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患者宜食:
1、應供給富含鈣、磷的食物,以維持心肌的營養和脂類代謝。應多食用新鮮蔬菜及水果,以供給維生素及無機鹽,同時還可防止大便乾燥。
2、多食含纖維多的蔬菜水果,如香蕉、甘薯、芹菜等。
心律失常患者忌食:
1、限制熱量供給。一般每日每公斤體重25~35卡,身體肥胖者可按下限供給。
2、限制蛋白質供給,一般按每日每公斤體重1~1.5克供給,出現心衰及血壓高時,蛋白質應控制在每日每公斤體重1克以內。
3、限制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如動物內臟、動物油、肌肉、蛋黃、螃蟹、魚子等。
4、禁用刺激心臟及血管的物質,如菸酒、濃茶、咖啡及辛辣調味品。慎食脹氣的食物,如生蘿蔔、生黃瓜、圓白菜、韭菜、洋蔥等,以免胃腸脹氣,影響心臟活動。
5、限制鹽及水的攝入。尤其對有水腫的患者,更應嚴格控制。有水腫和心力衰竭者,飲食中不得加鹽和醬油。
少吃油膩的食物:
因為油膩的食物吃多了,總熱量過高時,血清膽固醇通常升高,血清膽固醇含量增高會促使動脈硬化,進而形成心律失常。
少吃動物的內臟:
一般年齡超過40歲的人,即使血清膽固醇不高,亦應避免食用過多的動物性脂肪及膽固醇較高的食物。最好代之以植物油及黃豆和豆製品,如豆腐、豆漿等,每日攝入膽固醇量應在300mg以下。
少吃放鹽的食物:
如果鹽食入過量,在內分泌的作用下,能增加血管對各種升壓物質的敏感,引起細小動脈痙攣,使血壓升高。食鹽過多引起體內水瀦留,增加心臟負擔。故限制鹽的攝入可減輕心血管負擔,避免心律失常的發生。
多吃蔬菜瓜果:
纖維素可刺激胃腸蠕動,加快膽固醇的排洩;還可吸附膽固醇,使膽固醇不易被腸粘膜吸收,從而降低血中膽固醇含量,降低心臟病發病率,防治心律失常。
多吃水果海產:
許多維生素、無機鹽對心血管系統有益,例如:VitC的功能之一即是增加血管韌性,減少脆性,防止血管出血。鉀鹽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微量元素碘,對降低膽固醇有重要作用,並能減少膽固醇在動脈壁的浸潤沉著,還能破壞鈣鹽在血管壁中的沉積,阻礙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形成,進而防止心律失常的形成。 VitC主要存在於新鮮蔬菜和水果中,尤其是酸味水果中。鉀多含於蔬菜中。碘多存在於海產的動植物中,如海魚、海蝦、海蟄、海帶、紫菜等都含有豐富的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