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防治和其它癌症一樣,
關鍵在於“早”字,即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那麼,胃癌究竟能不能早期察覺,防患於未然呢?回答是肯定的。
近十幾年來,國內外科學家通過對胃癌病人的長期觀察與研究發現,從胃組織某一部位的細胞開始發生癌變,到臨床上出現一定的症狀體徵,是個緩慢的過程,即正常細胞在不同致癌因素的長期作用下轉變成癌細胞,是一個循序漸進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個過程,醫學上稱為“癌前期”。而該時期,也是治療效果最優的階段。
顧名思義,癌前期是胃癌細胞演變過程的預備階段,它包括癌前期狀態和癌前期損害。前者指臨床上易發生惡變的一些全身或局部的狀態或疾病,包括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胃潰瘍、胃息肉、殘胃等;後者系組織病理上的改變,包括增生性改變和腸上皮化生,特別是中度和重度不典型增生伴腸上皮化生。“癌前期”這個概念,並不意味著將來不可避免地一定發展成癌,而是癌變的潛在趨勢和危險性顯著增加的一種標誌。大部分癌前病變會“懸崖勒馬”,長期潛伏,甚至 “回頭是岸”,消退復原。只有相當小的一部分繼續“執迷不悟”,最終變成癌。
儘管對胃癌的癌前病變毋需憂心忡忡,只要採用妥善治療,總的說來是“吉多兇少”。然而,對下述的胃鏡及其病理或X線的檢查結果尚需引起足夠重視:(1)中度或重度的不典型增生;(2)40歲以上的大腸型上皮化生或伴重度不典型增生;(3)病灶直徑大於2公分的胃潰瘍,特別是位於胃小彎部病程較長的潰瘍;(4)腺瘤性、無蒂性或直徑超過2公分、體積較大的胃息肉;(5)伴有腸上皮化生,尤其是出現重度不典型增生的萎縮性胃炎。對於上述改變,需嚴密觀察,定期進行復查,一俟有病變可疑時,宜及時施行手術。
胃癌對人類健康具有嚴重威脅,還在於其早期往往無明顯或特殊症狀,不易引起人們注意。當癌腫發展到影響胃的功能並形成潰瘍,甚或發生胃壁蠕動和胃容積改變時,才出現明顯的症狀。此時,診斷亦已延誤,病情已屆晚期。如何從自身的感受與症狀變化來識別胃癌的早期報警信號,可歸納為以下內容:(1)腹痛失去原有潰瘍病發作的規律性,明顯不同於往常;(2)胃痛發作時,進食或服藥後無濟於事,反而加重;(3)以往胃病發作時,食慾、體重和體力無多大影響,現在卻出現食慾不振、乏力和明顯體重減輕;(4)持續便血甚至嘔血;(5)原因不明的上腹不適、乏力、消瘦;(6)經畢氏Ⅱ式胃手術後5年以上,有消化不良、消瘦、貧血和胃出血等症狀。凡此種種,均不可掉以輕心,切莫以“老毛病”為由而隨意服點胃藥,置若罔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