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是新生兒期常見疾病,感染若發生於宮內、分娩過程中,稱為產前、產時感染性肺炎;若發生於出生後,稱為產後感染性肺炎。新生兒肺炎一般分為以下兩類:
⊙吸入性肺炎:胎兒在子宮內、或分娩過程中吸入羊水、胎糞或產道內的分泌物,或出生後由於嘔吐、餵養不當吸入乳汁等引起,常常繼發感染。
⊙感染性肺炎:產前感染(在母體內)常由大腸桿菌、厭氧菌、溶血性鏈球菌及病毒(鉅細胞病毒、風疹病毒等)引起,多在生後24小時內發病,出生時多有窒息,可表現為呼吸增快、呻吟、反應差,肺部逐漸出現溼羅音。血行感染者常缺乏肺部體徵,而以黃疸、肝脾腫大、腦膜腦炎等多系統受累表現為主;分娩過程中或產後感染常由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溶血性鏈球菌及呼吸道病毒等引起,經過數日至數週潛伏期後始發病,患兒因感染的病原體不同,臨床表現差別較大,容易發生全身感染,表現為面色蒼白或青紫、體溫不升、口吐泡沫、拒奶、呼吸增快、鼻翼煽動、呼吸困難等,肺部可聽到細溼羅音,胸部X線照片雙肺可有斑片狀陰影改變。
寶寶患肺炎後,家長要對寶寶精心護理,體溫不升者給予熱水袋或暖箱保溫,面色蒼白或青紫、有呼吸困難的,要根據情況給予吸氧,靜脈注射抗生素,根據病原菌的種類或藥物敏感試驗選擇適當的抗生素進行治療,抗生素的療程一般為10~15天,同時,加強營養及支持治療,增強機體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