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09-25 16:40

  談價小兒推拿,不可不提五經穴,特別是內科推拿可謂每病必用五經穴。拇指脾,食指肝,中指肝,無名肺,小指腎,此乃共識,無可疑之處。上海海派和湖南劉開運小兒科推拿流派及大部分小兒推拿古籍均“旋推為補,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山東小兒推拿三大流派及部分小兒推拿古籍認為“上推為補,下推為瀉”。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對於北方人我認為更適用於“上推為補,下推為瀉”;此外,吾接觸1歲內的患兒較多,深感臨床實踐“旋推”指頭困難;結合本人經歷,因而我臨床五經穴一般“上推為補,下推為瀉”,並且常用五行生剋原理配伍。吾亦思之,雖手法補洩瀉有異,但治病之心相同,因此推拿時應凝神靜氣,驅邪應想著邪氣隨著推拿絲絲瀉去,扶正應想著正氣入體運化,以意導氣。

  一、脾穴

  1、部位:拇指外側緣,赤白肉際處(由指根(掌指關節)到指尖)屬線型穴位。

  2、操作方法:補脾:向心性推之(拇指稍曲,由指尖推向指根),用於虛症,如脾虛洩瀉。清脾:離心性推之,用於實症,如傷食、積滯。清補脾:來回推之,為平補平瀉。用於虛中挾實症,如消化不良。

  3、作用:健脾調中,培土生金。消食積化痰涎,補血生肌。實熱則瀉之,虛寒則補之。

  4、主治:消化不良、積食、脾虛洩瀉、疳積、脫肛、虛喘嗽、慢驚風等症。

  二、肝穴

  1、部位:食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屬線型穴位。

  2、操作方法:

  平肝(清肝)――離心性推之。

  補肝――向心性推之(少用)。

  注:推本穴時宜用瀉法,少用補法,如肝虛應補時,常以腎穴代之,腎為肝之母,補腎即補肝。

  3、作用:平肝熄風,解熱鎮驚,開鬱除煩,和氣生血。

  4、主治:急慢驚風、感冒、目赤、昏閉、煩躁不安、脾虛洩瀉等。

  三、心穴

  1、部位:中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屬線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清心:離心性推之補心:向心性推之(不用)。

  本穴在臨床上極少用,若須用時,則以天河水代之。

  3、作用:清心火、利小便、鎮驚搐。

  4、主治:口舌生瘡、小便赤澀、眥紅、驚搐、弄舌等。

  四、肺穴

  1、部位:無名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屬線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清肺:離心性推之(多用)補肺:向心性推之。

  3、作用:疏風解表、順氣化痰、利咽止咳、補益肺氣。

  4、主治:作傷風感冒、咳嗽痰喘(肺炎、急慢性氣管炎、百日咳等)、麻疹不透。

  凡肺經實熱者宜清,虛寒者宜補。

  五、腎穴

  1、部位:小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屬線型穴位。

  2、操作方法:

  補腎:向心性推之。清腎:離心性推之。

  古書記載的清補法,與此相反。

  3、作用:補腎益腦、益氣養神、溫下元、止虛火。

  4、主治:先天不足、遺尿、小便短赤、五更洩瀉、咳喘、腎虧骨軟等。

  六、胃穴

  1、部位:由腕橫紋到拇指根部,外側緣,赤白肉際處,屬線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清胃:離心性推之。(此穴只清不補)

  3、作用:清胃熱、止嘔降逆、除煩止血。

  4、主治:噁心嘔吐、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痘疹潮熱不退、吐血及鼻衄。

  七、大腸穴

  1、部位:食指外側緣,赤白肉際處(由指根到指尖),屬線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清大腸――離心性推之。補大腸――向心性推之。清補大腸――來回推之

  3、作用:調整大腸功能,有固腸、澀便、止瀉等作用。

  4、主治:赤白痢疾、洩瀉、便秘、脫肛、肛門紅腫等。

  八、小腸穴

  1、部位:小指外側緣,由指根到指尖,屬線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清小腸――離心性推之。

  3、作用:利尿止瀉、分清降濁、清膀胱之熱。

  4、主治:尿閉、小便不利、口瘡、洩瀉而無小便者多用之。

  附:利小便穴

  九、八卦穴

  1、部位:手掌面,掌心的周邊,順著時針的方向,劃一個圓圈是八卦穴。屬面型(也稱環型)穴位。(卦名:乾、坎、艮、震、巽、離、坤、兌)

  2、操作方法:

