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併發症之一,我國2型糖尿病患者併發腎病的患病率為34.7%。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糖尿病發病率逐年增加,糖尿病腎病患者也隨之增加。在發達國家糖尿病腎病已成為終末期腎病的首位病因,而在我國也已成為繼原發性腎小球疾病後的第二位病因,是糖尿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有效防治糖尿病腎病已成為當今重大課題之一。
糖尿病腎病的發展和分期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微血管病變之一,常同時伴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蛋白尿是糖尿病腎病進展的標誌。在糖尿病腎病早期,即持續微量蛋白尿期,檢測尿常規中尿蛋白可能是陰性或僅有微量,檢測尿微量白蛋白排出率(UAER)達20~200 μg/min或30~300 mg/24 h;一旦發展到臨床糖尿病腎病期,即尿蛋白(+)以上,UAER>200 μg/min或>500 mg/24 h,患者腎小球濾過率(GFR)呈進行性下降,並往往出現血壓升高,腎臟病理損害將進入不可逆轉階段,最終發展為腎功能衰竭期。糖尿病腎病分為5期,但1期、2期臨床較難診斷,往往到了持續微量白蛋白尿即糖尿病腎病3期時,臨床才能確診。此時經過積極有效的降壓、降糖治療,部分患者尿白蛋白排出減少或轉陰,腎病逆轉或發展延緩。但是如果我們不能做到定期為患者檢查尿常規或尿微量白蛋白排洩率,直到患者出現了水腫、高血壓、大量蛋白尿、腎功能異常才考慮糖尿病腎病的可能,此時多已發展到糖尿病腎病的4期,病變已經不可逆轉。因此臨床指南建議對糖尿病患者應定期(1次/3~6個月)監測尿常規及進行尿微量白蛋白的檢測,以便做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發展遵循兩條交叉曲線的規律,一條為蛋白尿曲線,從陰性、微量到大量尿蛋白逐漸上升,另一條為腎小球濾過率曲線,從高於正常、正常到逐漸下降,兩條曲線多在糖尿病腎病4期交叉。此外我們還應注意鑑別,對於有糖尿病又有蛋白尿的患者,不應一律診斷為糖尿病腎病,對糖尿病病史不到5年、突然出現大量蛋白尿且腎功能正常的患者,如果不伴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則基本可以排除糖尿病腎病的可能,最好能夠轉診到上級醫院腎病科行腎穿刺活檢病理診斷,以便給予正確的治療方案。如果一味地按照糖尿病腎病治療,則會貽誤病情。
糖尿病腎病的病因十分複雜,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主要有以下一些危險因素:遺傳、高血壓、高血糖以及肥胖、血脂異常、高尿酸。其中高血壓和高血糖是糖尿病腎病發生和發展的重要危險因素。以往研究公認心腦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合併症和死亡直接原因,高血壓和高血糖可以使心腦血管病變的發病率明顯增加。
高血壓與糖尿病腎病的關係
高血壓通過系統血壓傳遞到腎小球毛細血管床,使球內壓增高,濾過壓增高,從而導致和加重腎小球硬化。高血壓和糖尿病腎病可互相促進。高血壓可使尿白蛋白水平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漸進性增加,並使有臨床糖尿病腎病的患者腎功能進行性惡化。通過抗高血壓治療可阻止或延緩上述兩個過程的發生和發展。已有研究表明血壓控制水平是影響糖尿病預後的獨立危險因素。
腎小球濾過率(GFR)的下降與血壓水平有關。根據2007版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蛋白尿<1 g/24 h的患者,血壓控制應低於130/80 mm Hg[包括2007年美國糖尿病學會(ADA)指南和歐洲心血管病學會/歐洲高血壓學會(ESC/ESH)指南也都將血壓控制在130/80 mm Hg以下定為蛋白尿<1 g/d患者的降壓目標值];蛋白尿>1 g/24 h的患者,血壓控制應低於125/75 mm Hg,其主要依據是MDRD(The Modification of Diet in Renal Disease Study)臨床循證醫學研究。該研究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所(NIH)領導15個腎病中心,比較了不同降壓目標值對延緩慢性腎臟疾病患者腎損害進展的影響。MDRD研究結果認定:對於蛋白尿>1 g/d的患者,平均動脈壓(MAP)須嚴格控制至92 mm Hg才能有效延緩腎損害進展。而且,在相同MAP水平上,降低收縮壓及脈壓比降低舒張壓更重要。因此該研究推薦將血壓控制在125/75 mm Hg以下作為蛋白尿>1 g/d患者的降壓目標值。至於蛋白尿<1 g/d的CKD患者血壓應控制到甚麼水平,MDRD研究未下結論。
降壓藥物的選擇和應用
