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12-31 22:47

  臨床表現

  腦膿腫或腦膜炎不久治不愈,有低熱、頭痛。耳內有腦膜腦組織充塞鼓室和乳突腔內並壞死流膿,甚至可形成腦脊液漏。不久即可發生顱內複雜感染而死亡。

  治療

  首先應用大量廣譜抗生素控制感染,可用甘露醇降低顱內壓力,然後做耳內或耳後切口,將鼓室乳突腔內殘留病灶如死骨、膽脂瘤、肉芽等清除乾淨,然後將疝出腦膜腦組織切除,不能還納顱內,否則壞死變性的腦組織形成膿腫,將加深感染。隨後取闊筋膜或顳筋膜縫合修補腦膜缺損處。另取帶蒂顳肌瓣或胸鎖乳突肌瓣填塞術腔。如顱骨缺損較大,可採用自體肌片或肋軟骨片移植。該修補術必須在感染徹底控制之後才可進行。近年來顱內併發症已明顯減少,此併發症也可望於不久能夠絕跡。

耳內腦膜腦疝的症狀與治療相關文章
腦疝的護理措施?腦疝的護理措施要怎麼辦才好?術後上該注意甚麼?甚麼該吃甚麼不該吃?還有,需特別注意些甚麼?該如何護理比較好! 對於腦疝的護理措施這個問題需要重視,關於腦疝的護理措施這個問題為你解答如下:術後6h內去枕平臥,頭偏向健側,去骨瓣處向上,頭部墊枕抬高15°~30°,以利顱內靜脈迴流。每2h更換體位1次。術後72h內,取頭高位半坡臥位,頭部保持中位,避免前屈、過伸、側轉,以免影響腦部靜脈
發布於 2024-12-31 22:54
0評論
一般是有這麼幾個方面不同的 1.發病年齡:斜疝多見於兒童及青壯年;直疝多見於老年人。 2.疝突出途徑:斜疝是經腹股溝管突出,可進入陰囊;直疝是由直疝三角突出,不進入陰囊。 3.疝塊外形:斜疝的疝塊為橢圓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狀;直疝的疝塊為半球形,基底較寬。 4.回納疝塊後壓住疝環:斜疝可不再突出;直疝的疝塊仍可突出。 5.精索與疝囊的關係:斜疝發生時,精索在疝囊後方;直疝者精索是在疝囊的前外方。
發布於 2024-09-22 12:40
0評論
腦膜瘤有良性、惡性之別,良性腦膜瘤生長慢,病程長,其出現早期症狀平均約為2.5年,長者可達6年之久。一般來講,腫瘤平均年增長體積為3.6%,因腫瘤的膨脹性生長,患者往往以頭痛和癲癇為首發症狀。 依腫瘤部位不同,可以出現突眼、視力、視野、嗅覺或聽覺障礙及肢體運動障礙等。老年患者以癲癇為首發症狀者多見。 上矢狀竇旁腦膜瘤運動障礙表現為從足部開始,漸至下肢,繼而上肢肌力障礙,最後波及頭面部,如腫瘤向兩
發布於 2023-12-22 21:24
0評論
腦膜瘤的主要症狀 1、首先腦膜瘤患者早期症狀都會有頭痛、頭暈、精神狀態改變、嗅覺、聽覺障礙、癲癇發作等症狀。如果一旦出現上述的症狀,應及時就診最重要。 2、視力嚴重減退也是腦膜瘤較早的症狀之一。初診患者,視力低於0.1者達50%以上。視力的喪失與腫瘤原發部位有關。發生於視神經管內的,視力減退和視野缺失往往是早期惟一的症狀,腦膜瘤的症狀只有少數患者伴有頭痛,較長時間內不伴有眼球突出,早期常誤診為球
發布於 2024-03-26 11:27
0評論
