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證良好的家庭氛圍
積極開展孕產婦的心理衛生保健,瞭解孕產婦的心理狀態、個性特徵、既往病史,尤其是分娩前後心理狀態的變化,根據不同的情況,運用醫學心理學、社會學知識,採取不同的干預措施,解除致病的心理因素,減輕心理負擔,增強自信心。
對於有不良心理個性的孕婦,給予相應的心理指導,減少或避免精神刺激。對既往有精神異常病史或抑鬱症家族史的孕婦,定期請心理衛生專業人員進行觀察,指導其充分休息,避免勞累過度和長時間的心理負擔。對有焦慮症狀、易緊張且存在抑鬱症高危因素的孕產婦,提供更多的幫助,運用放鬆療法,樹立正確的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的態度,提高心理素質;對有重男輕女的傳統封建觀念較嚴重家庭,積極宣傳男女平等的意義,使宣傳教育深入家庭。
同時,運用語言交流技巧,充分發揮社會支持系統的作用,可以運用暗示、引導、製造溫馨氣氛等技巧,增進夫妻、婆媳關係,促使家人尤其是丈夫經常關心安撫孕產婦,讓孕產婦時刻感到家庭的溫暖,消除焦慮、抑鬱情緒,降低產後抑鬱症的發生率。
2、自我心理調適
有了寶貝後,產婦的價值觀會有所改變,對自己、對丈夫、對寶貝的期望值也會更接近實際,甚至對生活的看法也會變得更加實際,坦然接受這一切有益於幫助產婦擺脫消極情緒。產後抑鬱症的護理措施是甚麼?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如看雜誌、聽音樂等,在自己的愛好中忘記煩惱。
(1)放鬆精神:適當調節變動生活內容,不要時時刻刻關注孩子而忽略了自己,將孩子暫時交給其他人照料,讓自己放個短假,哪怕是兩小時、半天,也能達到放鬆自己的精神作用。
(2)傾訴宣洩:找好友或親人交流,盡訴心曲,大哭一場也無妨,盡情宣洩鬱悶情緒。
(3)焦點轉移:如果產後的確面臨嚴重的不愉快的生活事件,甚至問題棘手難以解決,不要讓精力總是放在這些不良事件上。而是要適當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將注意力轉移到一些愉快的事情,關注自己的喜好,不僅思維上轉移,還可以身體力行參與力所能及的愉快活動。
(4)角色交替:別忘了雖然已為人母,但仍是老公的嬌妻、父母的愛女,不能只做24小時全職媽媽,要給自己換個角色享受嬌妻愛女的權力。
(5)行為調整:產後不適於做劇烈的運動,可以選擇一些適當放鬆活動,例如深呼吸、散步、打坐、冥想平靜的畫面、聽優美的音樂等等。
3、加強孕產期的健康保健
研究表明,產婦對自身健康狀態的認識及分娩知識的瞭解與產後抑鬱症發生有關。在妊娠早期,護理人員可以向孕婦提供現階段母兒的生理、生長髮育的變化和相應保健措施;在妊娠晚期,可以向產婦提供與分娩有關的知識,幫助產婦瞭解分娩過程,同時教給產婦一些分娩過程中的放鬆技術,以減輕其對分娩過程的緊張、恐懼心理;在分娩期,醫護人員應嚴密觀察產程的進展,及時給予鼓勵和幫助,積極處理異常情況,分散產婦的注意力,設法減輕分娩的疼痛,消除不良的軀體和精神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