在延緩糖尿病腎病的發生和發展中,我們選擇哪種降壓藥獲益更大呢?首選的降壓藥為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以及近年新上市的腎素抑制劑,在基礎和臨床研究中都有大量證據證實可以改善早期糖尿病腎病的預後。ACEI類和ARB類降壓藥因其可降低腎小球濾過壓,改善腎內血流動力學,抑制炎症因子和細胞因子的生成和分泌,抑制系膜細胞、成纖維細胞和巨噬細胞活化和增生,改善濾過膜通透性,減少尿蛋白排出等作用而成為糖尿病腎病的首選。因此在臨床上,當患者出現微量蛋白尿時,不論有無高血壓,都應給予ACEI或ARB的治療。建議從小劑量開始,每1~2周增加1個劑量,以患者能夠耐受的最大劑量為宜,即不出現症狀性低?血壓、無藥物相關的血清肌酐升高及高鉀血癥為宜。對於微量或少量蛋白尿患者,通常應用1種藥物,以1~2倍的劑量,在排除了其他干擾因素的情況下,數月後多數患者尿蛋白可以達標。對於有大量蛋白尿的患者,首先應檢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然後逐步增加單個藥物劑量,也可以ACEI聯合ARB,根據每個月尿蛋白定量的檢查以及患者對藥物的耐受狀況,加減藥物劑量(目前還沒有更多更好的循證醫學證據證明聯合用藥比單藥治療效果更好)。如果應用ACEI或ARB血壓不能達標,可以聯合鈣離子拮抗劑。如果伴有水腫,可以聯合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不作為首選,但對於中青年、心率較快、有缺血性心臟病史的患者可以應用。此外在降壓的同時,還需要限制鈉鹽攝入、增加鍛鍊、戒菸等調整生活方式治療。
高血糖與糖尿病腎病的關係
高血糖可引起腎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變,包括:非酶糖化終產物增加、山梨醇產生增加、氧化應激增強、蛋白激酶C和轉化生長因子(TGF)β活性增強等,從而導致腎小球細胞外基質增加、細胞損傷及蛋白尿增加等另外長期高血糖使腎小球處於高濾過狀態,導致腎小球內的高灌注和球內高壓,從而使腎小球增生肥大,基底膜增厚,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蛋白尿形成,最終導致腎小球硬化。1993年由美國和加拿大29個醫學中心對1441例1型糖尿病患者所進行的DCCT研究,以其設計嚴格、規模大、觀察時間長而被公認為目前最有說服力的研究,認為嚴格控制高血糖能有效延緩糖尿病腎病的發生和發展。研究表明,嚴格控制血糖能使1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發生率下降39%,臨床蛋白尿的發生率下降54%。英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是迄今歷時最長的糖尿病前瞻性研究,對入選的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患者干預10年以上,強化治療組平均HbA1c達7.0%,常規治療組為7.9%。強化治療使任何糖尿病相關終點的相對風險降低12%,這主要得益於微血管併發症風險的降低。強化血糖控制可以使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發生減少30%。分析發現,強化治療後HbA1c每降低1%,任何糖尿病相關終點的相對風險降低21%,微血管併發症的風險可降低37%。
對於血糖的控制,目前推薦以HbA1c作為血糖達標目標值方法。根據2010年8月中華醫學會第九次全國內分泌學術會議發佈的《中國成人2型糖尿病HbA1c控制目標專家共識》,建議HbA1c監測可根據病情每3~6個月進行一次,血糖控制目標一定要做到個體化,因人而異。對於老年糖尿病患者,已有心血管疾病或高危者,血糖目標值應該放寬一些,以避免低血糖的發生和死亡風險的增加。降糖藥物的選擇以磺脲類口服藥、胰島素為首選,雙胍類藥物在腎功能正常時可以應用,α糖苷酶抑制劑副作用較小,不論腎功能如何,都可以服用。對於胰島素增敏劑目前爭論較大,美國已經下市,故不推薦使用。
專家提示
糖尿病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發展與高血壓、高血糖密切相關。血壓和血糖的控制水平均是影響糖尿病腎病預後的獨立風險因素。嚴格的血壓、血糖控制在減少蛋白尿、保護腎功能、預防心腦血管併發症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此外我們還應注意血脂水平的調控,積極地應用他汀類調脂藥,應控制高尿酸血癥,適當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量,避免腎毒性藥物的使用。定期監測尿常規、尿蛋白定量、腎功能和血糖水平,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力爭使各項指標達標,延緩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發展,同時減少心血管併發症和致死性併發症的發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
高血壓和高血糖對糖尿病腎病有哪些影響?
