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術後制動和固定的護理:該手術方法術後患者體位要求嚴格,必須仰臥位,患肢呈外展中立位,穿矯正鞋,並行重量為1kg的持續皮牽引固定。晨晚問護理整理床鋪或做各種處置時,不能隨意搬動病人改變體位,更不能放鬆牽引,確實需要做某些檢查搬動病人時,必須將髖關節及患肢整個托起。總之,要避免採取使髖關節容易脫位的體位,如髖關節屈曲、內翻、外旋位等。
2、密切觀察生命體徵的變化:帶血管蒂的骨瓣(膜)修復與
再 造股骨頭壞死,手術時間長,病人出 血較多,術後易合併有低血容量性休克,所以 術後回病房要一級護理,記特護記錄,密切觀察生命體徵的變化,每15~30分鐘測量一次,並認真觀察病人顏面、口唇顏色,神志狀況。對出現血壓降低的低血容量休克先兆的病人要立即給予吸氧,建立兩條 靜脈通路,輸血補液等搶救措施,並及時通知醫生。小兒患者因眨應能力低下,休克前期症狀可表現得不典型,在觀察上要引起重視,對錶情淡漠,心率加快,要行血氧飽合度及心率監測,觀察病情變化,及時處置。
3、觀察切口引流及護理:術後要密切觀察 切口敷料有無滲出,對滲血較多敷料外滲者,除及時通知醫生換苭外,局部應給予無菌棉墊墊之,嚴禁用止血苭,以免影響移植骨瓣(膜)的血液供應,對於切口放置引流者,要保持引流的密閉狀態,防止逆行感染,引流袋固定位置可靠,觀察引流液量、性質,並做好記錄。術後24小時引流液若超過400ml,且為新鮮血,要及時通知醫生採取措施不可盲目用止血劑。
切口感染在術後3~7天內表現明顯,病人表現發熱,切口疼痛呈搏動性,局部紅腫、壓痛。實驗室檢查:白細胞計數增高,提示切口感染的可能,要嚴密觀察體溫熱型,準確應用抗生素,發熱者做好基礎護理。
4、術後疼痛、倦怠及疲勞的護理:手術切口疼痛在麻醉作用消失後即可出現,逐漸加劇,術日當晚疼痛劇烈。要觀察疼痛出現的時間、疼痛性質及程度。在手術後24~48小時內切口疼痛時,可予以鎮痛劑,常用強痛定100mg或度冷丁50mg肌肉注射,使病人得到安靜休息,達到較舒適的狀態。
此外,要掌握應用鎮痛劑的時機,一般在疼痛劇烈前給苭鎮痛效果好。正確及時應用止痛劑可防止因局部疼痛致血管痙攣進而降低移植骨成活率。必須注意有很多因素可以引起病人切口疼痛和不適,諸如:咳嗽、嘔吐、活動以及敷料過緊,牽引不當等。要儘量避免並加以控制。此外,轉移病人注意力,進行心理上疏導,指導病人做一些放鬆動作,如腹式呼吸,可使緊張的骨骼肌或張力性切口鬆弛下來,阻斷疼痛反應,而減輕疲勞和體力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