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06 02:51

  血常規能區分細菌還是病毒感染?答案是不能。國內外,很多問題是全球各族人民共同糾結的,比如面對一個咳嗽發熱的病人,如何準確區分是病毒還是細菌感染?
  一些出版時間久的、經典的醫學教科書,比如2005年出版的《牛津臨床與實驗室檢查手冊 第2版》裡說“感染時白細胞經常升高,例如細菌感染時中性粒細胞增高,而病毒感染時淋巴細胞增高(但是並非總是如此)”。關鍵就是括號裡這句話很有意思。10年前,當時的我比較年輕,比較意氣風發,於是經常在想:“並非總是如此”該怎麼把握呢?就是說有時候這個不靠譜?,可是並沒有更多人討論這個, 於是我當時毅然忽略這幾個字。但實際上痛苦一直延續,確實“並非總是如此”。
  以前認為外周血白細胞(WBC)計數與中性粒細胞百分比是傳統的判斷患兒是否為細菌感染的篩查工具,但近來研究證實單獨應用外周血白細胞計數與中性粒細胞百分比作為細菌或病毒感染的篩查工具既不敏感,也非特異,通俗的說就是不靠譜。因此對於患兒,不能單獨應用二者來預測細菌或病毒感染,需結合臨床病史及其他實驗室檢查綜合判斷。
  此外,就算是輕度的普通肺炎患兒無需常規進行C反應蛋白(CRP)指標檢查;需要住院或有肺炎相關併發症的患兒應做CRP檢查,結合臨床可評估對治療的反應。紅細胞沉降率(ESR)、CRP或血清降鈣素原(PCT)濃度,也不能單獨或聯合用以區分細菌性或病毒性肺炎;使用這些非特異性的炎症指標去區分細菌及非細菌病原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均低,難以得出一個折點標。這一段通俗的說就是:用“ESR、CRP或PCT濃度來準確區別病毒還是細菌感染也是不靠譜的。
  以上這些已經被國外的醫生普遍認同了,因此國外醫生很少為了區別病毒還是細菌,要求初診患者檢查血常規和CRP。但是,絕大多數中國國內的醫生們處理這個問題的方式巨大差別。
  但是為甚麼國內外的差別這麼大呢?
  首先,國內的醫學教育學習總讓人感覺遺憾,對待血常規的認識教育沒有與時俱進,ESR、CRP或PCT濃度的認識過於簡單、刻板。醫學老師並沒有教好學生。
  究其原因,從各國的疾病譜的變化來說,中國在細菌感染傳染病的陰影下壓抑的過久了,於是這種和細菌死磕的勁頭被沿襲下來。有句諺語,當你總覺得自己是錘子的時候,你眼裡到處是釘子。同理,當中國醫生總覺得自己是抗生素的時候,他們睜開眼時,瞳孔裡就條件反射的浮現出細菌的影子,把細菌揪出來徹底幹掉的鬥爭思維是血常規檢查成為必須檢查以及抗生素濫用的主要原因。可是問題在於,中國疾病的種類實際上已經發生了變化,非細菌感染、免疫紊亂、代謝障礙等等疾病已經成為主流。絕大多數的呼吸道感染就是病毒引起。從概率上說,不要說檢查血常規,就算是一個不學醫的人,面對100個發熱的病人閉著眼睛說他們是病毒感染的準確性不會低於90%。相反,國外的醫學理念相對與時俱進得更合理,醫學教育標準統一,反正幾乎都是非細菌的疾病,血常規不查也罷。
  其次,中國醫生絕大部分追求名醫的光環,患者醉心於立竿見影的奇效,再加上比較不堪的醫療制度。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醫生和患者普遍焦慮,醫患之間的聯繫不忠誠,沒有足夠的跟蹤觀察時間,醫患之間的複診安排總是靠運氣。所以初診的時候,醫生就恨不得拉網檢查一遍,成就一批神醫;患者恨不得瞬間查出病因即刻康復,造就一個傳奇。失去了耐心的有計劃的醫學觀察,血常規和CRP自然就成為了主角。
  最後,國內外的醫生面臨的壓力也是天壤之別。國外的醫生有完善的醫療整體服務體系,相對而言不懼怕風險,只要對大多數人有利,為了準確判斷病原可以選擇延時等待,等待精準的指標出現。國內的醫生,面對個人難以化解的矛盾壓力,為了避免少數的風險,在有限的觀念的指導下,選擇集體檢查、吃藥。
  最後的最後再說幾點:
  1、中國的醫生道德水準高於社會平均水平,一些掙黑心錢的伎倆不體現在絕大多數中國醫生的身上。
  2、作為本文作者的我也是國內醫學教育的產物,對血常規的認識,對細菌和病毒的區別認識也是一路跌跌撞撞,但是和我樣有一顆渴望與時俱進之心的大有人在,我們這類醫生願意和患者一起成長,請給我們一個和諧的空間、時間。
  3、準確識別細菌和病毒還是有一些辦法的,但是耗時費力,大多數時候還是一言難盡。
  4、儘管不能準確區分病毒和細菌,血常規和CRP的其他醫學意義還是很重大。

血液檢查能否區分細菌或病毒感染?相關文章
以前認為外周血白細胞(WBC)計數與中性粒細胞百分比是傳統的判斷患兒是否為細菌感染的篩查工具,但近來研究證實單獨應用外周血白細胞計數與中性粒細胞百分比作為細菌或病毒感染的篩查工具既不敏感,也非特異,通俗的說就是不靠譜。因此對於患兒,不能單獨應用二者來預測細菌或病毒感染,需結合臨床病史及其他實驗室檢查綜合判斷。此外,就算是輕度的普通肺炎患兒無需常規進行C反應蛋白(CRP)指標檢查;需要住院或有肺炎
發布於 2022-09-25 11:50
0評論
概述 自從白血病被查出來之後,人們越來越重視血常規的檢查了,血常規檢查也叫作血細胞分析,它是通過化驗血液,來診斷身體各個組織細胞的情況,及時的發現是否是病變引起的狀況。據說ed病毒是可以從血常規化驗中發現的。那麼它在血常規中的表現有那些?eb病毒感染血常規表現需要注意那些問題?下面我們就來看看ed病毒都是怎麼樣從血常規確診的吧。 步驟/方法: 1、 血常規如何確診eb病毒。如果患有eb病毒,
發布於 2023-03-16 11:02
0評論
