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5-01-13 05:04

  1.鮮紅斑痣:又名毛細血管擴張痣或葡萄酒樣痣,表現為一或數個暗紅色或青紅色斑片,邊緣不整,不高出皮面,壓之易褪色,頭頸部多見、常在出生時出現,可隨人體長大而增大,較大或廣泛的病損常終身持續存在。

  2.毛細血管瘤:又名草莓狀痣,表現為一個或數個鮮紅色、柔軟、分葉狀腫瘤,壓之不褪色。好發於頭頸部,通常在出生後數週內出現,數月內增大,生長迅速,甚至可達數釐米。

  3.海綿狀血管瘤:損害一般較大,圓形或不規則形,可高出皮面,呈結節狀或分葉狀,邊界不太清楚,質軟而有彈性,多呈淡紫或紫藍色,擠壓後可縮小,表面皮膚正常或與腫瘤粘連而萎縮。頭面部患者可累及口腔或咽部粘膜。海綿狀血管瘤可伴有血小板減少症和紫癜,見於嬰兒,是一種嚴重類型,約1/4病例死於出血、呼吸道感染或惡變。

  4.蔓狀血管瘤:較毛細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少見,約佔血管瘤1.5%。嬰兒頭皮下的蔓狀血管路往往發展很快,可侵犯破壞顱骨外板障靜脈,並可與顱骨內靜脈連接。

  5.混合型血管瘤:毛細血管瘤和海綿狀血管瘤同時存在一起的血管瘤,混合性血管瘤可達到很大體積,迅速生長,富有極大的侵犯性,在幾周之內,正常組織可以受到嚴重破壞,以致眼瞼、口唇、鼻、耳等組織都被不斷擴張的血管瘤組織所覆蓋。易發生潰破,出血、感染、壞死、瘢痕形成。眼、耳被遮蔽,口唇腫大等,因而出現呼吸、飲食、視覺、聽覺等的功能障礙。

