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15 06:02

  拇外翻顧名思義:就是[趾外翻,該診斷以臨床症狀得名,俗稱腳孤拐,大腳骨。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們生活的日益提高,各種各樣鞋子的出現,拇外翻的發病人數也是與日俱增。在患有拇外翻的人群中,僅有不到一般的患者進行就診,因為該病已經影響的這類人的日常生活。

  患者一般首先主訴:疼痛,行走困難。

  其次為:在市面上買不到合適自己腳的鞋子。

  再次為:足部外形難看。

  疼痛一般主要集中於:[趾內側:局部紅腫,肥大。足底:第2、3蹠骨頭下。小趾外側:局部紅腫,肥大。

  足部外形:前足增寬,[趾於第2趾騎跨,或伴有2、3、4趾屈曲畸形。有的患者或伴有足內側縱弓下降。足底:在第2、3、4蹠骨頭下方有胼胝形成。另外可合併其他足趾的畸形,如2、3、4趾的錘狀趾畸形。

  拇外翻的解剖學描述為:[趾外翻,或伴有內旋、外旋,與第2趾騎跨。第1蹠骨內收伴外旋(多數),或內旋,蹠骨頭抬高。籽蹠關節脫位,第一蹠趾關節內側關節囊攣縮。或伴有第1蹠a關節鬆弛,足內側縱弓下降等。

  足部疼痛的原因:足部畸形後,在行走時會產生足部生物力學上的改變。受限感到不適或疼痛的部位應該是[趾內側緣,而後是足底或足外側緣。前足增寬後,我們從貨架上買來的鞋子的寬度是固定的,這樣鞋幫與[趾內側或小趾外側的摩擦力增加,為了乎緩解這種過度的摩擦,身體自身會產生滑囊以消除摩擦力的增加。

而拇外翻疾病發展進程並不會因此終止。這樣壓力及摩擦力過大就會引起疼痛。人正常行走時都有一定習慣,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足部外偏,這與髖關節直接相關。正常人行走時的推進期,前足正常情況下為旋前,以便使力量通過第1蹠骨向地面傳導,隨著拇外翻逐漸加重,第1蹠骨內收的加大,蹠骨頭抬高。

第一蹠骨失去原有的槓桿傳導作用,患者在推進期前足旋前失效,為了獲得足夠的前進動力,足外側緣負重增加,以彌補第一蹠骨內收,抬高所造成的傳導不足。隨著時間推移,足外側緣形成肥厚胼胝,而這種胼胝反過來會使足底應力更加集中,而產生疼痛。

  治療包括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

  輕度的患者可保守治療,方法是穿用前足寬大的鞋子。用橡皮筋套在雙足的拇趾上分離進行鍛鍊。晚上可佩帶矯形支具,將拇趾固定於正常位置。白日可在拇趾與2趾見嵌入一硅膠軟塞。通常這種方法療效一般,不能阻止拇外翻畸形的發展。

  手術治療:絕大多數拇外翻患者均需接受手術治療。根據患者拇趾畸形程度,骨質情況、骨骼結構選擇合理的手術方式。拇外翻的手術治療發展至今已有100多年曆史。截至目前手術方式多大200多種。最常用的近20多種。

  按學術流派國內分兩種,國外也分為兩種,但兩者在操作上有本質的區別。

  一、小切口手術治療大腳骨:特點是切口小,恢復快,費用底。但併發症高。不是每個大夫都能做的,能進行小切口手術的大夫一般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在同行內被稱為大師級的才行。能達到這一水平的國內不多。一般醫生操作,併發症較高。

  二、歐美學派:傳統手術切開矯形+內固定,特點是操作規範,符合足部生物力學,矯形結果可靠,內固定牢靠。併發症少。手術即可下地行走(使用特殊的前足面負荷鞋),大概2周傷口癒合,1個半月左右正常活動。一般的足踝專科大夫具有能力實施。

  後者同樣也分為小切口及傳統手術:國外拇外翻研究較國內領先,目前為止小切口只是切口小了些,實際的操作和傳統手術相同,也有內固定。

  如何進行手術治療:先明確拇外翻病理:第一蹠骨內收,伴內旋或外旋,蹠骨頭上抬;拇趾外偏,伴旋前。導致這種病理的因素有多種,先天異常-韌帶鬆弛。拇趾第一序列過長。近節蹠骨基底異常―PASA異常。後天繼發:穿鞋,外傷,燒傷等等。

  從x線上可將拇外翻患者分為三大類:

  1、1/2蹠骨間夾角正常,拇趾外翻

  2、1、2蹠骨間夾角增大,伴拇趾外翻

  3、1/2蹠骨間夾角正常,前足蹠骨內收

  在臨床就診的患者中以第2),3)居多。

  第1、種情況:這種拇外翻患者的發病原因有兩種因素,其一就是近節趾骨的PASA角度異常,其二第一序列過長,這又包括近節趾骨過長及第一蹠骨過長。在患者穿鞋不當(尖頭鞋)的情況下發生拇趾外翻。具體手術方法:近節趾骨楔形截骨或近節趾骨短縮。