這個問題?和當前網上出現的“中醫脈診是否能診斷懷孕?”類似。有網友問我:你認為中醫是否能診斷懷孕?我答:這是個好問題,正如單憑或主要以血常規區別細菌病毒感染不靠譜(注意是“單憑或主要”),脈象判懷孕也是,它也有概率性,且個體差異大。但即使如此,我們也不能否定血常規,脈象,甚至作為中醫不科學的理由。精細數據為證據的是實證理論是科學,模糊邏輯,模糊學也是科學,大數據時代更重視後者,更重視個體化診治。
發布於 2022-12-06 02:46
0評論
有發熱、咽喉部疼痛,要考慮為:上呼吸道感染。血常規檢查白細胞總數升高,只能提示有炎症感染,但不能確定是細菌或病毒感染。一般白細胞升高,以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升高為主考慮細菌感染可能性大;淋巴細胞百分比升高,以病毒感染為主。 注意休息,保證睡眠,加強鍛鍊以增強體質,注意保暖,多喝水。清淡溫軟富有營養的飲食,避免辛辣油膩食物和酒精製品,戒菸。您可以注意一下血常規裡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和淋巴細胞百分比,來簡單
發布於 2024-07-31 16:34
0評論
本檢查常作為婦女懷孕期生殖道感染的常規檢查項目。1、弓形蟲感染弓形蟲感染是一種人畜共患疾病,貓與其他動物是傳染源。後天感染輕型者常無症狀,但血清中可查到抗體;重型者可引起各種症狀,如高熱、肌肉或關節疼痛、淋巴結腫大等;通過胎盤宮內感染者可引起死胎、早產,出生後可表現一系列中樞神經系統症狀以及眼、內臟的先天損害。2、風疹病毒孕婦感染風疹多在懷孕1~6周時,除可致流產、死亡外,所生嬰兒還可發生先天性
發布於 2023-03-15 21:11
0評論
上下尿路感染的區分:由於感染的部位不同,反覆發作的性質、預後及治療方案均不同,因此區分上、下尿路感染,即鑑別尿路感染的部位有著重要的意義。 傳統的觀點是以臨床症狀和體徵作為鑑別感染部位的依據。如僅有尿路刺激症狀和真性細菌尿者被認為是膀胱炎;有尿路刺激症狀、真性細菌尿、腎區壓痛及叩擊痛,或伴有腰痛和發熱者就認為是腎盂腎炎。 這種方法既方便簡單,又實用性強。但臨床上,有不少腎盂腎炎患者以尿頻、排尿不
發布於 2024-07-06 07:16
0評論
概述 生殖器皰疹又稱為陰部皰疹或者是皰疹二型,它是由於單純皰疹病毒第一型以及第二型感染而引起的,生殖器皰疹最主要的傳播方式就是性交傳播,患者患上生殖器皰疹之後大概有5-6天的潛伏期,患者患了生殖器皰疹之後需要做一系列的檢查以確診自己是否患病。首先患者要進行一個細胞學檢查,這個時候要從患者皰疹的表面或者是潰瘍面吸取少量的組織進行檢查。 步驟/方法: 1、 這個檢查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對於皰疹的診
發布於 2023-08-19 07:42
0評論
事實上,單純從血常規化驗單是不能確定被檢查者是患有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的,只能從血常規白細胞是否升高初步判斷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 白細胞在機體內起著消滅病原體,保衛健康的作用,它的正常值是(4-10)×109/L。白細胞增多常見於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減少常見於流感、麻疹等病毒性傳染病及嚴重敗血症、藥物或放射線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1、中性白細胞,正常為0.5-0.7,增高或減
發布於 2023-04-14 02:28
0評論
一些做過血常規檢測的朋友坑能會好奇,為甚麼醫生能從化驗單中看出自己所會上的病毒是甚麼,那麼血常規化驗單真的能看出病毒感染和細菌感染嗎?這兩種感染是通過哪些方面展示出來的呢?我們就跟隨媽媽百科看一下。 事實上,單純從血常規化驗單是不能確定被檢查者是患有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的,只能從血常規白細胞是否升高初步判斷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 白細胞在機體內起著消滅病原體,保衛健康的作用,它的正常值是(4
發布於 2023-08-26 09:03
0評論
       細菌感染易引起急性腎炎!細菌感染是致病菌或條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環中生長繁殖,只有及時正確的預防和治療,才能讓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更幸福。 細菌感染是致病菌或條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環中生長繁殖,產生毒素和其他代謝產物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臨床上以寒戰、高熱、皮疹、關節痛及肝脾腫大為特徵,部分可有感染性休克和遷徙性病灶。病原微生物自傷口或體內感染病灶侵入血液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 引發急性腎炎的
發布於 2024-04-28 06:5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