(一)小腦幕切跡疝 1.顱內壓增高的症狀:表現為劇烈頭痛及頻繁嘔吐,其程度較在腦疝前更形加劇,並有煩躁不安. 2.意識改變:表現為嗜睡,淺昏迷以至昏迷,對外界的刺激反應遲鈍或消失. 3.瞳孔改變:兩側瞳孔不等大,初起時病側瞳孔略縮小,光反應稍遲鈍,以後病側瞳孔逐漸散大,略不規則,直接及間接光反應消失,但對側瞳孔仍可正常,這是由於患側動眼神經受到壓迫牽拉之故.此外,患側還可有險下垂,眼球外斜等.如
發布於 2024-12-31 23:08
0評論
一:建立靜脈通路:立即建立靜脈通路同時快速靜脈滴注脫水藥並配以激素應用有時可合用速尿以加強脫水作用 二:協助做好手術準備:根據醫囑立即備皮、備血行藥物過敏試驗準備術前和術中用藥等 三:消除引起顱內壓增高的附加因素: 1、迅速清除嘔吐物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保證氧氣供給防止窒息及吸人性肺炎等加重缺氧; 2、保持正常穩定的血壓從而保證顱內血液的灌注; 3、保持良好的搶救環境解除緊張使之配合搶救
發布於 2024-12-31 23:01
0評論
兒童腦膜瘤與成人腦膜瘤的區別大致有以下一些方面:成人腦膜瘤多為良性,肉瘤樣變少見,而兒童顱內腦膜瘤惡性較成人多見。位於側腦室三角區和後顱凹:成人腦膜瘤好發於大腦突面或矢狀竇旁,而在兒童期腫瘤多位於側腦室三角區和後顱凹。合併有神經纖維瘤:兒童腦膜瘤患者多合併有神經纖維瘤病。內皮型和血管內皮細胞型多見,腫瘤常生長較快,就診時腫瘤可生長巨大。成人腦膜瘤以纖維型和沙礫型多見。多生長緩慢,病程較長較多與硬
發布於 2023-02-11 07:33
0評論
腦內任何部位佔位性病變發展到一定程度均可導致顱內各分腔因壓力不均誘發腦疝。引起腦疝的常見病變有: ①損傷引起的各種顱內血腫,如急性硬腦膜外血腫、硬腦膜下血腫、腦內血腫等; ②各種顱內腫瘤特別是位於一側大腦半球的腫瘤和顱後窩腫瘤; ③顱內膿腫; ④顱內寄生蟲病及其他各種慢性肉芽腫。 ⑤先天因素,如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此外,如對顱內壓增高的患者,腰椎穿刺釋放過多的腦脊液,導致顱內各分腔之間的壓力差增
發布於 2024-12-31 22:39
0評論
疝成型之後,腹腔內的臟器某些部分會落到腹腔之外,造成腹腔壓力降低。機體在習慣了低壓之後,臟器一旦再回到腹腔內,就可能引起內臟功能紊亂。能否解釋其中原因?疝修補術後出現了內臟功能的情況,這就好比人與住房之間的關係。如果把腹腔比作住房,內臟比作是住在房間中的人,那麼,疝氣的形成就好比是主體結構外搭出的違章建築。而疝修補術就像是把違章建築拆除,讓住在違章建築中的人重新搬回主體結構內。如此,原本顯得寬鬆
發布於 2023-03-18 12:46
0評論
顱內壓增高不均勻一致,在損傷較重或發生血腫的部位,壓力增高明顯,鄰近的腦組織受到擠壓而移位,形成腦疝,繼之引起腦幹移位和壓迫,危及生命. 指導意見: (1)小腦幕孔疝:鄰近小腦幕的顥葉鉤回疝入小腦幕孔,稱為小腦幕孔疝,多因硬腦膜外血腫引起.臨床表現劇烈頭痛,頻繁嘔吐,昏迷,同側瞳孔散大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對光反應遲鈍或消失,對側肢體癱瘓,以及生命體徵改變.晚期血壓下降,最後呼吸,心跳停止. (
發布於 2022-12-13 22:47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