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前便後要洗手”,在幼兒園,老師就開始教育孩子,城市的孩子學得好,遵守得也好,受過教育的成年人也已經養成了此習慣。這個習慣從來沒有人懷疑過,好像也沒有人修改過,倒是在洗手的細節上有了“規範”--幾步洗手法,也張貼到了醫院,也成了醫務人員必須遵循的無菌原則。
我做外科醫生後發現這個好習慣不夠全面,個人觀點,供參考,茶餘飯後的笑料也可!
飯前洗手沒有爭議!
便後洗手也沒有太多爭議!
只是以為“便前”洗手應該重視!為甚麼?因為,便前的“手”做過甚麼?接觸過甚麼?您不記得了,或根本沒有在意,有多髒您也不知道,以這樣的“手”去“便”,對自己不利。無論是排尿或排大便,您不可能不需要您的手去幫忙,尤其對男性公民,髒手接觸到您自己的會陰部或生殖器,有可能會導致不良的後果。
所以,我認為,洗手的口號應該是“飯前,便前便後要洗手”,雖然可能多花了點水,只要注意節約,應該可以實踐。至於排尿後不洗手,只要排尿前洗手了,排尿過程“良好”,排尿後不洗也罷!排便後因為要清潔,最好還是洗洗手。
我想這絕不是潔癖的觀點,只是把外科的無菌原則用到了實際生活之中。
想想!試試!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