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12-11 09:29

  (1)食慾減退,噁心厭油;這是大多數肝炎病人都有的症狀,尤其是黃疽型肝炎病人表現更嚴重。肝臟是入體內最大的“化工廠”,參與人體內的一切代謝過程。其中分泌膽汁是重要功能之一,膽汁中的膽鹽對脂肪的吸收消化起著重要作用。患肝炎後,因肝炎病毒誘發肝細胞大量破壞,分泌膽汁的功能減低,從而影響脂肪的消化,故而厭油食,患肝炎時胃腸道充血、水腫,蠕動減弱,胃腸功能紊亂,也影響食物消化與吸收,加之代謝產物不能由肝臟來解毒,刺激中樞神經系統,故導致食慾減退、噁心厭油膩急性病毒性肝炎產生食慾減退等症狀。

  (2)疲乏無力;這是肝炎病人發病的早期表現之-。病人往往說不清楚何時起病,其表現也不相同,輕者不愛活動,重者臥床不起,連洗臉、吃飯都不愛做。儘管經充分休息,疲勞感仍不能消除,嚴重者好像四肢與身體分離似的。其原因是由於病人食慾不振,消化吸收障礙,導致人體能量不足;其次是由於病毒導致肝細胞破壞,使肝臟製造和儲存糖原減少;另外缺乏維生素、電解質紊亂及肝細胞破壞引起血中膽鹼酯酶減少,影響神經、肌肉正常功能,從而出現說不出的全身乏力。

  (3)鞏膜或皮膚黃染,或出現“三黃”症狀;黃疸型肝炎病人都有尿黃的症狀。初起尿色淡黃,逐日加深,濃如茶色或豆油狀;繼而皮膚及鞏膜發黃。正常情況下,人體的紅細胞壽命是120天,被破壞的紅細胞會放出血紅蛋白,經過一系列的分解代謝,變成黃色物質叫膽紅素。由於肝炎病毒導致肝細胞破壞,影響膽紅素的代謝,使膽紅素進入血液增多,經尿液排出體外較平時增加,故尿色加深。尿的顏色越黃,說明肝細胞破壞越重,病情好轉尿色逐漸恢復正常。

  (4)發熱;急性黃疽型肝炎早期常有發熱,多在37.5-38.5攝氏度,高熱者少見,一般持續3-5天,而無黃疽型肝炎者發熱遠遠低於黃疽型肝炎者。許多病人發熱還伴有周身不適、食慾減退,誤認為得了感冒。為數不少的黃疽型肝炎病人,往往在醫院門診按感冒治療,3-5天后待黃疽出現才被確診,這是缺乏對肝炎發熱症狀認識的緣故。發熱的原因,可能是肝細胞壞死、肝功能障礙、解毒排洩功能減低或病毒血症所引起。

  (5)出現肝區隱痛、肝區腫漲;肝炎病人常常訴說肝區痛,涉及右上腹或右背部,疼痛程度不一,有的脹痛、鈍痛或針刺樣痛,活動時加劇,且時間不一;有時左側臥位時疼痛減輕。其原因是由於肝炎病毒引起肝臟腫大,使肝被膜張力增大;炎症波及肝臟韌帶及其周圍的紐織;另外患肝炎時病毒也常常累及膽囊及膽道系統,引起膽囊〕迎道及其周圍的炎症。也有病人初患病時無肝區痛,一且確診肝炎後,常常訴說肝區不適及肝區痛,這可能是精神因素的關係。對持續疼痛長期不緩解者,應認真檢查以排除其他原因。