  第2、種情況,這種拇外翻類型的患者佔絕大多數。手術的目的就是恢復1/2蹠骨間夾角,儘量不破壞遠近端關節(特殊情況除外:嚴重的蹠趾關節炎,蹠楔關節鬆弛),因為第1蹠趾關節為一鉸鏈式關節,拇趾外偏越重,相對應的第1蹠骨內翻越重。根據足部負重正位x線將這類患者進行細化:

  1/2蹠骨間夾角<15度的患者,而pasa角及dmaa角度正常的患者,可採用蹠骨頸部如chvron截骨術+外側軟組織鬆解及內側軟組緊縮+內收肌切斷;如果pasa角及dmaa角度異常增大,可使用改良reverdin或加akin截骨術;如此類患者另有嚴重的第2、3蹠骨痛,可另加weil截骨術;如患者的第1蹠楔關節在矢狀面鬆弛,截骨的方式可選為第以蹠楔關節融合術。但這種情況較少出現。

  1/2蹠骨間夾角>15度的患者,而PASA角及DMAA角度正常的患者,可採用蹠骨幹部如ludloff、基底楔形截骨、基底弧形截骨、scarf截骨術等+外側軟組織鬆解及內側軟組緊縮+內收肌切斷;注意採用基底截骨時,隨著蹠間角的矯正,DMAA角逐漸變大,對於術前DMAA角度異常的患者,小心要矯正該角度-Reverdin截骨術。如此類患者另有嚴重的第2、3蹠骨痛,可另加Weil截骨術;如患者的第1蹠楔關節在矢狀面鬆弛,截骨的方式可選為第一蹠楔關節融合術。

  1/2蹠骨間夾角正常<10度,但拇外翻角>15度的患者,PASA角較大,可以行軟組織手術,糾正PASA角。但如果患者前足內收角過大,手術範圍可能擴大,如糾正2、3、4、5蹠骨內收。當然目前國外有使用Scarf截骨術為主要手術方式治療拇外翻,並獲得良好的效果。

  如1/2蹠間角>15度的患者,通常會有第2、3蹠骨頭下的胼胝體,行走時疼痛。這樣的患者可以採用改良Weil截骨術進行2、3蹠骨頭的抬高。

  如拇外翻患者的第1蹠趾關節有嚴重的骨關節炎,考慮手術後疼痛緩解不是特別確切,活動量稍大的50歲以上的患者,考慮可以實行關節融合術;如活動量較小的65歲以上的患者,考慮採用Keller手術;如年齡較大65歲以上的患者,活動量不大,但生活質量要求較高,可以考慮使用關節置換術。

