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對熱的抵抗力不強,加熱至60℃1小時後即可死亡。但對乾燥、日光、紫外線及化學制劑等抵抗力較強。在假絲酵母菌中80%~90%病原體為白假絲酵母菌10%~20%為光滑假絲酵母菌、近平滑假絲酵母菌熱帶假絲酵母菌等。白假絲酵母菌為條件致病菌,10%~20%非孕婦女及30%孕婦陰道中有此菌寄生但菌量極少,呈酵母相,並不引起症狀。念珠菌生長最適宜的pH值為5.5,陰道的弱酸性環境能保持陰道的自潔功能,正常人為3.7-4.5,但陰道的弱酸性改變為pH5.5後,假絲酵母菌大量繁殖,並轉變為菌絲相鵻,才引發陰道炎症狀。因此用Ph4弱酸配方的女性護理液除了適合日常的清潔保養外,治病期間使用嬌妍弱酸配方的女性護理液對黴菌的生長繁殖會有抑制作用。
白色念珠菌在DYMD系統的位置
臨床真菌按其所致疾病的症狀和體徵進行分類,DYMD系統(皮膚真菌、酵母菌、真菌)這一分類模式已得到公認,是以組織發生學、生理學及形態學特徵為基礎,將真菌分類為類酵母菌和絲狀真菌,又進一步按其組織親和性分別將它們分為皮膚真菌和真菌。
對婦產科醫生來說,不同種類的真菌醫學相關性大不相同,迄今未發現由真菌引起的婦科疾患,由皮膚真菌引起的外陰及其周圍的皮膚感染也極少見。婦產科臨床所見的真菌感染大多為白假絲酵母菌屬的酵母菌所致。
陰道內定居的酵母菌有白假絲酵母菌、光滑假絲酵母菌、近平滑假絲酵母菌、熱帶假絲酵母菌、薔薇色假絲酵母菌、釀酒假絲酵母菌、克柔假絲酵母菌、季以蒙假絲酵母菌等。引起人類假絲酵母菌病主要是白假絲酵母菌,佔80%~90%,已鑑別有200多種白色假絲酵母菌,所有菌株似乎均具有寄居或引起陰道炎的同等能力。隨著時代的變遷,假絲酵母菌耐藥的增加,其菌種發生改變,白假絲酵母菌在外陰陰道炎中的比例有所下降,而其他假絲酵母菌所致的外陰陰道炎增加。所以,婦產科學中原稱的白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似太絕對和肯定,目前稱為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為宜,但菌種仍以白假絲酵母菌為主。
特徵
本菌細胞呈圓形或卵圓形,很象酵母菌,直徑3~6μm,比葡萄球菌大5~6倍,革蘭陽性,但著色不均勻。出芽方式繁殖。在病灶材料中常見真菌細胞出芽生成假菌絲,假菌絲長短不一,並不分
白色念珠菌 白色念珠菌
枝,假菌絲收縮斷裂又成為芽生的菌細。
此菌正常情況下呈卵圓形,白假絲酵母菌與機體處於共生狀態,不引起疾病。當某些因素破壞這種平衡狀態,白假絲酵母菌由酵母相轉為菌絲相,在局部大量生長繁殖,引起皮膚、黏膜甚至全身性的假絲酵母菌病。當機體的正常防禦功能受損導致內源性感染,如創傷、抗生素應用及細胞毒藥物使用致菌群失調或黏膜屏障功能改變、皮質激素應用、營養失調、免疫功能缺陷等。白假絲酵母菌為雙相菌,正常情況下一般為酵母相,致病時轉化為菌絲相。因此在細胞塗片或組織切片中發現假菌絲是假絲酵母菌感染的重要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