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異體移植的患者:
患者一般被送入無菌倉,需要先進行5天左右的大劑量化療或放療的預處理,目的是儘可能多地殺死白血病細胞和免疫抑制,釋放出骨髓。達到骨髓抑制後輸注捐贈者捐贈的造血幹細胞,造血幹細胞可以來自骨髓、動員外周血幹細胞或臍帶血幹細胞。捐贈造血幹細胞的人被稱為捐贈者,經檢查身體合格。
對於捐贈骨髓的捐贈者,在幹細胞輸注的當天,他們在局部麻醉下到手術室抽取骨髓。一個60公斤的成年患者通常需要600-800毫升的骨髓,這需要在體內打很多針,對捐贈者來說也比較痛苦,現在已經很少使用這種方法了;
現在最常用的方法是捐贈粒細胞刺激因子(GCSF)固定的周邊血幹細胞。
捐贈者需要用GCSF注射動員4天(與患者預處理並行),以使造血幹細胞快速生長,然後多餘的幹細胞將從骨髓跑到血液中。這樣,足夠的幹細胞可以被機器從血流中過濾出來,體積約為100-200毫升,可以回輸給經過預處理的病人,而自己的 造血幹細胞的總數和比例通常在一週內恢復正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不受影響。只要捐獻者身體合格,對健康甚麼的確實沒有影響,更不會被傳染上白血病(沒辦法說)。世界上每年大約有5萬例移植手術,沒有報道說比不捐獻細胞的人疾病率增加。這基本上是中華骨髓庫的捐贈者所使用的方法。
臍帶血幹細胞。
臍帶血是在新生兒出生後收集的,經過一系列測試後冷凍在液氮罐中,並長期儲存(儲存10年的質量應該沒有問題)。需要移植的患者到臍帶血庫尋找與自己血型和HLA匹配的臍帶血,如果有,就預約付款,患者進行預處理,處理完後,取出臍帶血,在約定時間輸回患者體內。臍帶血的優點是在銀行可以隨時取用;移植後排斥反應的發生率很低;但缺點也很明顯,主要是細胞量太少,一般考慮用於體重50公斤以下的病人,更多的是用於兒童。第二個缺點是,由於臍帶血細胞量少,移植後病人的恢復特別慢,有的病人需要在倉庫裡待1-3個月,有的病人已經不能恢復,這就增加了成本和風險。其次是臍帶血功能較差,排斥反應少,控制白血病的能力較差,移植後複發率高於外周血幹細胞移植。
總結:
目前,比較而言,對於急性白血病,外周血幹細胞是最好的造血幹細胞來源;對於非惡性血液病和兒童,臍帶血比較合適;對於嚴重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可以選擇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