發布於 2022-12-07 01:29
高血壓和高血糖對糖尿病腎病有哪些影響?相關文章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併發症之一,我國2型糖尿病患者併發腎病的患病率為34.7%。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糖尿病發病率逐年增加,糖尿病腎病患者也隨之增加。在發達國家糖尿病腎病已成為終末期腎病的首位病因,而在我國也已成為繼性腎小球疾病後的第二位病因,是糖尿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有效防治糖尿病腎病已成為當今重大課題之一。糖尿病腎病的發展和分期糖尿病腎病是糖
發布於 2022-11-24 20:06
0評論
概述
高血壓高血糖會引起身體乏力的症狀,會導致患者出現了其他的器官受到嚴重影響,有的患者如果出現了高血壓高血糖,可以通過口服用藥來控制病情,避免併發症影響到男性的正常生育,高血壓高血糖對精子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甚至會引起精子活動異常的危害。
步驟/方法:
1、
高血壓高血糖會對患者的性功能產生一定的影響,長時間的用藥也會導致有的男性出現精子活力低下或者出現了精子畸形的情況。
2、
有的患者如
發布於 2024-01-14 03:15
0評論
概述
高血糖的發病率比較高,但是也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了明顯的身體乏力的症狀,也會引起微循環病變,有的患者如果長時間高血糖沒有得到很好的治療,甚至會引起視力模糊的症狀,也會導致有的患者出現了營養缺乏或者內分泌失調的症狀,可以選擇藥物來控制病情,平時應該有一個好的生活規律和飲食規律,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高血糖對微循環的影響。
步驟/方法:
1、
高血糖的患者會引起微血管病變也會導致的,或者出現了病
發布於 2024-01-14 01:07
0評論
這兩種疾病相互之間是有關聯的,高血糖是指人體血液中糖的含量過高,糖尿病是因為人體內分泌系統紊亂亂,導致糖代謝功能失調,糖尿病會導致高血糖,但是高血糖卻不一定是糖尿病。
2如果正常人長期不注意飲食的話,糖分,脂肪攝入過多的話,會致使血糖含量居高不下;糖尿病表現為糖、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綜合特徵,主要表現還是高血糖。
3從血糖值我們也能夠非常清晰地區分高血糖和糖尿病,正常人在空腹
發布於 2023-05-13 12:10
0評論
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的發生,既有一定的獨立性,又彼此密切相關。
一、高血糖與高血脂
高血糖可能會引起高血脂及各種心血管疾病,作用機制複雜,主要有:
1、高血糖和胰島素抵抗均會引起脂質代謝紊亂,導致脂肪酸從脂肪組織釋放增加,遊離脂肪酸進入肝臟,使肝臟合成VLDL增加,HDL降低,甘油三酯和LDL升高,從而使心血管病的危險性顯著增加。
2、糖尿病狀態下,氧化應激增加,且抗氧化保護作用下降,LDL
發布於 2023-05-13 12:16
0評論
病情分析:
高血糖有一過性的高血糖,有因為糖耐量減低的,有糖尿病引起的.
指導意見:
你現在甚麼症狀也沒有,先查清楚了再說怎麼治療吃藥的問題.先到正規醫院做個空腹血糖測定,OGTT實驗,診斷到底是甚麼原因.別盲目的問吃甚麼藥好吧?
生活護理:
飲食規律,不吃刺激性食物,戒菸戒酒就可以了,跟正常人一樣,先不要有甚麼顧忌,祝願您生活愉快.
以上是對“高血糖和糖尿病的區別”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
發布於 2023-06-27 19:48
0評論
寶寶主要靠孕婦血中的葡萄糖等營養物生活,患高血糖病的孕婦血液中含糖量很高,造成寶寶營養很好,長得又紅又胖,常常超過4千克。這類寶寶容易死在子宮裡,產婦分娩的時候也比較困難,常造成產傷。而寶寶為了調節孕婦體內的高血糖,自己體內生成了很多降低血糖的胰島素,出生後,媽媽所供應的血糖中斷了,寶寶體內的高胰島素血癥就容易引起低血糖。嚴重而持久的低血糖可能損傷新生兒的大腦,使寶寶變傻。因此,做為媽媽的你若患
發布於 2023-06-20 11:49
0評論
引起糖尿病除易引發孕婦感染、流產、早產、死產、羊水過多外,還會因母體血糖水平過高、體重過多增加而造成胎兒巨大,從而導致分娩困難,增加難產、手術產、新生兒產傷、產後出血發生的幾率。此外還有其他危害:
1、宮內營養不良
血糖控制不好時,可能引起母體代謝紊亂,體內蛋白質代謝常呈負氮平衡,胎兒在子宮內得不到足夠的營養,內臟器官發育較差,其發育不良的胰腺所分泌的胰島素只適應這種低熱能的宮內環境,胎兒出生時
發布於 2023-06-18 11:50
0評論
血糖高的原因有很多,要知道高血糖除了影響母親健康,對下一代的生長髮育也構成嚴重危害。具體瞭解到哪些危害沒?一看,小編也嚇一跳,高血糖不得不防啊!
引起糖尿病除易引發孕婦感染、流產、早產、死產、羊水過多外,還會因母體血糖水平過高、體重過多增加而造成胎兒巨大,從而導致分娩困難,增加難產、手術產、新生兒產傷、產後出血發生的幾率。此外還有其他危害:
1、宮內營養不良
血糖控制不好時,可能引起母體代謝紊亂
發布於 2023-08-15 13:12
0評論
概述
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這三類疾病可以並稱為“三高”,要是患者有三高疾病,或者三高當中的一種,會經常出現的症狀就是頭暈、頭痛、全身無力、胸悶、心悸,噁心等症狀,所以有這三類疾病的患者還是很痛苦的,那麼如何對待這三種疾病呢?有甚麼好的辦法可以讓自己遠離這些疾病呢?要健康就要讓自己離“三高”疾病遠遠的,那如何遠離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
步驟/方法:
1、
首先這三種疾病都應該先從飲食著手,
發布於 2023-10-26 17:0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