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奶粉中低聚糖的作用
母乳中含低聚糖的濃度很高,達8-12G/升或更多,其種類多達130多種,優其是低聚半乳糖含量最多,其次才是低聚果糖,它們結構為多樣性,沒異性和複雜性,到目前為止尚無法模仿。它們以短鏈糖的形式存在於腸道中,是無法分解和吸收的低聚糖,在腸道中可以快速提高有益菌的繁殖,是有益菌的食物原料,母乳餵養的寶寶腸道中有益菌佔絕大多數。這些有益菌將奶液中的乳糖分解成乳酸,使食物中的纖維素轉達變成乙酸,丙酸,丁酸等短鏈脂肪酸,刺激腸道的蠕動加快,促使糞便在腸道中停留時間短,排便次數增多,大便質地較軟,在排便的同時可以排出糞便中的有毒,有害元素和致癌物質,有利健康。配方奶以最大限度的效仿母乳的功能,添加部份低聚糖和低聚半乳糖,但種類和數量都不如母乳,人工餵養兒大腸桿菌占主導地位,大便的次數與質地都不如母乳餵養兒,在奶粉中適當添加低聚果糖與低聚半乳糖的成份,對大部份嬰幼兒而言,可有效減少便秘及腸道感染的幾率。
2、脂肪酸的結構
脂肪是以3個脂肪酸構成的,母乳中的脂肪與配方奶的排列位置不同(以牛或羊奶為例)母乳中的棕櫚酸的分子在中間位置上,消化過程中易被水解,而配方奶在兩邊位置上,在腸道中易被脂肪酶分解而遊離,同時與食物中的鈣結合形成棕櫚酸鈣——皂鈣,也就是奶塊而導致大便變硬的原因,而奶粉中的酪蛋白與鈣結合在脂肪酶的作用下,形成難溶解的皂鈣也會導致大便乾燥。
3、鈣磷的比例
母乳的鈣磷比為2.0-2.5是合適的,可軟化大便,也就常說的母乳中的輕瀉成份,而配方奶也會進行嚴格的配比,儘量效仿母乳,以保證寶寶的便便順暢.
4、腸道的特殊
剛出生的寶寶其腸道是身長的8倍,1-3歲的寶寶腸道是身長的6倍左右(成人為4.5倍)。腸道相對長,有利於食物的消化與吸收。但結腸對水份的吸收過多,而腸道的肌肉收縮的力度不佳,加上以上的原因,因此出現便便變硬——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