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12-30 06:43

  1.附睪結核 表現為附睪硬結、疼痛。病人多有泌尿繫結核病史,其輸精管增粗、變硬,呈串珠樣改變。附睪結節則多位於尾部,質硬、不規則,有時還與陰囊皮膚粘連、潰破並形成流膿竇道。分泌物鏡檢可找到抗酸桿菌。

  2.精液囊腫 也表現為附睪有結節,但結節多位於附睪頭部,表面光滑,無壓痛。B超可見附睪頭部有囊性佔位。

  3.陰囊內絲蟲病 表現為附睪結節伴陰囊疼痛。但病人有絲蟲感染史,陰囊內結節常有數個,多在精索下端及附睪頭部,夜間採血可查到微絲蚴。

  4.附睪腫瘤 也表現為附睪腫塊,有時可出現陰囊脹痛。但腫塊多位於附睪尾部,表面不光滑,界限不清,質地堅硬。手術病理組織學檢查可確定診斷。

慢性附睪炎的疾病診斷相關文章
概述 附睪炎對於很多男性同胞而已比較陌生,因為我們往往只認識到睪丸而忽視了附睪的存在。其實,附睪對於男性來說至關重要,因為它是我們精子的“溫床”,直接關係到我們的生殖問題。附睪炎的出現往往是因為男性抵抗力低下時,外部病菌趁虛而入導致的病患,但是如果不積極治療容易轉變成為慢性病,那麼就不好治療了。今天,我們就介紹一下附睪炎的常見檢查方法。 步驟/方法: 1、 首先,附睪炎的檢查方法(一):對於
發布於 2023-05-20 15:39
0評論
1.睪丸腫瘤 沒有痛感,腫塊與正常睪丸易於區別,前列腺液及尿常規檢查均正常,必要時可以作組織病理檢查。 2.精索扭轉 常見於兒童。扭轉的早期,睪丸上提與附睪有清楚的界限,扭轉的後期可能界限不清,如輕輕上推睪丸則發生疼痛,說明為精索扭轉。 3.附睪結核 早期病變侷限於附睪尾,最後累及整個附睪。一般發病比較緩慢,不痛,輸精管有串珠樣改變。
發布於 2023-07-14 00:33
0評論
1.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痛經呈繼發性、進行性加重,若能觸及典型觸痛結節,有助於診斷。B型超聲檢查有助於鑑別。鑑別困難時應行腹腔鏡檢查。 2.卵巢囊腫輸卵管卵巢囊腫需與卵巢囊腫鑑別。輸卵管卵巢囊腫除有盆腔炎病史外,腫塊呈臘腸形,囊壁較薄,周圍有粘連;而卵巢囊腫一般以圓形或橢圓形較多,周圍無粘連,活動自如。 3.卵巢癌附件炎性包塊與周圍粘連,不活動,有時易與卵巢癌相混淆,慢性炎性包塊多為囊
發布於 2024-03-23 00:49
0評論
【臨床表現】 1、慢性附睪炎除了在急性發作時有症狀外常無特異症狀,但也可伴有長期疼痛。查體可發現附睪增厚並增大,變硬,無壓痛。與睪丸界限清楚。與皮膚無粘連。精索可增粗,其中輸精管增寬,質地正常或稍變硬。如伴有慢性前列腺炎時,前列腺亦可發硬並有纖維化,前列腺液可發現較多膿細胞。中段尿培養時可有各種引起前列腺炎或尿路感染的細菌。 2、部分病人表現為陰囊不適、附睪和睪丸的長期脹痛,性生活後加重。如發
發布於 2024-12-30 06:36
0評論
檢查1.實驗室檢查 外周血白細胞可達(2~3)×109/L。尿道分泌物可做染色或非染色檢查。尿液分析也是一項重要的檢查手段。 2.超聲波檢查 可將附睪與睪丸的腫脹和炎症範圍顯示出來。 3.磁共振檢查 附睪炎呈瀰漫性或局灶性,其T2加權象上附睪信號可與睪丸信號相同或高於後者。 鑑別診斷1.睪丸腫瘤 沒有痛感,腫塊與正常睪丸易於區別,前列腺液及尿常規檢查均正常,必要時可以作組織病理檢查。 2.精索扭
發布於 2023-01-04 03:32
0評論
1.自覺症狀 急性細菌性附睪炎常常是菌尿、細菌性尿道炎或前列腺炎的併發病,可單側性或雙側性。患者可感到陰囊的發熱,疼痛和腫脹。 2.體檢 患側附睪整個或部分腫脹,變硬,紅斑及明顯觸痛,有時可累及鄰近的睪丸。當炎症累及輸精管,就發生輸精管炎;當整個精索都被累及,就診斷為輸精管炎。 3.尿培養 尿培養通常可識別感染的微生物。在大於35歲的男性,人多數由性傳播病原體引起,特別是淋球菌和沙眼衣原體。 4
發布於 2023-07-14 00:53
0評論
概述 我們人的一生是非常短暫的,所以大家都會把有限的時間放在最有意義的事情上,但是人生總會遇到很多的不可預期的情況,就像疾病,很多人都沒有辦法去避免它。像慢性白血病跟大家就會不期而遇,當然這不是一個好現象,但是在這種時候多就要準確的知道然後判斷並檢查慢性白血病,讓大家都能夠有所防範,不耽誤最佳治療慢性白血病的時間,下面就來詳細的為大家介紹吧。 步驟/方法: 1、 實驗室檢查:一般來說,實驗室
發布於 2024-05-25 12:01
0評論
摺疊多發人群 焦慮症與遺傳因素、個性特點、不良事件、應激因素等均有關係,尤其與患者的個性特點緊密相關,比如:過分追求完美、猶豫不決、謹小慎微、固執等,具備這些不良個性特徵容易患強迫症。 摺疊疾病症狀 強迫症狀一般包括:①強迫觀念患者反覆思考一些想法,比如懷疑、回憶、窮思竭慮等;②強迫行為患者反覆做一些沒有必要的行為,如反覆檢查、反覆洗手、反覆計數以及儀式性動作等等。 強迫和焦慮就像一對雙胞胎一樣
發布於 2023-12-14 20:44
0評論
1.類風溼性關節炎多見於青、中年女性,好發於手指小關節和腕、膝、踝、骶髂和脊柱等關節,表現為遊走性、對稱性關節炎,血尿酸不高,類風溼因子多陽性,X線示關節面粗糙,關節間隙狹窄,甚至關節面融合,與痛風所致的骨質缺損明顯不同。 2.假性痛風為關節軟骨鈣化所致,老年人多見,膝關節最易累及,急性發作時症狀酷似痛風,但血尿酸不高,關節滑囊液檢查含焦磷酸鈣結晶或磷灰石,X線片示軟骨鈣化。 3.化膿性關節炎和
發布於 2024-05-11 23:08
0評論
需與以下疾病鑑別: 1.雀斑斑點較小,分佈散在不相融合。多發於青少年,有家族史,夏重冬輕。 2.Riehl黑變病好發於前額、顴部、頸部,色斑上有粉狀鱗屑。 3.艾迪生病瀰漫性青黑色或褐紅色斑片,多發於面部、乳暈、外生殖器等處,有全身症狀,如乏力、低血壓、體重減輕等。 4.Civatte皮膚異色症萎縮性白點間雜於色素斑中,呈網狀分佈。
發布於 2024-05-13 04:10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