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在患上了腎衰竭疾病之後,不只是身體健康不再,心理健康也不再。緩解患者痛苦的最快方法就是及時發現腎衰竭疾病的存在,核對好患者的症狀表現之後,然後對症下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腎衰竭疾病的常見診斷方法。
AFP的診斷思路 臨床上要正確診斷AFP還應參考按下列思路進行:
(1)區分急性腎衰竭與慢性腎衰竭:如臨床上病史不清,缺乏動態觀察資料,就診時即表現為腎衰竭者,需認真鑑別是急性腎衰竭(ARF)還是慢性腎衰竭(CRF)。下列方法對鑑別有益。
①病史資料:夜尿量增多超過全天量的1/2,或夜尿次數增多(此種情況需除外前列腺肥大等影響因素),既往腎臟病、高血壓、蛋白尿史,往往提示慢性腎衰竭。
②化驗檢查:貧血可見於慢性腎衰竭,也可見於腎小球性或腎血管性急性腎衰竭,而腎小管性ARF多無貧血,因此不伴貧血的腎衰竭多為腎小管性ARF。急性腎衰竭多無明顯的鈣磷代謝異常。
③B超檢查:腎臟體積大小對鑑別ARF和CRF意義重大,操作方便。一般情況下,腎臟體積增大提示為ARF,此時需除外早期糖尿病腎病、腎臟澱粉樣變等;若腎臟體積明顯縮小,診斷CRF無疑。腎實質厚度、腎實質回聲及腎內結構對鑑別診斷亦有重要參考價值,須注意超聲檢查主觀性較強,應由操作熟練、經驗豐富者完成,必要時應重複此項檢查。若腎臟體積及腎實質厚度接近正常,鑑別困難,須藉助其他檢查。
④指甲肌酐測定:指甲肌酐可反映近3個月來的血肌酐水平,對鑑別急、慢性腎衰竭有重要參考價值,適用於腎臟體積正常,從病史資料又難以鑑別的腎衰竭患者。指甲肌酐升高提示為慢性腎衰竭。
⑤腎活檢:腎衰竭時行腎穿刺活檢應嚴格把握指徵,充分評估腎穿刺的獲益和風險,操作前充分控制血壓,糾正凝血功能異常。病理診斷對鑑別急、慢性腎衰竭,明確急性腎衰竭的類型,指導治療、判斷預後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慢性腎衰竭表現為硬化性腎炎,腎小球硬化、腎間質纖維化;急性腎衰竭則可有新月體腎炎、腎小管壞死或間質性腎炎等表現。
(2)區分腎實質性ARF與腎前性、腎後性ARF:因3種ARF的治療、預後截然不同,鑑別診斷十分重要。
①腎前性ARF具有以下特點:A.存在脫水、失血、休克、心衰的基礎病因。B.尿素氮/肌酐比值升高,這是由於兩種代謝產物在腎臟排洩的機制不同所致。C.尿量減少,尿比重升高,尿鈉排洩減少。D.補液試驗,具體方法為1h內給予5%的葡萄糖注射液1000ml靜脈滴注,觀察2h若尿量增至40ml/h,提示為腎前性ARF。
尿診斷指數對鑑別腎前性ARF與急性腎小管壞死有一定幫助,應用尿診斷指數進行鑑別診斷時,應注意以下兩點:應用利尿藥後可使尿鈉排出增多,故此時不可依靠尿鈉排出量及鈉排洩分數作為診斷依據;有蛋白尿或糖尿者及應用甘露醇、右旋糖酐或造影劑後,均可使尿比重及尿滲透壓升高,故不應作為診斷依據。
②腎後性ARF的特點:A.存在尿路梗阻因素。B.表現為突然無尿或無尿與多尿交替出現。C.影像學檢查發現結石、梗阻、反流等表現。
若能除外腎前性及腎後性ARF,則為腎實質性ARF。
③腎實質性ARF的特點:首先要明確其病變部位。常見的腎實質性ARF根據病變部位可分為4種。
A.腎小球性ARF:見於急進性腎炎及重症急性腎炎。表現為大量蛋白尿、鏡下血尿,腎功能惡化的進展速度相對較慢,常伴有高血壓。病史中往往缺少腎缺血或藥物過敏等誘發因素。
B.腎血管性ARF:見於腎臟小血管炎或微血管病,可表現為血尿、蛋白尿,但腎外表現常見,如肺部病變、外周神經損害等,常有發熱、乏力等非特異症狀,血沉增快、貧血。
C.腎小管性ARF:即急性腎小管壞死,常有腎臟缺血、中毒等明顯誘因,如脫水、休克、應用腎毒性藥物等,腎功能惡化迅速,常在數小時至數天發展為ARF,多無血尿、蛋白尿、貧血等表現。
D.腎間質性ARF:多由藥物過敏或感染引起,常有明確的用藥史,可伴有全身過敏表現,腎小管功能損傷較重,常伴有腎性糖尿、尿比重下降、白細胞尿等表現。另外,腎皮質壞死、妊娠脂肪肝、急性腎乳頭壞死常有明確誘因,診斷不難。
綜上所述,簡單的說,這就是腎衰竭疾病患者的診斷方法。腎衰竭是比較嚴重的腎臟疾病,它已經構成了對我們的生活平衡的威脅。提前的預防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事情,大家一定要多加註意自己的日常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