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舌面部位的區域分佈,舌尖屬心,舌中屑脾胃,舌邊屬肝膽,所以當舌色大部分顏色淺淡,有部分為鮮紅色時,按其部位不同,可作出區別。
譬如,紅在舌中區為脾胃之火,紅在舌尖為心火,紅在兩邊為肝膽之火。淡白挾紅色,常以虛火居多。紅絳舌常見於感染髮熱病例及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熱、乙腦、敗血症、膽囊炎、細菌性內膜炎及高熱中暑的發熱期或熱退後,也可見於結核,癌腫等長期消耗性低熱的病程
乾燥綜合證、脫水、外科手術後水液平衡失調,也可出現紅絳舌。一切使基礎代謝升高的疾病,如甲狀腺機能亢進、高血壓、糖尿病等,也可使舌色發紅。肝硬化腹水病人如過多地使用利尿劑,可造成體內失水和血清鉀降低,使舌色紅絳乾癟無津。舌紅而光,預示肝硬化病人即將進入肝昏迷狀態,須及早採取防範措施。
鏡面舌
即舌面無苔,像鏡子一樣光滑。輕者提示營養不良,或體內缺乏鐵或維生素B2;重者則表示體內津液虧乏,病情深重。如果病久者的鏡面舌兼絳色,還要防止出現敗血症。如果是老年人的舌頭像鏡子那樣光滑,舌底面兩根靜脈增粗延長,表示有肺心病。
觀察舌象是中醫診病及辨證施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能瞭解疾病的陰陽表裡、寒熱虛實,還能預測疾病的發展趨勢、預後的善惡,為臨床立法方藥提供重要的依據。
淡白舌
淡白舌的舌色,紅少白多,按其紅、白的比例不同、可分為兩類:
一類較正常人的舌色略淡,但仍可見有紅色;另一類則舌色枯白,血色全無,連口唇、齒齦也蒼白無華。
淡白的舌體,一般多較正常肥大,舌面溼潤多津,好象有過剩的水溼浸透於內,而顯得浮胖嬌嫩;在舌的邊緣,因受牙齒擠壓而出現明顯的齒印,像荷葉邊那樣圍在舌頭的兩側。
淡白舌是虛症和寒症的重要標誌。看到舌色淡白,舌體並不肥大,與正常人大小相似,或舌體略見瘦小,舌面雖然潤滑,但並不多津,兼有氣短乏力,聲音低微,自汗心悸,頭暈耳鳴,口辰淡而無華,面色蒼白或萎黃等症狀,可以診斷為氣血兩虛症。
如果舌色淡白,舌體胖嫩,溼潤多津,舌邊有齒印,並有畏寒肢冷,浮腫嗜睡,大便溏薄,脈象沉遲等症狀,可以診斷為陽虛內寒症。現代醫學證實,淡白舌多見於貧血及蛋白質缺乏,營養不良的患者。
此外,慢性腎炎,甲狀腺機能減退、低血壓、晚期血吸蟲病低體溫症、粘液水腫等也可伴有舌質淡白的表現,患者主要因為內分泌失調,新陳代謝降低,末梢血管收縮,血液充盈減少,血流較為緩慢,所以舌的顏色變淡。
由於蛋白代謝障礙,蛋白總量不足,白蛋白降低,可使組織水腫,導致舌質出現浮胖嬌嫩現象,就更使舌質變淡,顯示出淡白而胖嫩的舌象。
點刺舌
是指舌上有很多紅刺群凸出舌面,好象草黴的果實一樣。點刺出現於舌尖或舌邊,表示熱盛,可見於各種發熱感染性疾病或大面積燒傷病人;點刺出現於舌中,多為熱毒更盛或熱入血分,容易發生休克、神志昏迷。
失眠、便秘或夜間工作緊張的人,以及維生素缺乏、營養不良和大腦皮質功能失調等,也可出現舌面上的紅色點刺,中醫稱為陰虛火旺。舌面點刺還有痛感,經休息,調整營養結構和大便通暢後,點刺會較快消失。現代研究認為,點刺是舌上輩狀乳頭增生或肥大所形成。
裂紋舌
舌面上的裂紋有深裂、淺裂以及各個不同方向的裂溝和皺紋。淺裂就象一條條皺紋,深裂就像被刀割和剪碎一樣,有不規則的裂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