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症狀類型
1本病好發於嬰幼兒童,夏秋多見。有時一家數個兒童同時發病。
典型皮損為綠豆或稍大淡紅色丘疹,性質堅硬,頂端常有小皰,搔破後結痂,周圍有紡錘形紅暈,經搔抓後呈現風團,風團消退後仍恢復原形。
好發於軀幹及四肢近端,損害數目不定,常分批出現,散在發生或少數簇集,常伴有胃腸障礙,少數患者有時亦有呈現水皰者。
2病程長短不一,一般1周左右多自行消退,遺留暫時色素沉著,但新的皮疹又可陸續出現,因而新舊皮損同時存在,至天氣轉涼後逐漸痊癒,但次年常又發生。
自覺劇烈瘙癢,夜晚特甚,往往影響睡眠,患兒精神不安。搔抓後表皮剝脫,易致繼發感染。
END
根據臨床表現即可診斷治療
治療
1.一般療法應講究個人及環境衛生,注意尋找有無昆蟲叮咬,並消滅跳蚤、蟎、臭蟲等動物。限制過量蛋白(牛奶、雞蛋)、糖果糕點,補充新鮮青菜、水果。治療胃腸道障礙及腸寄生蟲。避免搔抓,防止繼發感染。
2.全身療法內服抗組胺劑、維生素C等。
3.局部治療可外用各種止癢洗劑,如1%~2%石炭酸爐甘石洗劑、複方明礬洗劑、達克羅寧乳劑及各種皮質類固醇激素乳劑等,若有繼發感染可在洗劑中酌加0.5%依沙吖啶(利凡諾)或0.2%呋喃西林等。
2預後
自行消退,遺留暫時色素沉著,次年又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