  如拇外翻患者伴有其他足趾的畸形,如錘狀趾,爪形趾等,可根據趾間關節的活動度(柔性,半僵硬性、僵硬性),考慮採用肌腱鬆解、轉移,關節成型、關節融合術。

拇囊炎的診斷相關文章
甚麼是拇外翻和拇囊炎?大腳趾稱為拇趾。如果大拇趾朝其餘腳趾一側發生傾斜稱為拇外翻。這是由於趾蹠關節授力不符合正常人體力學所造成的,如果拇趾骨的內側緣突出的話會造成拇囊炎。拇囊炎通常是遺傳的,但很多是由於著鞋不當造成。女性發生率高於男性,但極罕見於不穿鞋的人,一旦僵直發生,拇趾將慢慢畸形。其治療取決於不適的程度,僵直引起的疼痛常由著鞋引起,症狀於所著之鞋的種類大小有關,個體對於疼痛、不適的感受差異
發布於 2023-02-09 15:37
0評論
拇外翻表現為大腳趾的內側突出、有時受鞋子摩擦而紅、腫、痛;大腳趾向外側偏斜,嚴重時第二趾“騎跨”在大腳趾上。這類患者有時不僅疼痛在大腳趾,有時還會有腳底板的疼痛並有“老繭”形成。還可以伴發其他足部畸形:扁平足、錘狀趾等。實際上,外翻的原因較多,比如遺傳、骨性結構與韌帶結構的異常、不合適的鞋子等等都可以造成或加重。相對來講,女性由於韌帶結構較弱、經常穿尖頭高跟鞋而發病率較高。預防手段在於應用合適的
發布於 2023-03-11 23:36
0評論
拇外翻的病因:拇外翻畸形多見於女性,男女比例約為1:40。造成拇外翻的原因很多,約一半與遺傳因素有關,母親有拇外翻,子女患病率明顯增加。由於女性足部韌帶較男性弱,在同等遺傳條件下,更易發生拇外翻。另外,韌帶的柔韌性隨年齡增長而減弱,這也是拇外翻多見於中老年女性的原因。其他導致拇外翻的常見原因有:1、穿鞋習慣。女性經常穿高跟鞋、尖頭鞋,全身重量易集中在足前部,尖頭鞋往往迫使前足強行擠壓在狹小的三角
發布於 2023-03-13 18:31
0評論
“尖頭皮鞋”的時尚旋風,使女性腳病日趨增多。不少女性因此長了“大腳骨”,這都是追逐時尚的結果。而且往往意識不到這是一種“頑疾”,等到疼痛難忍時,往往已需“傷筋動骨”。專家提醒:“愛美也要悠著點”。醫學上稱此症為拇外翻,女性患者佔到了80%以上。那麼,拇外翻怎麼治療呢? 拇外翻,俗稱大腳骨,多與遺傳(約佔80%以上),穿鞋不適有關。腳形難看,穿鞋變形,還伴有拇囊炎,疼痛。常常併發腳墊、雞眼、爪形趾
發布於 2023-03-24 00:36
0評論
“尖頭皮鞋”的時尚旋風,使女性腳病日趨增多。不少女性因此長了“大腳骨”,這都是追逐時尚的結果。而且往往意識不到這是一種“頑疾”,等到疼痛難忍時,往往已需“傷筋動骨”。專家提醒:“愛美也要悠著點”。醫學上稱此症為拇外翻,女性患者佔到了80%以上。那麼,拇外翻怎麼治療呢? 拇外翻,俗稱大腳骨,多與遺傳(約佔80%以上),穿鞋不適有關。腳形難看,穿鞋變形,還伴有拇囊炎,疼痛。常常併發腳墊、雞眼、爪形趾
發布於 2023-03-23 19:36
0評論
拇外翻拇外翻畸形是指拇趾在第一蹠趾關節處向外側偏斜移位。拇外翻是一種複雜的解剖畸形,並且在治療上極具挑戰性。拇囊是指在拇外翻畸形中出現的明顯的內側突起,但一般情況下這兩個名詞可互換使用。拇外翻是累及拇趾的最常見的病變,多見於中老年婦女,最常發生在有遺傳傾向加上長時間穿不合適的鞋子的人,不合適的鞋子會對拇趾施加異常壓力。病因拇外翻的發生可能與穿鞋不合適有重要關係。拇外翻畸形在穿鞋人群中的發病率比不
發布於 2022-10-22 16:39
0評論
拇外翻俗稱大腳骨,是最常見的足部畸形。國外統計,年齡15-30歲的人群中,拇外翻發病率為3%,31歲-60歲人群中發病率9%,大於60歲發病率為16%。拇外翻畸形主要表現為拇趾向外側傾斜,第一蹠骨內翻,第一、二蹠骨間夾角增大,蹠趾關節半脫位,第一蹠骨頭在足內側形成一骨贅。長期受到鞋子的磨擦後,局部皮膚會增厚,嚴重時紅腫發炎,即形成“拇囊炎”。拇外翻嚴重時,第二趾可被拇趾擠向背側,形成錘狀指。同時
發布於 2023-02-23 21:06
0評論
拇外翻是拇趾向外側偏斜角度大於10°~15°。它可同時合併有拇趾近節基底向外側半脫位,第1蹠骨頭內側隆起形成形成骨贅,皮膚和鞋面摩擦形成胼胝,皮下組織和關節囊間形成拇囊,反覆摩擦刺激形成拇囊炎。第1趾骨內翻即第1~2蹠骨間夾角大於9°。如果拇外翻嚴重,拇蹠趾外翻角大於30°~35°時,可發生拇趾旋前,此時伴有籽骨向外移位。拇展肌向蹠側滑移而失去對抗拇外翻的力量。拇長肌腱、拇長屈肌腱和拇短屈肌腱外
發布於 2022-12-18 00:25
0評論
1、拇外翻俗稱大腳骨,是最常見的足部畸形。國外統計,年齡15-30歲的人群中,拇外翻發病率為3%,31歲-60歲人群中發病率9%,大於60歲發病率為16%。拇外翻畸形主要表現為拇趾向外側傾斜,第一蹠骨內翻。2、二蹠骨間夾角增大,蹠趾關節半脫位,第一蹠骨頭在足內側形成一骨贅。長期受到鞋子的磨擦後,局部皮膚會增厚,嚴重時紅腫發炎,即形成“拇囊炎”。拇外翻嚴重時,第二趾可被拇趾擠向背側,形成錘狀指。同
發布於 2023-01-19 11:06
0評論
我總結了一下這半年來就拇外翻的相關諮詢,分就診前、術前及術後三部分做詳細解答,希望能給各位就診及治療帶來更多便捷,希望患者朋友們早日康復。問:甚麼是拇外翻?答:拇外翻俗稱大腳骨,是足的一種常見病,主要特點是畸形和疼痛。表現為拇外翻、趾間關節半脫位和內側形成拇囊炎,穿鞋困難。大拇趾根部(實際上是第一蹠骨)內移後,使得該處極為隆起,容易與鞋形成摩擦,天長日久,該處皮膚和皮下有關組織增厚、紅腫,滑囊形
發布於 2022-12-06 10:31
0評論