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與因素
1、周圍神經病變:如各種病因所致的周圍神經炎。
2、)脊髓後索性病變:如脊髓癆,亞急性聯合變性等。
3、前庭迷路性病變如前庭迷路炎症。
4、小腦病變:如小腦出血,小腦梗死,小腦腫瘤,小腦炎症等。
5、大腦額葉,顳葉,頂葉,枕葉,胼胝體等部位病變如出血,缺血,炎症,腫瘤等。
6、藥物及中毒。
7、有幾種常見的遺傳性疾病,如弗裡德希共濟失調及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症,也可損害小腦。
8、期酗酒是造成小腦損害最常見的原因。
(二)發病機制
1、小腦半球病理基礎
所有小腦半球的炎性病變、細胞變性壞死、脫髓鞘病變等,損害了小腦半球的功能——平衡系統功能,就出現共擠失調。另一方面,小腦半球與對側額葉皮質回的聯繫若受到損害,就會影響姿勢、動作的協調性;在動作開始前不能維持穩定時,也會出現共濟失調,這為姿勢反射失調性共濟失調。再者,椎一基底動脈系統疾病影響小腦半球有氧代謝時,表現出供血不足性功能障礙性失調。
2、前庭迷路系統病理基礎
急性迷路水腫、炎症及淋巴迴流紊亂等,急性的迷路衝動使機體對環境空間的調節產生暫時性紊亂。發生前庭性共濟失調,同時伴眩暈,如使個體睜眼進入旋轉狀態,達到一定程度突然停止後,個體仍看到周圍環境呈飛速轉動狀態,與原身體旋轉方向相一致,因此有人將它稱之為運動性幻視,也有一定道理。
3、深感覺障礙病理基礎
深感覺中樞系統包括頂葉、脊髓後素、周圍深感覺神經通路。深感覺發生障礙,破壞了運動的反饋機制,病人不能意識到動作的機體狀態,也喪失了重要的反射衝動,從而產生深感覺障礙引起的共濟失調,這種共濟失調稱為感覺性共濟失調。個體不動,用雙目凝視前方轉動的物體,達到一定時間時,物體靜止後,個體感到仍在轉動。甚至出現站立不穩,這種失調稱為視覺性共濟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