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反覆出現喘息,不要過分緊張,如果身邊有哮喘專業的醫生,不必要急於捨近求遠,一定要在身邊醫生的指導下定期隨訪和治療,這樣才能得到正規的治療。
幾天前,我上門診,一對夫婦抱來一個不到8個月的小孩子來看病,他們對我說,孩子因為“喘息性支氣管肺炎”已經間斷輸液2個月了,當地醫生說,不敢再打針了,趕緊到大醫院排除一下異物的可能。於是他們來到我們醫院耳鼻喉科,做了胸部CT三維重建,並沒有發現異物,於是他們把孩子抱到了兒科來看病。
我仔細查看了孩子,孩子精神很好,逗之發笑。雙肺呼吸音除了可以聽見少許喘鳴以外,沒有溼性羅音(排除了喘息性支氣管炎),血常規也是正常的。孩子媽媽對我說,孩子連續打了2個月的抗生素針,胃口非常不好,2個月沒有長體重,而且虛弱的都坐不住。看到這樣小的孩子竟然被打了2個月的針,我的心都在痛。
這個孩子的喘息為甚麼治療不好呢?為甚麼會被過度治療呢?
這要從喘息講起。曾經有句話叫“大夫不治喘,治喘必丟臉”。關於喘息,一直是研究的熱點,其病因複雜,治療方案目前尚未得到統一,關於喘息,目前認為有三種類型:
1.早期過性喘息:多見於早產和父母吸菸者,喘息主要是由於肺的發育延遲所致,隨著肺的發育逐漸成熟,大多數患兒在出生後3歲之內喘息逐漸消失。
2.早期起病的持續性喘息(指3歲前起病):與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有關,孩子不是過敏體質,喘息症狀一般持續至學齡期。
3.遲發性喘息:這些兒童過敏,伴有溼疹,哮喘症狀常遷延持續至成人期,氣道有典型的哮喘病理特徵。
由於嬰幼兒的氣道結構和功能還沒有發育成熟,如喉、支氣管管腔狹小,喉、氣管、支氣管的軟骨和肌肉柔弱,一旦受到周圍組織壓迫,管腔就發生狹窄,加之氣管黏膜血管較豐富,容易發生炎症腫脹和黏液分泌增加,加重狹窄程度,因此,嬰幼兒發生喘息的機會較多。孩子一旦喘息,不宜短期內好轉。
喘息只是一種症狀,在嬰兒常見疾病中,除了喘息性支氣管炎比較多見以外,毛細支氣管炎、嬰幼兒哮喘、先天性肺發育不全、支氣管異物、先天性喉喘鳴等都會出現喘息。這些病當中,最難鑑別的是“喘息性氣管炎”和“嬰幼兒哮喘”。
關於孩子的喘息,我們三甲醫院到底怎麼治?說說我的一點經驗。
在臨床中,5歲以下出現喘息的兒童,我們不輕易診斷哮喘,可是,當孩子有很明顯的過敏表現:如溼疹、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食物過敏等,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增高和(或)總IgE增高。或家族中(尤其是父母)有哮喘病史,應高度考慮哮喘的可能,這樣的孩子應該按照哮喘治療,定期隨訪。如果孩子沒有過敏的證據,可是喘息反覆好不了,排除異物等一些少見病,我們也可以試驗性治療,如果按照哮喘給予治療後有效果,說明治療正確。這樣就可以避免孩子過度使用抗生素了。如果孩子出現以下臨床症狀時要高度警惕,一定要找哮喘專業的醫生就診。
建議和經驗
1 多於每月1次的發作性喘息,活動誘發的咳嗽或喘息,非病毒感染導致的間歇性夜間咳嗽,無季節變化的喘息以及症狀持續至3歲以後
2 對於3歲前發生喘息患兒,如有1個主要危險因素(父母有哮喘或者本人有溼疹),或有2個次要危險因素(嗜酸粒細胞血癥、非感冒引起的喘息和過敏性鼻炎)
3 如果喘息經過速效支氣管舒張劑和吸入糖皮質激素試驗性治療後,臨床症狀顯著改善,而停藥後症狀加重,則考慮哮喘診斷
4 蟎蟲,食物過敏,冷空氣等誘發反覆喘息在小嬰兒中是不容忽視的原因之一。如果發現孩子牛奶過敏或不耐受,需要更換奶粉,這一點非常重要,結合患兒的具體情況,可以建議患兒更換無敏奶粉或深度水解奶粉等,這是預防和治療孩子哮喘非常關鍵可是又容易被忽略的問題
如今,無論是喘息還是哮喘治療越來越規範,國際哮喘組織有關治療指南不斷地得到更新。哮喘專業的醫生越來越多。孩子的氣道可塑性強,只要正規治療,大部分孩子能夠得到治癒。所以,如果孩子反覆出現喘息,不要過分緊張,如果身邊有哮喘專業的醫生,不必急於捨近求遠,一定要在身邊醫生的指導下定期隨訪和治療,這樣才能得到正規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