  (6)少數重型肝出現蜘蛛痣和肝掌症狀;蜘蛛痣是一種特殊的毛細血管擴張症。它多出現於面部、頸部及胸部,亦有其他部位出現者。表現為中心部直徑2mm以下的圓形小血管瘤,向四周伸出許多毛細血管,且有分支,看上去恰似一個紅色的蜘蛛趴在皮膚上。若用鉛筆尖壓迫中心部,蜘蛛痣就會消失,因為蜘蛛痣的血流方向是從中心點流向周圍毛細血管分支,若中心部受壓則血流阻斷,蜘蛛痣因缺血而消失。肝掌是指在大拇指和小指的根部的大小魚際處皮膚出現了片狀充血,或是紅色斑點、斑塊,加壓後變成蒼白色。這種與正常人不同的手掌稱為肝掌。肝硬變病人中,大部分易合併肝掌。肝掌的主要外觀表現為:雙手手掌兩側的大、小魚際和指尖掌面呈粉紅色斑點和斑塊,色如硃砂,加壓後即變成蒼白色,解除壓迫後又呈紅色,掌心顏色正常,如果留意觀察的話,可看見大量擴展連片的點片狀小動脈,有的情況下不僅手掌有,腳底也有。肝掌為慢性肝炎、肝硬化的重要標誌之一。