  (1)順運八卦―由乾卦起運轉一週到兌卦止,週而復始的推運,稱為順運八卦。

  (2)逆運八卦―由艮卦起,以逆時針的方向推運一週,到震卦止,週而復始的推運,稱為逆運八卦。

  3、作用:和中利隔、順氣化痰、消宿食、開飽脹、調和五臟、有升清降濁之功。

  4、主治:胸悶脹飽、嘔吐、洩瀉、食慾不振、咳嗽痰喘、心煩內熱等。

  注意運八卦運至離宮時,要輕輕帶過,或以大指掩蓋於離宮上,忌用與其它七宮相等的力度進行推運,以防動心火。

  十、運水入土穴

  1、部位:由小指尖起到掌根之中點,屬弧型穴位。

  2、操作方法:由小指尖起,沿掌邊推向掌根處,稱運水入土。

  3、作用:潤燥通滯。

  4、主治:便秘、痢疾、遺尿等。

話說小兒推拿--小兒推拿按摩穴位介紹(具體穴位篇)相關文章
如果夜間還頻頻尿床,說明小兒臟腑功能失調,特別是膀胱和腎的功能失常,您可千萬不要打罵孩子呀,這樣只有更加重病情,試一試推拿手法吧,在對孩子的身體進行愛撫的過程中既治療了疾病,又增進了您與孩子的感情,一舉兩得呀! 1.小腸 [位置]在小指尺側緣,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線。 [操作]從指尖直推向指根為補,稱補小腸;反之則為清,稱清小腸。補小腸和清小腸統稱為推小腸。 [功用]清小腸及下焦溼熱,分清泌濁,臨
發布於 2023-03-09 15:56
0評論
陽掌穴位(手掌面穴位) 1、大腸穴【功效】清利腸腑 【部位】徐氏原書說在“食指外側上節,穴如豆粒”。 【主治】腹瀉、便秘、積滯等。 【手法】在食指外側,向指尖方向推為清,不必拘於上節,向虎口方向推為補,來回推為清補,一般不專用補法。 2、胃穴【功效】清脾胄積熱,降氣和胃,消導助運化。 【部位】大指掌面第二節,第一掌骨赤白肉際處。 【主治】肚腹脹滿,積滯腹痛,噁心嘔吐,納呆,便秘等。 【手法】自魚
發布於 2024-06-30 21:41
0評論
推拿廣泛用於骨傷、內、外、兒、婦、五官科多種疾病。但也有一定的侷限性,存在著不適合按摩或按摩有一定危險的情況,也就是禁忌症,在進行按摩施術前,先進行診斷,判斷受術者是否患有禁忌症,如有禁忌症,則禁止施行按摩。1、有皮膚病及皮膚破損處,影響按摩施術者包括有:溼疹、癬。皰疹、膿腫、蜂窩組織炎、潰瘍性皮膚病、燙傷、燒傷等。2、有感染性疾病者如骨髓炎、骨結核、化膿性關節炎、丹毒等。3、內外科危重病人如嚴
發布於 2022-11-25 16:51
0評論
推拿(按摩)的適應症十分廣泛,包括骨傷科、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中的多種疾病。它不但適應於慢性疾病,對一些疾病的急性期也有較好療效。常用推拿療法治療的疾病有:1、骨傷科疾病 如落枕、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腰肌勞損、急性腰扭傷、網球肘、退行性脊柱炎、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等各關節及全身各部位的各種軟組織損傷。2、內科疾病如面癱、中風後遺症、急慢性胃腸炎、便秘、失眠、頭痛、胃
發布於 2022-11-25 16:56
0評論
我國目前有3.8億兒童,約佔中國人口的1/4,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每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少而精。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地成長,對正在生長髮育迅猛成長的群體,預防保健顯得尤為重要。用最簡單最省錢的方法來推進小兒保健的方法稱之為小兒保健推拿。小兒保健推拿是在小兒無病的情況下,根據小兒的生理特點而設計和採用的,是有助於小兒生長髮育和健身的推拿方法。隋代《諸病源候論》中就有了導引按摩防治疾病的
發布於 2023-03-20 06:31
0評論
1、脾經 位置:(1)拇指螺紋面;(2)拇指橈側緣。 主治:消化不良、腹瀉、嘔吐、疳積。 操作:旋推拇指螺面或屈其拇指,沿拇指橈側緣直推約300次,或直推拇指螺面約300次。 2、胃經 位置:拇指掌面第二節或大魚肌外側緣。 主治:腹瀉、嘔吐。 操作:直推300次。 3、肺經 位置:無名指螺紋面。 主治:胸悶、咳喘。 操作:旋推或向指尖方向直推約200次,或由指尖向上直推100次。 4、小腸 位置
發布於 2023-10-13 15:19
0評論
根據中醫理論,小兒推拿是通過小兒身體的穴位點按推拿、調節臟腑、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平衡陰陽的方式來改善兒童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一種保健、治療方式。小兒推拿常用的手法為如下: 1、推法。推法指的是用指面著力於穴位上,做直線移動的手法。推法可分為三種,一是補法,即向心推,由小指尖推向小指根;二是瀉法,即離心推,由無名指根推向無名指尖;三是平補平瀉法,即來回推。 2、揉法。揉法指的是用拇指、食指或中
發布於 2023-05-26 17:26
0評論
運土入水 [位置]由拇指端至小指端,沿手掌邊緣呈一條弧形曲線。 [操作]自拇指根沿手掌邊緣,經小天心推運至小指根,稱運土入水。 [功用]補腎水,止瀉。 [主治]小便赤澀,尿頻,腹瀉,小腹痛脹等。
發布於 2023-03-24 22:57
0評論
白內障是由於各種原因,眼球內部透明而有彈性的“放大鏡”――晶狀體變混濁以至於看不清前方物體的疾病。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步入老齡化,白內障已成為老年人的一種常見病。1、白內障的發病與哪些因素有關?白內障確切的病因不清楚,可能與年齡的老化、紫外線過度照射、遺傳因素、全身疾病、眼內炎症、眼外傷、長期應用藥物和接觸化學藥品等因素有關。2、患了白內障會有甚麼症狀?患者自我感覺如何?在白內障早期,混濁區
發布於 2022-11-22 09:51
0評論
1、迎香穴 位置:迎香穴位於鼻翼兩側,與直視時的眼睛呈垂直連線。 功效:按摩這一穴位能迅速消除肺火,對於因身體不適引起的面色蠟黃有顯著的調節功效。 按摩方法:用指尖按住穴道,微微使力,以左右方向來回推動,刺激穴位。每次約1分鐘,推薦睡前進行。除了常用食指的指尖按壓,中醫認為屬手太陰肺經的拇指與迎香穴所屬的大腸經具有“陰陽表裡”關係,改換拇指來按摩會讓效果倍增。 2、太陽穴 位置:相信沒有人不知道
發布於 2023-05-16 06:27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