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骨質疏鬆病人起病緩慢,會歷經數年。主要臨床表現為腰痠腿痛、手指抽搐、腓腸肌痙攣、骨頭變脆易折,甚至出現腰彎背駝、跛行等畸形。X線檢查發現骨密度下降。硬骨問題會導致軟骨也出現異常問題,造成骨性關節炎而影響老年人的運動能力。運動能力下降又會造成身體康復能力下降,從而影響到人體整體健康。
眾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為特徵的代謝疾病群;骨質疏鬆是一種以低骨量和骨組織微結構破壞為特徵,導致骨質脆性增加和易於骨折的代謝性骨病。那麼,似乎貌似不搭邊的兩類疾病又如何會結緣呢?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找出答案: 1.糖尿病患者的機體持續處於高血糖水平,會造成體內鈣、磷代謝的平衡狀態被破壞。糖尿病患者的滲透性利尿機制,要排出大量葡萄糖,同時也造成體內鈣、磷、鎂等礦物元素被大量排出體外導致低鈣、低鎂的狀態。這種狀態會刺激甲狀旁腺素分泌增多,使人體內的溶骨作用增強,於是骨就會被“溶蝕”出現孔洞,造成骨質疏鬆。
2.在我們的骨骼中,成骨細胞負責骨骼的再生,即“骨構建”。胰島素通過成骨細胞表面的胰島素受體,對成骨細胞的 “骨構建”功能進行調節。由於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絕對或相對缺乏,造成成骨細胞的“骨構建”作用減弱,所以人體容易出現骨質疏鬆。
3.維生素D是促進鈣質吸收和活化利用的重要營養素,正常情況下,維生素D需要腎組織中的羥化酶來“激活”。但是,長期的糖尿病引起腎功能損害,腎組織中這種羥化酶的活性就會明顯降低,維生素D也就不能被充分活化。因為缺少維生素D,造成鈣的吸收減少。
4.相當多的糖尿病患者併發性腺功能減退,性激素的缺乏本身就會促進和加重骨質疏鬆(女性在更年期後骨質疏鬆的進程加快就是這個道理)。
5.糖尿病如合併骨組織的血管和神經病變時,將會加重骨代謝的營養障礙。此外,對那些已患有原發性絕經後骨質疏鬆和老年性骨質疏鬆的病人,再患有糖尿病將會使病情加重。
在傳統觀念上,骨質疏鬆症被普遍認為是自然的老化現象,因此,多數患者會順其自然,沒有進行積極的治療。實際上,骨質疏鬆症並不是單純的自然生理老化現象,多數情況下是一種需要治療的疾病,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骨折風險。
據統計,發生髖部骨質疏鬆性骨折後的老年人約有近20%在一年內死於各種併發症,存活者中仍有50%以上留有殘疾,生活不能自理。據報道,約有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糖尿病患者伴有骨密度減低,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患者可診斷為骨質疏鬆。此外,骨骼健康對人體內礦物質代謝有著重要的影響。
骨質疏鬆症可造成體內礦物質代謝失調,引發神經和內分泌疾病,也會導致心血管疾病,這些問題同樣會反過來影響糖尿病的治療。
因此,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積極預防糖尿病伴發的骨質疏鬆症非常重要,它對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節約醫藥費開支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應當引起糖尿病患者的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