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到2011年對於以往喜歡採用中藥材治病的人來說,是個多事之秋。過去價格一直相對來說比較平穩的中藥材,在短短不到兩年時間裡經歷了數次的價格暴漲,從以往便宜好用的中草藥一夜之間,突然搖身一變成為了老百姓們望而卻步的“貴族藥”及相當令人生畏的“藥你命”。
但情況不僅如此,中藥材現在正經歷著更為嚴峻的第四輪漲價高峰。 自2010年開始,全國中藥材市場已經經歷了3次的瘋狂漲價,537種中藥材中有84%都在漲價,漲幅超過100%的品種多達96個,平均漲幅達到了109%,而最高漲幅甚至達到了400%。黨參每公斤從28元漲到了70元,麥冬每公斤從80元漲到了180元,太子參從不到200元現在漲到了560元,而且價格還在不斷攀升……據業內人士分析,中藥材價格今年上升的勢頭還將繼續,而且近期不會出現降價趨勢,其中野生中藥材因為資源量的持續減少與瀕臨枯竭,其漲勢更為兇猛可怕,情況非常不樂觀。如果再這樣漲下去,不光中藥企業的生產成本會不同程度的增加,我國中醫藥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也必將面臨十分嚴峻的挑戰。
究竟中藥材市場是進行著怎樣的變化,到底是甚麼樣的原因導致了中藥材會出現如此令人瘋狂的價格漲幅呢?
究其原因,還得從中藥材領域大概10年左右的低迷行情說起。從2001年開始,因為多方面的原因,當時的市場需求量不大,中醫藥產業前途未卜。之後國家出臺了醫改政策,加之人們中醫藥保健意識的增強,植物類藥的需求才逐漸加大起來,並以每年大約10%的速度增長。2003年的非典使得中藥材價格出現了短暫的相對高位期,但也僅是曇花一現。此外,隨著社會發展,農村勞動力的城市轉移使得生產資源逐漸減少,進而造成了農村中藥材生產的基礎越發薄弱,藥農種植的積極性也因為價格的低迷逐漸下降,出現了曾經令人震驚的“中藥出口當草賣”的現象。另一方面,因為政策與法規的不規範,多年的無序採挖也在導致野生藥材資源的瀕臨枯竭。比如重樓為多年生植物,根莖需經過多年生長才能膨脹,藥用含量和成分才能提高,但經過無序採挖之後,重樓無法持續繁衍,目前國內的產量僅為西南片區的三、四百噸。這樣對於以其為主要生產原料的企業來講,一旦斷供必將受到致命的影響。而由於生產技術的提高,中藥材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泛,供求矛盾也愈發突出起來。比如金銀花,除用作藥品之外,在食品、啤酒、涼茶、果汁、牙膏、化妝品中都有使用,因此常常被生產企業搶購,導致供不應求。而一旦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其必然會引來不少遊資惡意囤貨炒作,進而形成了另外一股助推中藥材瘋長的力量。
但現在這種異常嚴峻的形勢卻無異於是另外一個難得的機遇,我們可以趁勢來理順藥材產銷機制,通過各藥企成員間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大家一起攜手解決藥材資源的短缺問題。而且針對如此特殊的形式,今年下半年,國家有關部門也將出臺一系列中藥產業的調控政策。與此同時,中藥產業的“十二五”規劃也漸漸浮出了水面... ...
在老百姓越來越喜愛中醫藥預防治療疾病的今天,中藥材卻面臨短缺、漲價,應該開源節流,國家給予政策支持,確保中醫藥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