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中,人類的壽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延長,拓展生命寬度,提高生活質量尤為現代醫學工作側重的目標。對於獲得優質生命質量來說,學會預防保健日趨重要。
風溼類疾病作為一種以骨骼、肌肉和關節受累為主,而同時可出現全身多臟器損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除治療外,預防和保健(功能鍛鍊)是應對該類疾病的“招牌措施”,亦是極為關鍵的重要措施。古語云:“上醫不治已病治未病”,理有固然,預防的作用窺見一斑。因此,生活中重視關節痛等身體微恙,從中發現各種風溼免疫性疾病的早期徵兆,做到見微知著、未雨綢繆,方可把病症及早“扼殺”在搖籃裡。
關節痛是指關節部位的一種不適感覺,可以描述為刺痛、鈍痛、刀割痛、跳痛、燒灼感等,疼痛程度輕重不一。它可以伴或者不伴發任何可見的異常關節表現。引起關節疼痛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損傷、炎症、過敏反應、退化性疾病等等。但關節痛最多見於風溼病,是風溼病臨床表現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甚至幾乎是所有風溼科門診患者多見的主訴。
關節炎重點在“炎”字,主要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關節炎性疾病,包括感染、創傷、免疫以及其他因素。臨床上關節炎的典型表現為關節疼痛、紅腫、皮溫升高和功能障礙。但是,並非所有關節炎患者都同時具備以上各種表現。因此,通常認為,關節痛是關節炎的早期表現,而關節腫脹和(或)功能障礙應是關節炎特徵性的臨床表現。幾乎所有的風溼免疫性疾病都可伴發關節炎症,如骨關節炎、類風溼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痛風、乾燥綜合徵、系統性紅斑狼瘡、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等等,這需要結合關節炎症臨床表現、實驗室以及影像學檢查來加以鑑別各類疾病,也只有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才能更好地阻止風溼免疫性疾病對機體的進一步破壞,保障患者的生活質量。
在風溼性疾病中,常見的引起關節疼痛的疾病主要是骨關節炎和類風溼關節炎。
骨關節炎是以軟骨變形、硬化及骨質增生為特徵的慢性關節病,好發於中老年人,常見於負重或活動較多的關節,如膝、髖、手(遠端指尖關節、第一腕掌關節)、足(第一蹠趾關節、足跟)、脊柱(頸椎及腰椎)等,表現是局部的關節疼痛和壓痛,休息時好轉,活動後加重,影像學表現為軟骨下骨質硬化、軟骨下囊性變及骨贅形成、關節間隙變窄等。
類風溼關節炎則是一種以侵蝕性關節炎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好發於中青年女性,多表現為以雙手(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和雙腕等小關節受累為主的對稱性、多發性、持續性關節炎,晨僵明顯,類風溼因子、抗環瓜氨酸肽抗體陽性,影像學表現以侵蝕性改變為主。
儘管關節炎與關節痛不同,但關節痛則幾乎是各種關節炎患者的主訴之一,也是各種風溼免疫性疾病的早期徵兆。若出現突發劇烈疼痛、長期反覆發作、持續性、多發、難以緩解以及伴有全身性表現等情況的時候,必須及時到風溼科就診,明確診斷,及時治療,避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