  (7)少數重型肝炎病例可見腹脹、少尿、出血傾向和意。

肝炎的臨床症狀有哪些相關文章
淤膽型肝炎又稱毛細血管性肝炎或膽汁淤積型肝炎,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毛細膽管排泌功能障礙,膽汁不能主動經膽小管排至腸管,卻返流至血液中的一種肝炎。淤膽型肝炎是肝炎的一種分類,那麼,它的臨床症狀有哪些呢?         一、主要表現為急性黃疸型肝炎較長期(2~4個月或更長)肝內梗阻性黃疸,黃疸具有三分離特徵,即消化道症狀輕,ALT上升幅度低,凝血酶原時間延長或凝血酶原活動度下降不明顯與黃疸重呈分離現
發布於 2024-12-17 11:18
0評論
肝炎的症狀 甲型肝炎的症狀:甲肝病情初發時,病人會出現疲乏無力、不想吃飯,小便顏色加深,有時伴有發燒等症狀,嚴重時眼睛、皮膚髮黃。 2乙型肝炎的症狀:乙肝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乙肝症狀比較常見,有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疲乏無力,有時會有肝區(右上腹)疼痛,查體可有皮膚鞏膜發黃,肝區觸痛,化驗檢查可出現肝功能異常等等。慢性乙肝往往是症狀、體徵都不太典型,僅稍感乏力,容易疲勞,大多慢性乙肝是在健康體
發布於 2024-12-07 19:48
0評論
1.臨床症狀 許多慢性肝炎病人全然無任何症狀。 輕度慢性肝炎症狀較輕,乏力、食慾減退、厭油、肝區隱痛不適,可伴腹脹、噁心、腹瀉等;肝臟大小正常或稍腫大、質軟有輕度壓痛,脾臟多無腫大。 中、重度慢性肝炎症狀較重,多有中度黃疸,疲乏無力、納差、噁心、嘔吐、厭油、腹脹、肝區隱痛;常有黃疸、蜘蛛痣、肝掌、男性乳房發育、皮下出血,肝臟腫大、質地中等,有壓痛和叩痛,大多有脾腫大,部分患者伴腹水。嚴重者可出現
發布於 2024-10-26 07:40
0評論
黃疸肝炎的症狀 1、食慾減退,厭油。這是大多數肝炎病人都有的症狀,尤其是黃疽型肝炎病人表現更嚴重。 2、疲乏無力。 3、尿黃如茶。 4、發熱急性黃疸型肝炎早期常有發熱,多在37.5—38.5攝氏度,高熱者少見,一般持續3—5天。 5、肝區痛。肝炎病人常常訴說肝區痛,涉及右上腹或右背部,疼痛程度不一,有的脹痛、鈍痛或針刺樣痛,活動時加劇,且時間不一;有時左側臥位時疼痛減輕。
發布於 2023-06-30 00:34
0評論
1.甲型肝炎的症狀:甲肝病情初發時,病人會出現疲乏無力、不想吃飯,小便顏色加深,有時伴有發燒等症狀,嚴重時眼睛、皮膚髮黃。 2.乙型肝炎的症狀:乙肝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乙肝症狀比較常見,有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疲乏無力,有時會有肝區(右上腹)疼痛,查體可有皮膚鞏膜發黃,肝區觸痛,化驗檢查可出現肝功能異常等等。慢性乙肝往往是症狀、體徵都不太典型,僅稍感乏力,容易疲勞,大多慢性乙肝是在健康體檢時被
發布於 2024-04-06 13:40
0評論
肝炎的早期症狀及表現,如食慾減退,消化功能差,進食後腹脹,沒有飢餓感,厭吃油膩食物,如果進食便會引起噁心、嘔吐,活動後易感疲倦。 小孩症狀是精神差,不愛玩耍,常想睡覺;尿液顏色發黃呈濃茶色,病情嚴重者皮膚、眼睛、孔膜均發黃;大便顏色呈灰白色,是陰寒性黃疸的表現;渾身無力,感覺發冷,體溫生高39度,肝區疼痛而且肝變大。 早期症狀類似感冒,如發燒、體虛、噁心、嘔吐、肌肉痛、頭昏、頭痛、腹痛、而且通常
發布於 2024-02-22 09:50
0評論
1、食慾減退:肝炎患者早期常出現食慾減退,進食後腹脹、厭吃油膩食物,如果進食便會引起噁心、嘔吐,活動後易感疲倦。 2、疲乏無力;食慾不振、消化吸收障礙、肝細胞破壞、缺乏維生素、電解質紊亂等,都可能導致患者出現全身乏力。 3、發熱;急性黃疽型肝炎早期常有發熱,多在37.5℃-38.5℃,高熱者少見,一般持續3-5天。可能由肝細胞壞死、肝功能障礙、解毒排洩功能減低或毒血癥(毒血癥【譯】:又稱“多發膿
發布於 2024-03-12 08:52
0評論
急性肝炎感染後早期症狀:患者近期出現低熱、全身疲乏無力、食慾減退,伴有噁心、嘔吐、厭油膩、肝區不適及尿黃等症狀,休息後不見好轉。 大致的分類症狀: 1、急性黃疸型肝炎 (1)黃疸前期:多緩慢起病,發熱輕或多無發熱常出現關節痛、皮疹。常見症狀有乏力、食慾減退、厭油膩、噁心、嘔吐、有時腹痛、腹瀉。本期平均持續5-7天。 (2)黃疸期:發熱消退,自覺症狀稍減輕,鞏膜及皮膚出現黃疸,數日至3周內達到高峰
發布於 2024-09-02 13:29
0評論
    一、食慾減退,噁心厭油等症狀是大多數肝炎患者都會出現的症狀,尤其是黃疽型肝炎病人表現更嚴重。 二、疲乏無力是肝炎患者發病的早期表現之一。 三、發熱是急性黃疽型肝炎早期症狀,多在37.5-38.5攝氏度,高熱者少見,一般持續3-5天,而無黃疽型肝炎者發熱概率遠遠低於黃疽型肝炎者。 四、如果出現肝掌、蜘蛛痣等症狀,應及時治療,因為這是肝炎惡化的信號。蜘蛛痣是甚麼樣的?大體上看像一個小紅點,仔
發布於 2024-11-25 10:05
0評論
急性肝炎感染後早期症狀:患者近期出現低熱、全身疲乏無力、食慾減退,伴有噁心、嘔吐、厭油膩、肝區不適及尿黃等症狀,休息後不見好轉。 大致的分類症狀: 1、急性黃疸型肝炎 (1)黃疸前期:多緩慢起病,發熱輕或多無發熱常出現關節痛、皮疹。常見症狀有乏力、食慾減退、厭油膩、噁心、嘔吐、有時腹痛、腹瀉。本期平均持續5-7天。 (2)黃疸期:發熱消退,自覺症狀稍減輕,鞏膜及皮膚出現黃疸,數日至3周內達到高峰
發布於 2024-09-19 06:37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