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家裡寶寶得了中耳炎,常伴同發燒出現。但是,年齡過小的嬰兒,不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痛苦的感覺,而終日啼哭不安,夜不能眠,拒絕喂孔(因為吮乳及吞嚥動作能加重耳朵的疼痛)。由於發燒,加上睡眠不足及飢餓,病孩精神委靡不振,身體顯得十分虛弱。稍大一些的嬰兒,不可能說出疼痛的地方,只好搖動頭部,或用手指抓、揉耳朵,甚至抓破皮膚。這些表現,如不注意觀察,也容易被忽略過去。這些需要媽媽們引起重視啦,現在我們就來簡單瞭解一下小兒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特點,以便媽媽們及早的作出判斷。
步驟/方法:
1、 小兒患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時可有以下特點: 1.全身症狀較重,如急性面容,發熱,體溫可達40℃,心率快,可出現驚厥,不及時治療,易發生顱內、外併發症。 2.兒童,尤其是嬰幼兒不會表述耳痛,常表現為抓耳、搖頭、哭鬧不安。出現上述症狀時應考慮除外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3.嬰兒鼓膜相對較厚,富於彈性,中耳炎時不易穿孔,甚至中耳已蓄膿,但鼓膜仍可無明顯紅腫,加之全身症狀明顯,可掩蓋局部症狀,因此容易漏診。
2、 病因:外耳道部的鼓膜與內耳之間的部位稱為中耳。化膿性中耳炎是指中耳黏膜、骨膜或骨質的化膿性炎症。上呼吸道急性感染是引起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最常見的感染途徑,如急性鼻炎、急性鼻咽炎、急性扁桃體炎等使咽鼓管黏膜充血、腫脹,使致病菌乘虛侵入中耳。寶寶因某種解剖和生理上的特點,當哺乳位置不正確,如橫抱哺乳或平臥吸吮奶瓶,乳汁易經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感染。
3、 治療:及早到醫院診斷治療。在醫生指導下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全身及局部症狀較重,鼓膜明顯突出,經一般治療後無明顯好轉,或穿孔不大、引流不暢者應行鼓膜切開術。炎症消退,2個月以上穿孔不愈者可行鼓膜修補術。
注意事項:
注意保持耳內清潔。不可用力摳鼻。預防鼓膜外傷,已有鼓膜外傷未愈或者陳舊性穿孔者不宜游泳,洗澡時須防止水入耳內。哺乳期的媽媽應正確掌握哺乳姿勢,哺乳時應將寶寶抱起,使頭部豎直。如乳汁過多應適當控制流出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