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相互作用
(1)可增加洋地黃毒性作用,與低鉀血癥有關。(2)增加利尿藥及碳酸酐酶抑制劑的利尿和降眼內壓作用,與這些藥物合併時應調整劑量。藥物過量應儘早洗胃,給予支持,對症處理,並密切隨防血壓、電解質和腎功能。
藥理與毒理
甘露醇為單糖,在體內不被代謝,經腎小球濾過後在腎小管內甚少被重吸收,起到滲透利尿作用。
(1)組織脫水作用。提高血漿滲透壓,導致組織內(包括眼、腦、腦脊液等)水分進入血管內,從而減輕組織水腫,降低眼內壓、顱內壓和腦脊液容量及其壓力。1g甘露醇可產生滲透濃度為5.5mOsm,注射100g甘露醇可使2000ml細胞內水轉移至細胞外,尿鈉排洩50g。
(2)利尿作用。甘露醇的利尿作用機制分兩個方面:①甘露醇增加血容量,並促進前列腺素I2分泌,從而擴張腎血管,增加腎血流量包括腎髓質血流量。腎小球入球小動脈擴張,腎小球毛細血管壓升高,皮質腎小球濾過率升高。②本藥自腎小球濾過後極少(<10%)由腎小管重吸收,故可提高腎小管內液滲透濃度,減少腎小管對水及Na+、Cl-、K+、Ca2+、Mg2+和其他溶質的重吸收。
過去認為本藥主要作用於近端小管,但經穿刺動物實驗發現,應用大劑量甘露醇後,通過近端小管的水和Na+僅分別增多10%~20%和4 %~5%;而到達遠端小管的水和Na+則分別增加40%和25%,提示亨氏袢重吸收水和Na+減少在甘露醇利尿作用中佔重要地位。
此可能是由於腎髓質血流量增加,髓質內尿素和Na+流失增多,從而破壞了髓質滲透壓梯度差。由於輸注甘露醇後腎小管液流量增加,當某些藥物和毒物中毒時,這些物質在腎小管內濃度下降,對腎臟毒性減小,而且經腎臟排洩加快。
藥代動力學
甘露醇口服吸收很少。靜脈注射後迅速進入細胞外液而不進入細胞內。但當血甘露醇濃度很高或存在酸中毒時,甘露醇可通過血腦屏障,並引起顱內壓反跳。利尿作用於靜注後1小時出現,維持3小時。降低眼內壓和顱內壓作用於靜注後15分鐘內出現,達峰時間為30~60分鐘,維持3~8小時。
本藥可由肝臟生成糖原,但由於靜脈注射後迅速經腎臟排洩,故一般情況下經肝臟代謝的量很少。本藥T1/2為100分鐘,當存在急性腎功能衰竭時可延長至6小時。腎功能正常時,靜脈注射甘露醇100g,3小時內80%經腎臟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