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尚無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過多種治療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主要包括5個方面: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自我監測血糖,飲食治療,運動治療和藥物治療。
(一)一般治療
1.教育
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識,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對健康的益處。根據每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點制定恰當的治療方案。
2.自我監測血糖
隨著小型快捷血糖測定儀的逐步普及,病人可以根據血糖水平隨時調整降血糖藥物的劑量。1型糖尿病進行強化治療時每天至少監測4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穩定時要監測8次(三餐前、後、晚睡前和凌晨3:00)。強化治療時空腹血糖應控制在7.2毫摩爾/升以下,餐後兩小時血糖小於10mmol/L,HbA1c小於7%。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監測血糖的頻度可適當減少。
(二)藥物治療
1.口服藥物治療
(1)磺脲類藥物 2型DM患者經飲食控制,運動,降低體重等治療後,療效尚不滿意者均可用磺脲類藥物。因降糖機制主要是刺激胰島素分泌,所以對有一定胰島功能者療效較好。對一些發病年齡較輕,體形不胖的糖尿病患者在早期也有一定療效。
但對肥胖者使用磺脲類藥物時,要特別注意飲食控制,使體重逐漸下降,與雙胍類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降糖藥聯用較好。
下列情況屬禁忌證:一是嚴重肝、腎功能不全;二是合併嚴重感染,創傷及大手術期間,臨時改用胰島素治療;三是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期間,臨時改用胰島素治療;四是糖尿病孕婦,妊娠高血糖對胎兒有致畸形作用,早產、死產發生率高,故應嚴格控制血糖,應把空腹血糖控制在105毫克/分升(5.8毫摩爾/升)以下,餐後2小時血糖控制在120毫克/分升(6.7毫摩爾/升)以下,但控制血糖不宜用口服降糖藥;五是對磺脲類藥物過敏或出現明顯不良反應。
(2)雙胍類降糖藥 降血糖的主要機制是增加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葡萄糖的無氧酵解,減少胃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降低體重。
①適應證肥胖型2型糖尿病,單用飲食治療效果不滿意者;2型糖尿病單用磺脲類藥物效果不好,可加雙胍類藥物;1型糖尿病用胰島素治療病情不穩定,用雙胍類藥物可減少胰島素劑量;2型糖尿病繼發性失效改用胰島素治療時,可加用雙胍類藥物,能減少胰島素用量。
②禁忌證嚴重肝、腎、心、肺疾病,消耗性疾病,營養不良,缺氧性疾病;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伴有嚴重感染、手術、創傷等應激狀況時暫停雙胍類藥物,改用胰島素治療;妊娠期。
③不良反應一是胃腸道反應。最常見、表現為噁心、嘔吐、食慾下降、腹痛、腹瀉,發生率可達20%。為避免這些不良反應,應在餐中、或餐後服藥。二是頭痛、頭暈、金屬味。三是乳酸酸中毒,多見於長期、大量應用降糖靈,伴有肝、腎功能減退,缺氧性疾病,急性感染、胃腸道疾病時,降糖片引起酸中毒的機會較少。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 1型和2型糖尿病均可使用,可以與磺脲類,雙胍類或胰島素聯用。①伏格列波糖餐前即刻口服。②阿卡波糖餐前即刻口服。主要不良反應有:腹痛、腸脹氣、腹瀉、肛門排氣增多。
(4)胰島素增敏劑 有增強胰島素作用,改善糖代謝。可以單用,也可用磺脲類,雙胍類或胰島素聯用。有肝臟病或心功能不全者者不宜應用。
(5)格列奈類胰島素促分泌劑①瑞格列奈為快速促胰島素分泌劑,餐前即刻口服,每次主餐時服,不進餐不服。②那格列奈作用類似於瑞格列奈。
2.胰島素治療
胰島素製劑有動物胰島素、人胰島素和胰島素類似物。根據作用時間分為短效、中效和長效胰島素,並已製成混合製劑,如諾和靈30R,優泌林70/30。
(1)1型糖尿病 需要用胰島素治療。非強化治療者每天注射2~3次,強化治療者每日注射3~4次,或用胰島素泵治療。需經常調整劑量。
(2)2型糖尿病 口服降糖藥失效者先採用聯合治療方式,方法為原用口服降糖藥劑量不變,睡前晚10∶00注射中效胰島素或長效胰島素類似物,一般每隔3天調整1次,目的為空腹血糖降到4.9~8.0毫摩爾/升,無效者停用口服降糖藥,改為每天注射2次胰島素。
胰島素治療的最大不良反應為低血糖。
(三)運動治療
增加體力活動可改善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體重,減少身體脂肪量,增強體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質量。運動的強度和時間長短應根據病人的總體健康狀況來定,找到適合病人的運動量和病人感興趣的項目。運動形式可多樣,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極拳、跑步、游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