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位家長帶著16歲的兒子小強來到我科就醫。剛進門,孩子媽媽就著急地跟我說:“大夫,快看看孩子吧,咋一下子起了這麼多疹子,是不是吃啥過敏了,眼看孩子就要開學了,這可急死我們了!”
我先稍微安撫了一下這位母親的情緒,便對小強的情況進行了詢問。原來小強暑假期間跟隨爸爸媽媽去北戴河游泳避暑,剛剛下水玩了一個小時,雙腿就突然出現紅色小疹子,並伴有明顯的刺痛感,幾分鐘後甚至有喘憋等不舒服表現。情急之下,一家人匆忙返京就診。既往小強對海鮮食物有沒有過敏史,家裡人也沒有過敏性鼻炎、哮喘、溼疹等慢性過敏性疾病。這時,我便開始仔細地對小強進行查體,確定這些紅色小疹子是“刺胞皮炎”。刺胞皮炎除了有過敏樣皮損外,還有一些不同於過敏的重要表現:多數皮損出現在接觸海水部位,最常見的是雙下肢,頭面部等不容易接觸的部位常常不受累。局部皮損主要表現為紅斑、丘疹、風團樣損害,嚴重者可以出現瘀斑、水皰或者大皰。但有一個特點提醒給大家,刺胞皮炎的皮損多數呈點狀、條索狀,甚至為鞭痕樣分佈,這一點有利於我們與普通溼疹鑑別。被海蜇蟄傷的部位,皮膚會突然出現閃電樣針刺感,數分鐘內可能出現瘙癢不適、麻木、燒灼等感覺。
究其原因,刺胞皮炎是由於刺胞動物接觸人體時,將刺胞刺入皮膚並將毒液注入人體所引起的皮膚損傷。該病每年夏季是高發季節,常出現於從事水產養殖、捕撈、加工及海中游泳者。常見的刺胞皮炎有海蜇皮炎、水螅皮炎、海葵皮炎和珊瑚皮炎等。被刺胞刺傷後,刺胞會釋放毒液注入人體,局部皮膚出現上述皮膚損害。如全身被蟄面積較大,患兒可能出現呼吸困難、胸悶、出冷汗等不適症狀,對毒液過敏嚴重者,患兒可在被刺後出現急性過敏性休克的症狀,甚至死亡。而孩子本身代謝毒液能力比成人差,所以,當發現孩子被刺時,應該及時就醫。
治療方法:一旦被刺胞動物蟄傷,首先應儘快用毛巾、衣服、泥沙等颳去刺胞,並用海水沖洗黏在皮膚上面的刺胞。這裡特別提醒家長,一定不要用淡水沖洗,否認會因滲透壓驟變促使刺胞釋放更多的毒液。然後,儘可能使用明礬水、1%氨水或者10%碳酸氫鈉溶液溼敷中和毒液。之後可以外用糖皮質激素軟膏(如糠酸莫米松乳膏)改善瘙癢不適。皮損廣泛、免疫反應較重、伴發水皰和瘙癢劇烈時建議口服抗組胺藥物(西替利嗪滴劑或氯雷他定糖漿)。如出現煩躁不安、面色蒼白、手足溼冷、喘憋、血壓下降時應及時醫院就診抗休克治療。
持續的高溫天氣,給準備帶孩子們趕到海邊游泳避暑的家長們提個醒,夏季海水浴要選擇潔淨的海水區,教育孩子在海上遇到海蜇浮游水面切勿用手推移。如果游泳過程中發現孩子出現上述特徵性紅斑,伴有瘙癢刺痛不適,應該想到刺胞皮炎的可能,及時到正規醫院皮膚科就診,避免皮損加重,甚至全身中毒症狀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