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增生的三大類型
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骨質增生的發率會逐漸升高。長期勞累、關節創傷、發育畸形都容易導致骨關節退行性改變,導致關節的穩定性受到影響,從而發展為骨質增生。骨質增生最常見的三大類型有:
1、腰椎骨質增生:腰椎骨質增生好發於腰三、腰四椎關節,臨床上最常見的症狀是腰椎及腰部軟組織痠痛、脹痛、僵硬與疲乏感,甚至彎腰受限。如鄰近的神經根受壓,可引起相應的症狀,出現局部疼痛、發僵、後根神經痛、麻木等。如壓迫坐骨神經可引起坐骨神經炎,出現患肢劇烈麻痛、灼痛、抽痛、串痛,向整個下肢放射。
2、膝關節骨質增生:膝關節骨質增生起病緩慢,早期患者膝關節疼痛不嚴重,有時可出現持續性隱痛。疼痛與氣候變化有關,隨著氣溫的降低疼痛會逐漸加重,晨起後開始活動,長時間行走,劇烈運動或久坐起立開始走時膝關節疼痛僵硬,稍活動後好轉,上、下樓困難,下樓時膝關節發軟,易摔倒。蹲起時疼痛,僵硬,嚴重時,關節痠痛脹痛、跛行走,合併風溼病者關節紅腫,畸形,功能受限,伸屈活動有彈響聲,部分患者可見關節積液,局部有明顯腫脹、壓縮現象。
3、頸椎骨質增生:頸椎骨質增生患者症狀比較嚴重,會引起患者頸項部活動受限、頸部活動有彈響聲,有時會有強硬的感覺。疼痛常向肩部和上肢放射,手和手指有麻木、觸電樣感覺,可因頸部活動而加重。不同的病變累及不同部位,就出現不同的症狀,晚期可導致癱瘓。頸椎骨質增生嚴重者還會引起頸椎病性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胃炎、心絞痛、吞嚥困難等。
骨質增生不要盲目補鈣
骨質增生又叫骨刺,很多中老年人會長,它是慢性炎症反覆發作、修復後造成的瘢痕並鈣化的一種結果,主要發病原因有外傷、先天性畸形、肥胖、年齡、關節過度使用等,而不是因缺鈣所致。所以骨質增生的患者不要盲目的補鈣,明確診斷後,要在醫生指導下對症治療。較胖的患者需要控制體重,以減輕脊柱和關節的負擔,緩解關節軟骨的磨損;骨質增生較輕的患者,可以通過適當的休息、減少活動量、避免長期劇烈運動(以活動後沒有疼痛不適感為宜)等減少和避免關節負重,或經物理及藥物治療以減輕疼痛症狀;骨質增生較嚴重、關節功能明顯障礙、有明顯關節畸形的患者也可以通過外科手術進行治療。
骨質增生的預防
骨質增生的預防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呢?可能有人會說,骨質增生是人體自然的變化,怎麼可能可以預防呢。但是,通過一些措施,我們是可以延緩它的到來,減輕它的症狀。那麼骨質增生的預防方法有哪些呢?
1、關節受到損傷要及時治療:關節損傷包括軟組織損傷和骨損傷。關節的骨質增生經常與關節內骨折有直接關係。由於骨折復位不完全,造成關節軟骨面不平整,從而產生創傷性關節炎。對於關節內骨折的患者,如果能夠及時治療,作到解剖復位,完全可以避免創傷性關節炎和關節骨質增生的發生。
2、保持適當的體重:體重過重是誘發脊柱和關節骨質增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過重的體重會加速關節軟骨的磨損,使關節軟骨面上的壓力不均勻,造成骨質增生。因此對於體重超標的人,適當的減輕體重可以預防脊柱和關節的骨質增生。
3、適量的體育鍛煉:避免長期劇烈的運動,並不是不活動,恰恰相反,適當的體育鍛煉是預防骨質增生的好方法之一。因為關節軟骨的營養來自於關節液,而關節液只有靠“擠壓’才能夠進入軟骨,促使軟骨的新陳代謝。適當的運動,特別是關節的運動,可增加關節腔內的壓力,有利於關節液向軟骨的滲透,減輕關節軟骨的退行性改變,從而減輕或預防骨質增生,尤其是關節軟骨的增生和退行性改變。長期、過度、劇烈的運動或活動是誘發骨質增生的基本原因之一。尤其對於持重關節(如膝關節、髖關節),過度的運動使關節面受力加大,磨損加劇。長期劇烈運動還可使骨骼及周圍軟組織過度地受力及牽拉,造成局部軟組織的損傷和骨髂上受力不均,從而導致骨質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