤其是在登革熱流行區,應穿著長袖衣服及長褲,並儘量避免在“花斑蚊”出沒頻繁時段在樹陰、草叢、涼亭等戶外陰暗處逗留。 相關研究表明,
發布於 2023-02-21 08:13
0評論
胰性霍亂綜合徵: 又稱水瀉伴低血鉀胃液缺乏(WDHA)綜合徵或Verner-Morrison綜合徵。本徵十分少見,多因血管活性腸肽瘤(VIPoma)、胰腺腺瘤或小細胞肺癌釋放VIP引起。診斷依靠臨床表現和化驗,目前尚無特異性診斷方法。糖皮質激素治療可以改善症狀,常作為向手術探查的過渡措施。 腸易激綜合徵: 為臨床上常見的一種腸道功能性疾病。表現為結腸運動功能過度增強或蠕動波異常。臨床上常有腹瀉、
發布於 2022-11-28 14:39
0評論
1.麻疹病初有明顯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狀,第3~4病日出疹,疹型與猩紅熱不同,皮疹之間有正常皮膚,面部發疹。頰內黏膜斑及白細胞計數減少為重要區別。 2.藥疹有用致疹藥物史,皮疹有時呈多樣化表現,分佈不均勻,出疹順序由軀幹到四肢。全身症狀輕,與皮疹的嚴重程度不相稱。本病無咽峽炎、楊梅舌、頸部淋巴結腫大等,白細胞計數正常或減少。 3.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有些金黃色葡萄球菌亦能產生紅疹毒素,可以引起猩紅熱樣
發布於 2023-05-28 06:58
0評論
概述 胸悶有時候主要是一種人們的主觀感覺。症狀輕的人可能覺得這些病沒有甚麼特別大的感覺,但是要是嚴重的話會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彷彿喘不過氣。胸悶是一種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現象,要是不加以注意的話可能會導致心臟類的疾病。比如心臟功能失調,肺的功能系統也會失調。那麼,胸悶主要會和哪些疾病的症狀相像,它們又會對人體有甚麼影響? 步驟/方法: 1、 一些肺部的疾病,比如出現肺氣腫、支氣管炎、哮喘,這些病
發布於 2023-04-26 10:09
0評論
脊椎結核好發於人體的腰椎部位,除腰部疼痛症狀外,尤其在咳嗽、震動或翻身時疼痛加重,臥床休息時疼痛減輕。可出現全身症狀,如乏力、食慾不振、盜汗和午後低熱等。 多種類型的“肺外結核”都跟肺結核有極大關聯。患者可能以前曾經患過肺結核,但當時身體條件好,其他部位被壓制未發病,但當患者身體抵抗力下降,肺結核的元兇“結核桿菌”又來做亂,導致其他部位感染髮病。另外一種情況,就是結核桿菌讓患者患上肺結核的同時又
發布於 2024-12-28 15:08
0評論
 1.風疹重點應與輕型麻疹相鑑別。風疹特點為:多見於幼兒及學齡前期小兒,成人少見。前驅期短而症狀輕,無熱或低熱,輕咳、流鼻涕,較少發生眼結膜炎,無科氏斑。起病1~2天后即出疹,迅速見於全身。皮疹為稀疏色淡斑、丘疹,1~2天內即消退,不脫屑、不留痕。同時耳後、枕後、頸部淋巴結腫大。很少併發症,預後好。測血清特異抗體可助鑑別。   2.幼兒急疹多見於嬰幼兒,1歲以內為主。驟起高熱,持續3~5天,而突
發布於 2023-01-08 19:42
0評論
登革熱是一種傳染性疾病,早期症狀較為明顯,需要仔細觀察和辨別。登革熱潛伏期有多久呢? 登革熱的潛伏期通常為2~15日,平均為6日左右。 登革熱可分為典型、輕型與重型登革熱。類型不同,在早期症狀表現上也有區別。 典型登革熱 1、發熱成人病例通常起病急驟,頭痛、發熱和眼球后痛,24h內體溫可達40℃。同時伴有背痛,周身骨、肌肉及關節痛,胃納減退、噁心、嘔吐,偶有腹痛、腹瀉或便秘等。伴面部、頸部、胸部
發布於 2024-10-16 20:22
0評論
1.蹠疣 不限於足底受壓部位,表面呈乳頭狀角質增生,皮紋中斷常有黑色出血點,擠壓痛明顯。 2.胼胝 見於蹠部壓迫處,不整形角化斑片或條狀,表面光滑,邊緣不清,行走或摩擦不引起疼痛。 3.掌蹠點狀角化病 掌蹠部多發性孤立和圓錐形角質物,不楔入皮內,不限於受摩擦部位。
發布於 2022-10-21 19:2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