5種不同類型血管瘤相關文章
概述 怎麼說呢,對於我們很多的人來說,尤其是不一樣的人來說,都是有不同的血管的,而且呢,不同類型的血管都是有不一樣的症狀的,而且,很多發生在成年人的身上,而且女性患者較多。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可到慢慢血管瘤增大後,壓迫傷及肝臟,患者會出現厭食,噁心等症狀,所以呢,一定要注意起來,不然的話,就會有很大的影響的。 步驟/方法: 1、 首先,對於我們很多的人來說,人體皮膚會出現高低不同的包塊,呈紫色
發布於 2023-05-17 06:50
0評論
概述 相比較於大人來講,其實小孩子更容易得血管瘤的,尤其是剛出生沒有多久的小寶寶,有時候生下來皮膚就會有異常,慢慢的血管瘤會有增大的症狀出現,可是有的生下來的時候,皮膚並沒有異常,是長到幾個月甚至一歲的時候,寶寶皮膚就會有突起,慢慢的皮膚顏色就會有些加深,與周圍的皮膚顏色不同,有的是深紅色,可是還有的是一叢一叢的,那是因為長的血管瘤不是一個類型的原因,看血管瘤的類型有幾種吧。 步驟/方法:
發布於 2024-06-09 13:46
0評論
概述 肝硬化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是一種經常見到的肝部疾病,但是你又瞭解肝硬化有幾種類型呢,如果忽視早期的肝硬化臨床症狀往往都會帶來極為嚴重的後果,如果肝硬化一旦發展至晚期,那麼將對於它的治療和逆轉帶來非常大的困難,所以如果感到不適,那麼就應該儘早檢查,儘早診斷,以及儘早採取措施。肝用化石在病毒性肝炎的基礎上發生肝硬化,在國內有人調查慢性的肝炎,最後大約有3%-5%會發展成為肝硬化。 步驟/方法:
發布於 2022-11-17 07:54
0評論
血管瘤在生活中也是很常見的,但是人們對於血管瘤的類型卻不是很瞭解,現在我們就來講解一下。由血管組織發生的良性腫瘤稱為血管瘤,其中80%屬先天性。血管瘤可以分為幾種類型:毛細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蔓狀血管瘤等。 1、毛細血管瘤 較為常見,屬於血管畸形。由擴張和增生的毛細血管網構成,包括草莓狀血管瘤及鮮紅斑痣(俗稱紅胎記)。女嬰多發。 症狀描述:草莓狀血管瘤多為出生時或出生後早期出現皮
發布於 2024-12-23 23:09
0評論
1、毛細血管瘤 較為常見,屬於血管畸形。由擴張和增生的毛細血管網構成,包括草莓狀血管瘤及鮮紅斑痣(俗稱紅胎記)。女嬰多發。 症狀描述:草莓狀血管瘤多為出生時或出生後早期出現皮膚紅點或小紅斑,逐漸增大,紅色加深並隆起,高出於正常皮膚表面;鮮紅斑痣大多數為不高於皮面的紅色斑塊,二者的共同點為瘤體邊界分明,壓之可稍退色,釋手後恢復紅色。 危害影響:一方面影響美觀,不消退,可能會隨著患者的生長髮育而擴散
發布於 2025-01-16 23:29
0評論
1、毛細血管瘤 較為常見,屬於血管畸形。由擴張和增生的毛細血管網構成,包括草莓狀血管瘤及鮮紅斑痣(俗稱紅胎記)。女嬰多發。 症狀描述:草莓狀血管瘤多為出生時或出生後早期出現皮膚紅點或小紅斑,逐漸增大,紅色加深並隆起,高出於正常皮膚表面;鮮紅斑痣大多數為不高於皮面的紅色斑塊,二者的共同點為瘤體邊界分明,壓之可稍退色,釋手後恢復紅色。 危害影響:一方面影響美觀,不消退,可能會隨著患者的生長髮育而擴散
發布於 2025-01-17 03:18
0評論
  肢體血管瘤是一種常見的肢體腫瘤,其組成與正常血管十分相似。肢體軟組織血管瘤雖然在影像學表現及生長方式與生長於其它部位者不同,但在組織學上,其構成同樣包括血管樣組織和不同比例的非血管樣組織。本文按其發生部位的不同,將肢體軟組織血管瘤分為表淺型、深在型和混合型三種。 1.肢體蔓狀血管瘤:患處局部皮膚顯現暗紅色或藍紫色,有時可摸到血管搏動或聽到血管雜音。相比較毛細血管瘤,這種血管瘤是一種比較少見但
發布於 2023-10-08 18:32
0評論
肝血管瘤依據其纖維組織多少,病理上可分為4型: 1.海綿狀血管瘤,是最為常見的類型; 2.硬化性血管瘤; 3.血管內皮細胞瘤; 4.毛細血管瘤,此種少見。目前多采用按直徑大小分類:<5cm(小血管瘤);5-10cm(血管瘤);10cm-15cm(巨大血管瘤);>15cm(特大血管瘤),可能具有一定的指導肝血管瘤患者治療方案的意義,為肝血管瘤的診治提供有效參考。
發布於 2024-07-23 13:56
0評論
新生兒血管瘤有哪些常見類型,很多朋友都因為分不清血管瘤的類型,以為都可以自行慢慢消退,導致錯過了治療血管瘤的最好時機,從而造成很多悲劇發生。那麼究竟哪些可以自行消退,哪些又要馬上就醫呢?下面我們歸納出五種新生兒常見的血管瘤,希望可以能幫助你們增加對血管瘤的認識。 橙色斑 通常這種情況,嬰兒一出生就有。斑塊大小都不盡相同,基本都是呈現出橙紅色或者紅色,不高出皮膚的表面,輕輕一壓就可以退色,但是嬰兒
發布於 2023-09-27 01:03
0評論
獲得性血管瘤是由於後天原因導致的血管異常增生性疾病,常見類型包括化膿性肉芽腫、微靜脈血管瘤、靶樣含鐵血黃素沉積性血管瘤、疣狀血管瘤、獲得性彈性組織變性血管瘤、櫻桃色血管瘤、叢狀血管瘤、獲得性多發性血管瘤病等。化膿性肉芽腫(pyogenicgranuloma)可見於牙齦組織、口唇、面部的皮膚或口腔黏膜,外形類似於黏膜息肉,呈鮮紅色,表面光滑,可有蒂。由增生的血管內皮細胞組成的多個小葉狀組織構成,類
發布於 2023-02-15 22:4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