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醫角度講,“上火”的表現主要有顏面潮紅、嗓子幹、咽部疼痛、大便乾燥、性情煩躁,小嬰兒還可能出現面部頻繁溼疹、睡不安穩等情況。喝奶粉容易上火是很多家長的誤區,有些家長甚至為“去火”購買一些“奶粉伴侶”,這是沒有必要的。實際上,奶粉本身並不會導致“上火”,但餵養不當、穿衣過多等可能會導致,比如給寶寶餵了太多奶粉、喝水又少、果蔬吃得不夠等。
6個月以下的寶寶,“去火”主要以多喝水為主。嬰兒期需要添加輔食時,更應特別注意預防“上火”,要循序漸進地添加輔食,從泥狀過渡到渣狀,不能加得過猛,以免給腸胃過大的壓力,產生“火”。此外,必須注意飲食搭配的合理,以主食類為主,蔬菜次之,最後才是肉類。值得一提的是,不少父母認為孩子吃水果多,就不用吃蔬菜了,其實水果是代替不了蔬菜的,蔬菜有很多維生素、膳食纖維,有助於寶寶消化,避免“上火”。喝水也是預防上火的重要方法,家長一定要鼓勵孩子多喝白開水,少喝甜水。
相對來說,秋季由於燥熱,是寶寶比較容易“上火”的季節,媽媽們更應當心,穿衣上不能捂得太厲害。空氣好的情況下,應讓寶寶多參加戶外活動,並注意多喝水。寶寶如果出現嗓子乾等上火症狀,給大家推薦兩個“去火”食療方:一是用白梨、白蘿蔔、荸薺煮水;二是用冬瓜或藕切片煮水給寶寶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